七夕會旅遊 | 王妙瑞:?梨花村裏尋“繁花”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10-24 17:00:07 熱度:4

導讀: 有一個江南古鎮清朝時被詩人袁枚譽爲梨花村,它就是姑蘇四大名裏之一的黎裏。我尋花來到這裏一遊。 站在古橋上,只見兩岸綠樹成蔭,垂柳枝葉快接近水面,魚兒跳起來幾乎就能咬住。黎裏人愛花,青石板的小路邊隨處...

有一個江南古鎮清朝時被詩人袁枚譽爲梨花村,它就是姑蘇四大名裏之一的黎裏。我尋花來到這裏一遊。

站在古橋上,只見兩岸綠樹成蔭,垂柳枝葉快接近水面,魚兒跳起來幾乎就能咬住。黎裏人愛花,青石板的小路邊隨處可見熟悉的和陌生的花。不過,在黎裏看花,要變換一種思路,因爲這裏不少東西都可以入畫,成爲你想象中的一枝花。首先看到了奇葩的“弄堂花”。黎裏的弄堂發端南宋,盛於明清。現有各種弄堂115條,以周、陳、李、徐等八大姓命名的弄堂有72條。一百多米長的弄堂也有,這些弄堂的建造形式五花八門,走進暗弄相連的雙弄,猶如身臨電影《地道战》裏的場景,暗弄設計有機關,應對入侵敵人或盜匪;明暗並排的雙弄,可體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妙詩意;三岔式的弄中弄讓人恍若身處京劇《三岔口》,做好了模擬“打鬥”的准備。偶爾一次相遇,穿越數百年,古弄堂留下的人文痕跡讓我浮想聯翩。黎裏是柳亞子的故鄉,他的舊居在中心街75號。老宅原爲清代直隸總督、工部尚書周元理的私邸,前後六進,華美大氣。乾隆書寫13個福字,賞賜他主管水利恪盡職守,百姓有福,所以大宅又名“賜福堂”。

古鎮的“石頭花”也令人矚目。步入六悅博物館,高40釐米的纜船石映入眼簾,纜船石採用了平雕、浮雕、透雕等多種工藝,四面雕刻着各種精美花卉圖案,我逐一欣賞贊嘆不已。這些纜船石來自6000余米長的市河兩岸,其中始建於元代的古駁岸長4300米。每隔15米左右就有一座河埠,又叫河橋,便於人從船上登岸。這樣的河埠全鎮有260個,每個弄堂享有大約二個半的河埠,坐船出行很方便。隨着現代社會的交通越來越發達,現在市河成了景觀河,出於保護目的,254只纜船石精選後移入室內成爲了展品,爲古鎮保存了一幅永久的歷史“插圖”,如果排列起來頗像一幅石刻“清明上河圖”。

黎裏的“文學花”更是鮮豔奪目。前有大詩人柳亞子,後有著名作家金宇澄。今年古鎮添了一抹新意,“繁花書房”今春對外开放了。它是著名作家金宇澄的祖宅,歷時5年的改建,金老師全程參與,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他把上海家中相關的物件,包括很多書籍都搬到了黎裏,比如寫作《繁花》時用的桌子等。上海老弄堂培育的“繁花”,回歸黎裏古弄堂“綻放”,好像都市文學披了一件鄉鎮土布的外套,不求氣派,只求地氣,新書房裏遊客不斷。

喜愛“美食花”的人也多。比如《繁花》裏的上海油墩子,黎裏也有,當地人叫油墩。做法也不一樣,是用糯米粉搓成團,包豬肉或豆沙兩種餡料,在平底鍋裏煎出來的,外酥裏糯,喫口很香。據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品嘗過,一喜之下題寫了對聯。當地的印糕是一款文創食品,上面的梨花、佛手等圖案凹凸有致,與纜船石上的圖案一樣,頗能拴住人心,我买了2盒帶回上海。我在弄堂口尋覓有無排骨年糕,那是“繁花迷”青睞的小喫,沒有見到有點遺憾。或許下次再來,美食飄香的中心街會讓我看成是“小黃河路”,想喫什么都有,且香得如同綻放的花兒。(王妙瑞)



標題:七夕會旅遊 | 王妙瑞:?梨花村裏尋“繁花”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9556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