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名勝⑨四川劍閣|翠雲廊:露天博物館 最長樹齡已超過2300年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9-12 00:57:21 熱度:2

導讀: 翠雲廊古蜀道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和綿陽市梓潼縣,以劍閣縣部分爲主體部分,屬金牛古蜀道,也是劍門蜀道遺址的核心組成部分。歷經千年滄桑而仍然茂盛不衰、生機盎然的卻屬世界罕見。這就是被世人稱爲“翠雲廊”...

翠雲廊古蜀道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和綿陽市梓潼縣,以劍閣縣部分爲主體部分,屬金牛古蜀道,也是劍門蜀道遺址的核心組成部分。歷經千年滄桑而仍然茂盛不衰、生機盎然的卻屬世界罕見。這就是被世人稱爲“翠雲廊”的世界奇觀。日前,走進翠雲廊,探尋“常青祕訣”。

劍門蜀道古稱金牛道。翠雲廊所在的廣元市劍閣縣劍門關鎮天橋村,漫步在翠雲廊蜿蜒的古道石板路上,兩旁翠柏高聳入雲,夾道成廊,松柏木的清香縈繞鼻尖,縷縷陽光穿透樹蔭,側耳傾聽風拂樹幹的聲音——一步一行中,收獲一段愜意時光。

展开全文

古柏植何人?翠雲廊名稱的由來

清康熙三年(1664),劍州知州喬鉢感慨:“明正德時知州李璧,以石砌路,兩旁植柏數十萬,今皆合抱,如蒼龍蜿蜒,夏不見日”。故作:“劍門路,崎嶇凹凸石頭路。兩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長程十萬樹。”

翠雲廊,蒼煙護,苔花蔭雨溼衣裳,回柯垂葉涼風度。無石不可眠,處處堪留句。龍蛇蜿蜒山纏互,傳是昔年李白夫,奇人怪事教人妒。休稱蜀道難,錯莫劍門路”後人將詩中的“翠雲廊”三字作爲劍門蜀道古柏群雅稱,沿用至今。

翠雲廊的別稱,古道又名“皇柏大道”

除“翠雲廊”這個雅稱之外,蜀道古柏還有“皇柏”“張飛柏”“李公柏”等別稱。

據史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下令以鹹陽爲中心,修築通達全國的馳道,並倡導在驛道兩旁植柏,人們把秦朝所植的柏樹稱爲“皇柏”。爲此,這條古道又名“皇柏大道”。

蜀漢時期,張飛爲巴西(今閬中)太守,軍政往來頻繁,卻因山勢險峻不識道路而常誤信息傳送,逐令士兵及百姓沿驛道植柏表道,這就是“張飛柏”的由來。

明正德十三年(1518),廣西人李壁任劍州知州時,整治南至閬中、西至梓潼、北至昭化的官道,並沿路大量補植柏樹,後人將此時所植的劍州路柏敬稱爲“李公柏”,翠雲廊古柏群從此形成,宏偉規模。

柏樹有較高的生態價值,也是選擇植柏的原因

翠雲廊美得讓人窒息。據了解,千百年來,在這條古道上曾發生五丁开山、姜維守險等衆多神話傳說和歷史典故,至今廣爲流傳。而與劍門蜀道相伴而生、互爲依存的翠雲廊,則以另一種沉靜、厚重的氣質,浸潤出千年歷史的“綠色”印記。

選擇植柏的原因?據介紹,柏樹具有較高的生態價值;柏樹爲常綠喬本,其性耐寒耐旱喜溼潤,具有較強的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功能,且樹形優美四季常青。

同時,柏樹爲絕佳建材樹種,柏樹木質軟硬適中,耐腐力強,用途廣泛。古人之所以在蜀道兩旁大規模植柏,就是修棧道,對木材的要求極高,要結實耐用,經得住日曬雨淋,柏木就是最好的選擇。

柏樹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柏樹散發特殊芳香,能解困提神,枝葉具有涼血清熱、驅蟲滅菌的藥用功效。

三线呈“人”字形,翠雲廊是這樣形成的

翠雲廊古柏最早植於始皇時期,以後歷朝歷代補植,明代李壁再大規模栽植,就形成了現在蔚爲壯觀的翠雲廊。

蜀道翠雲廊以劍閣古城爲中心,由北、南、西三线呈“人”字形的行道古柏群組成。北至昭化古城,南抵閬中古城,西達梓潼七曲山,全長300余裏,有古柏近萬株,最長的樹齡已經超過2300年。自有驛道和行道樹以來,沿途百姓修補路橋、保護古柏就已經成爲一種習慣和自覺行動。

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所以能夠延續得這么久,保護得這么好,得益於明代开始頒布實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樹交印”等制度,一直沿襲至今、相習成風,更得益於當地百姓世代共同守護。

爲更好地保護古柏,給蜀道翠雲廊都辦了一張“身份證”。當掃描“身份證”上的二維碼,手機界面便會跳轉出古柏的電子檔案,樹高、樹徑、品種、位置經緯度等全方位信息一覽無余。身份化的識別管理模式,能夠隨時對古柏生態環境、生長發育和保護現狀進行動態監測,便於對長勢衰弱的古柏“一樹一策”制定保護措施。

據悉,近年來,所屬蜀道翠雲廊各地構建縣、鄉鎮、村組、網格員“四級”樹長組織體系,創新建立蜀道古樹保護“林長+樹長”模式。按照“一樹一人”“一樹一檔”“一樹一策”要求管理,對自然生態的敬仰,對保護文化遺產和人類文明的努力也如同永不熄滅的火炬,代代相傳。

千年蜀道滿眼綠,是一部“活”的生態文明史

在翠雲廊,每一棵古樹都是一部活着的史記,每一棵古樹都有一段精彩的傳奇。千年以來,漢磚支撐着古柏,古柏懷抱着漢磚,自然和人文融合在一起,和諧共生。

翠雲廊的作用有哪些?據介紹,植樹表道,道路兩旁的樹起路標作用,讓行人不至於迷失方向;以樹計裏,有裏程碑的作用。同時,有保護道路,防止雨水衝刷路基,便於修棧道就近伐木取材。並爲行人提供遮陰避暑的便利。

翠雲廊是從先秦至今不斷發展形成的,承載着歷史的變遷,講述着華夏的傳奇,具有極其重要生態、科研和文化價值。它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範本,是一部“活”的生態文明史,其深刻的文化內涵是建設“大思政”課程,培養青少年人生價值觀的活教材。

蜀道古柏世代相傳,延展翠雲廊綠色脈絡。打卡翠雲廊,聆聽古柏講述璀璨的古蜀文化與三國文化,穿越古今的鮮氧清涼,展示它無比深邃的歷史,無窮無盡的生態未來。

編後按:“深化文旅融合,增強文化自信。”進一步擦亮各地“風景獨好”文旅名片。從2024年8月31日起,時代傳媒新媒體中心在全網陸續推出《風景名勝》專欄,尋覓有觀賞、文化或科學價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跡,革命紀念地、歷史遺址、園林、建築等人文景物,激發各地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推動文旅產業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邁進,爲遊客當好風景名勝的“活地圖”。

供稿:禾木 蘇東華

編發:央省媒體宣傳編輯:童鈴

審核:李崛

出品:時代傳媒新媒體中心



標題:風景名勝⑨四川劍閣|翠雲廊:露天博物館 最長樹齡已超過2300年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8713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