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岳八景之說探源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8-25 08:54:36 熱度:13

導讀: 魯迅說,中國人大抵患有一種“十景病”,至少是“八景病”,沉重起來的時候大概在清朝。凡看一部縣志,這一縣往往有十景或八景,如“遠村明月”、“蕭寺清鐘”、“古池好水”之類。 在信息不發達的時代,“十景”...

魯迅說,中國人大抵患有一種“十景病”,至少是“八景病”,沉重起來的時候大概在清朝。凡看一部縣志,這一縣往往有十景或八景,如“遠村明月”、“蕭寺清鐘”、“古池好水”之類。

在信息不發達的時代,“十景”或“八景”是當地的第一份旅遊攻略,《蓋平縣志》也不例外。1931年版本的縣志上,列舉了熊岳八景,曰:龍潭瀑布、望兒山高、饅首石磴、兔島怒潮、喇嘛古洞、張果老橋、石棚古跡、天源松濤 。值得注意的是,在《蓋平縣志》上,並沒有辰州(蓋平舊稱)八景,而只有熊岳八景,這也反映了熊岳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之深厚。

其實八景也好,十景也罷,都是一個地區的文旅精華所在,算是旅遊產品的1.0時代,高度概括地域代表性,是地方自然山水及歷史文脈的高度凝練。

熊岳八景,都分布於城外,或得自然之趣,或得人文之美。然熊岳八景何人提出,何時提出?什么時候在民間形成共識?後來延續發展如何?

首先,1931年的《蓋平縣志》既然提出了八景之說,顯然此時八景在蓋平境內的文人階層已經取得共識與認可。

八景之說,最早形成於何時,因本地文人沒有筆記資料,所以很難考證,但是就筆者所見,至少在光緒十八年之前,就有此說。

丁酉夏秋之際,我因拍攝《人文鮁魚圈》探訪青龍山(陳屯境內),只見高拔險峻,氣象崢嶸,諸峰環列,林秀洞幽,凡遊山訪道如我者,如行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自古名山藏寺。山路崎嶇,一路五彩經幡,隨風振起,應爲藏傳佛教之故也。行不多時,始見三間大殿,法界莊嚴,近視則林壑千重,遠眺則海天一色,乃望海寺也。

訪主持常青師父。常青師父說近來尋得一方古碑,不辨字跡,或可知此寺之來歷。

此殘碑斷碣已埋沒榛莽多時,常青法師鐵鍬挖出,乃掃塵閱碑,但見碑題爲《重修喇嘛洞望海寺碑》,此碑在文革時毀爲兩段,1980年在山溝中找到,運至古洞前存放。“……望海一寺喇嘛趙法師之所立也,惟此古洞八景之一,其余則‘龍潭瀑布’、‘兔島怒潮’、‘首山石蹬’、‘天源松濤’以及‘石棚古寺’、‘望兒山高’、‘果老仙橋’,莫不在環顧之下,一攬之遙,岳界之勝境也……辭曰:神哉古洞,佑地天然。曇雲低護,寶樹橫牽。祥雲水輟,萬石池連。回頭是岸,苦海無邊。”此碑由生員張潤書撰於光緒十八年,字跡多有模糊不清。

展开全文

這是現今能找到的最早關於熊岳八景記述的文字。在晚清時期,熊岳乃至蓋縣地方的文人筆記中,並沒有發現八景字樣,在楊慶昌、沙跡所撰《營口碑志輯注》和《營口碑志輯注補遺》中,也僅有望海寺的這一方碑上記錄有熊岳八景之事。

如今八景中,果老仙橋已經不在原址,天源松濤也已經不存。如能在八景之處設立標志,對於景觀的保護和开發,將不無裨益。

鮁天下®編輯制作

作者:白 旭

制作:史 策

審校:潘 健、張 林

主編:李 季



標題:熊岳八景之說探源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8365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