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貌)世界地質公園裏的森林居民:與林海同轉型、共成長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10-06 08:57:42 熱度:1

導讀: “太不可思議了!感覺自己站在世界之巔。”當來自英國的旅行博主亞當第一次走進阿爾山,站在大興安嶺的山頂上感嘆道。 國慶假期,地處大興安嶺腹地的內蒙古自治區阿爾山市迎來一批又一批遊客。據統計,僅假期前3...

“太不可思議了!感覺自己站在世界之巔。”當來自英國的旅行博主亞當第一次走進阿爾山,站在大興安嶺的山頂上感嘆道。

國慶假期,地處大興安嶺腹地的內蒙古自治區阿爾山市迎來一批又一批遊客。據統計,僅假期前3天,這座常住人口僅3萬的林中小城,遊客量突破11萬人次。

對於喜歡用鏡頭記錄中國的亞當來說,阿爾山世界地質公園是一個很棒的地方。這裏有高聳的森林、廣闊的草原、罕見的熔巖地形,還有與林海世代相伴的森林居民。

世界地質公園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出,評選的重要標准爲將重要地質遺產保護與文旅發展等相結合,爲減貧作出可持續貢獻。截至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員總數達到213個,分布在48個國家。阿爾山世界地質公園是其中之一。

“世界地質公園要在保護中开發,業態建設是評估時的重要一項。涉及到的產業規劃、旅遊管理等,都跟百姓生活息息相關。”阿爾山世界地質公園管理局副局長楊立國表示,減貧可持續發展這一課題中,阿爾山有些特別。“不同於大多數世界地質公園裏定居數百年的居民們,阿爾山最初的建設者是百余年前來自天南海北的伐木工。”

阿爾山地處內蒙古大興安嶺西南麓,20世紀20年代左右,林業工人拖家帶口湧入大興安嶺,在森林深處定居。隨着時代變遷,這片茫茫林海也從最初的中國重要木材供應基地一步步發展爲世界地質公園。

2012年,阿爾山林區“掛斧停鋸”,機場通航、口岸通關,小城阿爾山也變成一座旅遊城市,佔比80%的森林居民也從最初的林業工人轉換爲如今的林家樂老板、種植大戶、護林員、非遺傳承人、自媒體達人……

“小時候交通不便、條件惡劣,父親一進山就是半年,春去冬歸,有時候到家鞋、襪子和腳都凍在一起。”付春紅是一名“林二代”,在當地經營一家旅行社,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松果畫制作技藝的傳承人。這些年,在文旅產業的帶動下,她致力將林業精神推廣出去。

付春紅設計了一條研學遊线路,不僅帶孩子們走進森林採摘、實地科普大興安嶺,還會在她的“森林松果藝術館”講述林區人的故事,帶孩子們創作以松果和樹皮等爲原材料的森林文創作品。今年,她已接待2000余名各地青少年。

10月2日,付春紅(上排左三)向沈陽來的青少年科普森林知識。 杜欣 攝

在外地“漂”了十余年返鄉林區的“林三代”武慧鵬2017年起試水自媒體,與小夥伴們打造出自媒體矩陣,拍攝了不少爆款短視頻。“阿爾山很美,我們用藝術的形式拍攝當地風景人文,再把這些‘藝術品’投放到市場上。”

“人們現在生活好了,一定會去他認爲更幸福的地方。而我們選擇留下來,不僅是因爲對林區的感情,更是因爲我們在這裏找到最合適自己的生活方式。”武慧鵬說。

“最初,這裏只是一味伐木,後來,邊伐木邊種樹。如今,我們在保護中利用。”阿爾山人工造林面積已超百萬畝,年紀最大的樹已經70歲,“00後”森林調查員安政新是“林四代”,從小聽着林區的故事長大,大學畢業後決定回到這片林子。

2024年9月,第八屆亞太地質公園網絡研討會在越南召开,楊立國帶着阿爾山經驗前去交流。大會期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理事會審議通過了阿爾山等10家世界地質公園再評估工作。

“如今全世界都在做一件事,就是讓民衆安居樂業。”楊立國感慨說,正是因爲這些可愛的人不懈努力,阿爾山才有如今的生機與活力。



標題:(中國新貌)世界地質公園裏的森林居民:與林海同轉型、共成長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9201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