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這份貢獻視爲理所當然的“交換條件”,是對“歸屬感”狹隘解讀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9-22 16:59:52 熱度:0

導讀: 在這個繁華與包容並蓄的上海,我常常站在黃浦江邊,望着那波光粼粼的水面,心中湧動着對這座城市的無限熱愛。但今天,我想借這方寸之地,與每一位讀者分享一段關於作者與讀者之間微妙關系的故事,以及那些隱藏在“...

在這個繁華與包容並蓄的上海,我常常站在黃浦江邊,望着那波光粼粼的水面,心中湧動着對這座城市的無限熱愛。但今天,我想借這方寸之地,與每一位讀者分享一段關於作者與讀者之間微妙關系的故事,以及那些隱藏在“外地人”與“上海人”身份標籤下的復雜情感與深刻思考。

讓我們澄清一個誤區:作者與讀者,絕非簡單的依賴或對立關系,而是一場跨越心靈的對話。作者以筆爲舟,載着思想的浪花,駛向未知的讀者心海;讀者則以心爲岸,或駐足聆聽,或揚帆遠航,共同編織着文化的經緯。然而,當這股交流之水遭遇誤解與偏見的礁石,便會激起層層波瀾。

近來,我注意到一種現象,部分外地朋友似乎將上海的繁榮與自身緊密捆綁,他們來上海打工,認爲自己是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建設者,對任何不符合其“建設者”敘事框架的文章都持排斥態度,甚至不惜舉報以求“正名”。這種心態,如同在追求一場永不落幕的白日夢,忽略了現實的多元與復雜。自己的觀點一定是對的,容不得別人的半點反駁。自己的夢想就一定得以實現才罷休。

誠然,上海的每一磚一瓦都凝聚着無數人的汗水與夢想,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來務工者,都是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將這份貢獻視爲理所當然的“交換條件”,要求城市給予戶口、身份等外在標籤的認可,卻是對“歸屬感”的狹隘解讀。真正的歸屬感,不應是外在賦予的特權,而是內心深處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認同,是在風雨同舟中共同成長的情感紐帶。不然的話,就真的只能是夢想了,而且還是實現不了的夢想,或者換個說法,就是白日夢。

再者,上海作爲一座國際大都市,其魅力在於它的开放與包容。它不僅是上海人的上海,更是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的上海。每個人在這裏都有機會追求夢想,實現自我價值。然而,這並不意味着我們要放棄對現實的清醒認識和對差異的尊重。每個人都有權利發表自己的觀點,但同樣需要學會傾聽與理解不同的聲音,以更加平和的心態面對批評與挑战。白日夢可以有,但是更要看清楚眼前的現實。

我想對那些因批評而感到受傷的外地朋友說:上海因你們的辛勤付出而更加精彩,但請不要讓這份貢獻成爲你們逃避現實的借口。我們以更加开放的心態和理性的態度,共同構建一個更加和諧、包容的上海。因爲,最終讓我們緊密相連的,不是戶口、身份,而是那份對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與不懈追求。



標題:將這份貢獻視爲理所當然的“交換條件”,是對“歸屬感”狹隘解讀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8933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