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ESG正在成爲企業核心價值 ESG信披顯現四大趨勢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10-17 00:51:48 熱度:11

導讀: 每經記者 徐肖逍 每經編輯 陳俊傑 2024年,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在中國越來越受關注,從監管機構到國家部委,相關政策頻頻出台。 4月12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和北京證券交易所...

每經記者 徐肖逍 每經編輯 陳俊傑

2024年,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在中國越來越受關注,從監管機構到國家部委,相關政策頻頻出台。

4月12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和北京證券交易所發布《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以下簡稱《指引》),自2024年5月1日起實施,標志着A股上市公司ESG信披迎來又一重要裏程碑。5月27日,財政部發布《企業可持續披露准則——基本准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基本准則(徵求意見稿)》),標志着我國統一的可持續披露准則體系正在逐步建成,有助於促進企業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提高國際競爭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當前中國企業在推進ESG實踐過程中,存在的主要挑战有哪些?爲了達成金融強國的目標,應該如何加強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未來上市公司的ESG信披會有哪些新的發展趨勢?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來源:受訪者供圖)

在王遙看來,ESG正在成爲上市公司甚至更多企業的核心價值,未來ESG信披有四個方面的發展趨勢值得重視,包括ESG信披範圍會逐漸擴大、ESG信披標准在不斷接軌國際的同時也兼具有中國特色、ESG信息披露質量會逐漸提高、投資者將更加關注ESG信息披露。她建議,企業應該盡早布局ESG人員配置,評估目前企業自身的ESG表現和差距情況,盡快達到最新的國際和國內標准,並通過ESG實踐的提高有效應對未來的氣候變化風險。

監管面臨兩大挑战 企業面臨三大挑战

NBD:當前監管層對ESG信披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也出台了相關的政策。在您看來,從監管出發,還存在什么主要挑战?

王遙:ESG正在成爲上市公司甚至更多企業的核心價值。對於監管來說,雖然目前三家交易所對頭部指數範圍內的公司及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已經作了強制披露的要求,財政部也將信息披露的要求,從上市公司擴大到所有公司。未來進行ESG披露的企業數量將越來越多,監管仍然面臨很多挑战。

展开全文

一是披露要求需要循序漸進。很多中小企業在創業初期,處於前期研發投入和市場競爭階段,缺少人員和資源進行ESG實踐,如果一刀切採取強制披露措施,容易使企業只注重表面文章,也可能面臨“漂綠”風險。

二是ESG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ESG金融產品、ESG實踐、ESG信息披露和ESG評級的發展很多借鑑了國外已有經驗,但存在政策標准不能完全匹配、指標體系需要進行本土化創新的情況,需要根據我國實際發展階段不斷調整,完善底層邏輯。

NBD:在監管要求之下,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進行ESG信披。它們在ESG實踐的過程中,又面臨哪些主要挑战呢?該如何去解決?

王遙:對於中國企業而言,ESG意識和實踐程度都在逐步提高,但它們也面臨以下一些問題。

一是缺少ESG專業人員。目前很多企業ESG實踐與規劃、ESG信息披露都依賴第三方機構支持,在此情況下,如果企業內部人員對ESG重視程度不足,僅由ESG部門負責對外對接,即使做好ESG規劃和目標建設,也會造成目標不被業務部門採納、實踐路徑難以實現的情況。

二是ESG表現衡量標准不統一。對於企業而言,ESG實踐的意義在於給企業帶來融資成本降低、股價提高等收益,但評級機構評級標准不統一,ESG表現量化困難,容易使企業失去ESG實踐的動力。

三是多地上市或經營的企業可能面臨多個地區的監管要求。目前ESG信息披露的要求和標准全球尚未統一,雖然IFRS S1(注:《國際財務報告准則S1號——可持續相關財務信息披露一般要求》)和IFRS S2(注:《國際財務報告准則S2號——氣候相關披露》)的出台有望成爲全球權威的披露標准,但各地仍有自身的本土化基礎披露或建議披露指標,會給企業信息披露帶來挑战。

可持續信披將更側重對財務信息的影響

NBD:今年5月,財政部也發布《基本准則(徵求意見稿)》。您覺得這一舉措,對中國企業的ESG實踐有什么重大意義?

