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9-04 00:58:41 熱度:11
“
登閣憑欄,氣象昭回,京華勝概,盡收眼底,惹人勃發豪情。
”
在雲霧繚繞、群山環抱之中,有一座古建築,它以其雄偉的身姿、精美的工藝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幾乎令全世界目眩神迷。
它就是位於海澱區頤和園內的佛香閣。
當清晨的熹光灑落在頤和園碧波蕩漾的昆明湖上,波光粼粼間,佛香閣那金碧輝煌的身影便悄然浮現,在晨光中緩緩蘇醒。
擡頭仰望,只見佛香閣矗立於萬壽山南麓,錯落有致的建築群中,它顯得格外醒目,雄偉寬闊,氣勢非凡。
在這裏,無論何時,你總能看到一群攝影愛好者,他們扛着“長槍短炮”,只爲佛香閣而來。
01
從歷史中走來的佛香閣
攝影:李國棟
遙望萬壽山,佛香閣仿佛一座古老的神祕寶塔,屹立於頤和園建築布局的中心。南俯昆明湖波光瀲灩、排雲殿氣勢恢宏,北靠佛教建築“智慧海”更添幾分禪意。
以佛香閣爲中心,各建築群如衆星拱月般嚴整對稱地展开,與起伏的山勢相映成趣,顯得雄偉壯觀。
走近佛香閣,更覺其建築之精美。八面三層四重檐的設計,高聳入雲約40米,令人嘆爲觀止。內部八根鐵梨木大柱直通頂部,支撐着整個建築的重量,其結構之復雜,堪稱古典建築的傑作。
圖片來源:網友@奈良美年達
仰望佛香閣,琉璃瓦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鬥拱飛檐翹指蒼穹,每一處細節都彰顯着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匠心獨運。
攝影:李國棟
說起佛香閣,就不得不提起它的一段歷史。
據專家考證,在清漪園時代,佛香閣原是一座九層的塔,叫延壽塔,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年間, 慈禧太後在清漪園舊址修頤和園,佛香閣才得以照原樣重建,成爲了今天我們所見的模樣。
攝影:李國棟
“佛香”二字則來源於佛教對佛的歌頌。走進佛香閣一層,便可以看到一座高五米的銅鑄金裹千手觀世音菩薩站像,美妙莊嚴,熠熠生輝。此千手觀音立像有准確的記載,鑄成於明萬歷二年(1574)三月,是明代萬歷年間佛像標准形制,有很高的文物和藝術價值。
圖片來源:網友@御風而行
此外,佛像背後歷經200多年仍色澤鮮豔的唐卡、佛像屏風後懸掛的乾隆皇帝於乾隆十六年御筆親書《萬壽山昆明湖記》拓片以及衆多珍貴的文物、古玩,都在訴說着佛香閣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圖片來源:網友@Lydia.Xu
1961年3月4日,包括佛香閣在內的頤和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爲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北京皇家園林--頤和園”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攝影:李國棟
在歷史的長河中,佛香閣如同一位沉穩的長者,矗立於西山之畔,靜候着四方來客。
02
走向世界的佛香閣
攝影:李國棟
佛香閣建在萬壽山上,閣仗山雄,山因閣秀,站在佛香閣上憑欄遠眺,京城的繁華與西山的壯麗盡收眼底,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與人類的智慧結晶。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
攝影:王欣
春日,佛香閣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下,周圍的花木競相綻放,嫩綠的枝葉與閣身的古樸相得益彰。“綠楊煙外曉寒輕”,春風拂過,花瓣輕舞,仿佛爲這座古老的建築披上了一層絢爛的春裝。
夏日,站在閣上,能感受到湖面吹來的陣陣涼風,驅散了暑氣。夕陽西下時,天空呈現出絢麗的色彩,佛香閣的剪影在金色的余暉中顯得更加莊重、神祕。
秋日,站在昆明湖畔,佛香閣倒影與湖畔的紅葉相映成趣,湖光山色,令人心曠神怡。
攝影:劉皓冬
冬日,站在頤和園豳風橋邊,以橋上的窗框爲前景,將佛香閣與昆明湖上的日出盡情收入畫框中,即可拍攝出一張中國風拉滿的大片。
冬日佛香閣的光影變幻也常常叫攝影人樂而忘返。當冬季的日光透過窗照進來,光影便映在紅牆之上,並隨着時間不斷變換,虛實交織,如夢如幻。
攝影:李國棟
近兩年來,隨着攝影技術的普及和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佛香閣在頤和園“發燒友”鏡頭中佔的比重越來越多,用他們的話來說,“每個角度都拍不夠”。
圖片來源:網友@sinc
除了細致入微地捕捉佛香閣的每一處輪廓與韻味,他們還癡迷於記錄它隨着晨昏更替所展現出的不同風情。
他們的鏡頭下,佛香閣仿佛被賦予了新生,流轉的光影、靜謐的時光,都在照片中得以永恆,讓更多人得以穿越時空,感受這座古典建築獨有的韻味與生命力。
此外,佛香閣亦是衆多畫作的主角,畫家們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筆觸,將佛香閣的韻味和風採定格在畫布上,讓更多人能夠欣賞到這座古典建築的獨特之美,向世界傳遞着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園林畫境·三山五園主題藝術展”展出作品:《頤和雲煙養香閣》
頤和園之美,無需贅述,但親臨其境遠比瀏覽千張照片來得震撼。佛香閣作爲園林中的點睛之筆,更是如此。看一千次網上的照片,不及你親眼來看一遍。與其觀望生活,不如早點來遊園賞景。
當然,看佛香閣也不必一定到頤和園。在附近登高遠眺,亦可一覽其風姿,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追“星”嗎?到海澱這個新展館~
擡頭!“胖月亮”正慢慢從海澱這裏“爬”上來~
海澱的“冷渦藍”,你美得不行了~
標題:遊古建的風還是吹到了海澱~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8547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上一篇 : 中非綠色合作有着蓬勃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