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丨上海:紅色文化融入日常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9-07 09:00:26 熱度:12

導讀:   新華社上海9月6日電  題:上海:紅色文化融入日常   新華社記者郭敬丹   在上海,乘坐地鐵至新天地、淮海中路、四川北路等地,到站時會聽到這樣的廣播提示:“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參觀中共一...

  新華社上海9月6日電  題:上海:紅色文化融入日常

  新華社記者郭敬丹

  在上海,乘坐地鐵至新天地、淮海中路、四川北路等地,到站時會聽到這樣的廣播提示:“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參觀中共一大會址/中共二大會址/中共四大紀念館,請從……號口出站。”

  黨的誕生地,600余處紅色資源深入城市肌理。拿着一本紅色“滬”照,“95後”上海市民陸夏走進了不少紅色場館。“用Citywalk(城市漫步)的方式去探索紅色歷史,讓人對每個站點都充滿期待,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都更加具象、豐滿。”陸夏說。

  上海紅色文化季期間,全市免費發放1萬本《光榮之城 紅色“滬”照》尋訪手冊。(上海“紅途”平台供圖)

  春末夏初,“光榮之城”2024上海紅色文化季啓動。5月,上海向市民免費發放1萬本紅色“滬”照,拿着這本尋訪手冊,可探訪革命舊址、偉人故居、行業博物館等45個紅色場館,集章、打卡,收獲個人專屬的“城市印跡”。

  初心之地、澎湃歲月、光輝足跡、文化紅浪、革命星火、日月新天、海上繁花、潮起東方……8個尋訪主題,吸引數萬名市民共同參與。剛剛過去的暑假裏,還有不少全國各地的青少年來到上海,走進紅色場館、工業遺址、文化地標等,了解上海的城市發展變遷,在社交媒體“曬出”打卡體驗。

  印記並不遙遠,在持續的保護傳承中,紅色地標融入城市生活。今年盛夏,思南路73號綠意更濃。7月23日,位於此處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紀念館重新开放。這裏是抗日战爭勝利後國共談判期間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在上海設立的辦事機構,爲便於工作,辦事處對外稱周恩來將軍寓所,簡稱“周公館”。

展开全文

  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紀念館外景。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如今,“周公館”由中共一大紀念館管理,與周邊街區有機融合。中共一大紀念館黨委書記、館長薛峰介紹,經過精心修繕,“周公館”以“生活化”“零距離”爲亮點,不僅首次开放思南路73號樓前的花園,還將其與相鄰的思南路71號院中花園連通,擴展參觀空間,提升參觀體驗。

  开放型、街區型紅色文化空間,成爲越來越多年輕人心中最具魅力的城市文化地標,更多創新方式,也讓建築裏的紅色故事“破圈”傳播。上海紅色文化季中,“數字一大·初心之旅”與參觀者見面,以多人VR沉浸式體驗展的形式,讓觀衆“穿越”至1921年的上海,感受中共一大會議的召开;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推出“GO!TO輔德裏·暑期季”特色體驗,讓孩子們走進黨章誕生地研學互動;中共四大紀念館舉辦“家書抵萬金——紀念李白烈士犧牲75周年”數字展,讓革命先輩的精神傳得更遠……

  紅色文化季期間,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映,講述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共產黨战鬥在上海隱蔽战线上的英雄群像故事。當影院燈光亮起,不少觀衆的眼中都閃爍着晶瑩的淚花。

  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开幕影片、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的演員朱潔靜(右)、王佳俊在金爵盛典上表演。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電波永不消逝,理想信念永存。作爲文藝工作者,有責任把紅色題材創作好、表達好,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永不消逝的電波》主演王佳俊說。

  發揮紅色文藝啓智潤心作用,優秀紅色題材、愛國主義題材、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作品在上海持續湧現。現代京劇《龍潭英傑》、民族歌劇《義勇軍進行曲》、淮劇《火種》、雜技劇《战上海》、評彈《千裏江山圖》等31部紅色文藝作品接力上演76場,叫好叫座。

  真摯的情感穿越百年,與“覺醒年代”的青年產生共鳴。龍華烈士陵園烈士墓前、紅色場館留言本裏、文藝演出評論區中,今人寫下的書信、便籤一份接一份:“點點星火,今已燎原”“多希望你們能看到今天的上海”……



標題:文化中國行丨上海:紅色文化融入日常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8619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