王遙:我覺得有三個方面的重要意義。

一是可持續信披要求覆蓋的企業範圍進一步擴大。《基本准則》徵求意見稿由財政部出台,在交易所管轄的上市公司基礎上將可持續披露要求進一步擴大覆蓋範圍,從上市公司向非上市公司擴展,從大型企業向中小企業擴展。這一範圍的擴大,對可持續信息披露的重要程度進行了高度肯定,也爲國家統一的可持續披露准則體系建成奠定了重要基礎。同時,隨着可持續信息披露覆蓋的企業範圍的擴大,未來可持續信息評級覆蓋的企業範圍也會隨之擴大,可持續信息評級的方法學也會在現有基礎上針對中小企業進一步更新。

二是可持續信披將更側重對財務信息的影響。現階段可持續信息披露主要使用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可持續發展報告標准》(2021 年版)(以下簡稱GRI 標准),它爲企業制定了各議題需要披露的具體指標,目前國際認可度較高,通用度也較高。與GRI標准不同的是,IFRS S1的可持續信息披露側重於可持續風險和機遇對財務信息的影響以及與財務信息的關聯度,並將可持續風險和機遇的影響量化。《基本准則》徵求意見稿和交易所《指引》都與IFRS S1高度接軌,印證了我國監管機構對IFRS的認可度,以及未來可持續信息披露將更側重突出其對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的影響的大趨勢。

三是可持續生態體系建設將進一步完善。可持續生態體系的建設和企業可持續實踐,是可持續信息披露的基石和前提。可持續信息披露的覆蓋範圍擴大和透明度提高,也會促進可持續生態體系的建設。隨着可持續信息披露要求的提高,各監管機構、行業協會、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將進一步把可持續理念融入自身管轄範圍和研究領域,逐漸形成以監管機構指引要求爲統領方針、行業披露標准和披露方法學研究進一步深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規模進一步提高、可持續投融資金融產品進一步豐富、綠色貿易壁壘被有效應對的可持續生態體系。

三方合力,綠色金融還有很大發揮空間

NBD:中國企業的ESG發展,需要綠色金融的有力支撐。爲了達成金融強國的目標,您覺得應該如何加強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

王遙:綠色金融是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近年來通過“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導與“自下而上”的市場實踐,我國綠色金融已經在政策體系、市場與服務、配套機制等多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但同時也還面臨着綠色金融總量佔比仍然較低、綠色金融市場層次性仍較爲薄弱、綠色金融投放的市場結構性失衡等問題,綠色金融在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市場定價等方面的作用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下一步還需繼續圍繞質與量的提升角度,繼續推動綠色金融深化發展。

今年3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多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從優化綠色金融標准體系、強化以信息披露爲基礎的約束機制、促進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發展、強化氣候變化相關審慎管理和風險防範等多方面作出了頂層部署,爲深化綠色金融發展提供了有效指導。下一步關鍵是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同時通過制度創新、市場創新,更好發揮綠色金融對經濟低碳轉型的牽引作用。

一是在政策層面,通過着力完善標准引導、加強部門協同推動數據共享、優化地方風險緩釋機制等方式,爲活躍地方綠色金融市場提供引導與保障。

二是在金融機構層面,加快從战略層面推進綠色金融發展,將發展綠色金融作爲自身業務突破的重要抓手,比如將ESG理念納入業務全流程,聚焦地方綠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潛力、注重增強對行業的理解與認識,加大對新興領域的支持力度,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力。

三是在企業層面,以創新驅動自身發展,做好對自身轉型升級的規劃及有效的信息披露,將綠色發展潛力轉化爲自身的融資能力。在此過程中,包括科研院校、第三方服務機構等,也可繼續通過理論創新、精准服務等方式共同推動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

ESG信披四大趨勢顯現,企業應該盡早布局

NBD:您覺得在未來上市公司的ESG信披會有哪些新的發展趨勢?企業應該採取哪些行動去更好地適應這些趨勢?

王遙:在我看來,未來ESG信披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發展趨勢。

一是ESG信披範圍會逐漸擴大。北上深三家交易所可持續信息披露的強制披露主體目前是指數樣本公司和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財政部可持續信息披露准則強調未來將ESG信息披露範圍擴大到所有企業,這對於初創型企業而言是一種挑战。

二是ESG信披標准在不斷接軌國際的同時也兼具有中國特色。我國目前已經出台的可持續信息披露指引和准則在借鑑國際ESG披露標准的同時,也加入了我國特色ESG指標,例如新質生產力、鄉村振興等。

三是ESG信披質量會逐漸提高。今年以來各部門對ESG信息披露的監管要求逐漸提高,ESG信息披露標准具體化和標准化,都有助於企業ESG信息披露質量的提高。

四是投資者將更加關注ESG信息披露。隨着我國資本市場信息透明度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看重企業的長期發展而非通過投資進行短期套利,ESG信息將展現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優勢並給投資者帶來信心。

企業應該盡早布局ESG人員配置,評估目前企業自身的ESG表現和差距情況,盡快達到最新的國際和國內標准,在滿足要求的同時,也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通過ESG實踐的提高有效應對未來的氣候變化風險。



標題: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ESG正在成爲企業核心價值 ESG信披顯現四大趨勢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9399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