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水果爲什么貴得離譜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8-19 17:00:03 熱度:10

導讀: ‍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浪潮工作室 (ID:WelleStudio163) 作者:浪潮工作室 這段時間,日元又漲回去了。 前段時間隨着日元貶值,衆多中國遊客扎堆到日本买买买。然而,到了日本的中國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浪潮工作室

(ID:WelleStudio163)

作者:浪潮工作室

這段時間,日元又漲回去了。

前段時間隨着日元貶值,衆多中國遊客扎堆到日本买买买。然而,到了日本的中國遊客买包买谷,下手痛快,面對在日本超市搖身一變,身價暴漲爲“貴族價格”的“平民水果”,卻遲遲難以下手。

對此,常居日本的留學生們早已見怪不怪,畢竟在日本,水果自由只能是奢望,每日的維生素攝入還是靠买买蔬菜沙拉包補充算了。

日本水果爲什么這么貴?是因爲土地太少了嗎?

日本水果,是真的貴

日本水果有多貴?從社交媒體網友的吐槽中,可以獲得一些粗略但直觀的感受。

在網友發布的圖片中,在中國平日裏論斤挑選的水果,在日本超市通通華麗變身,各自獨美地按“個”賣。一個桃子標價350日元,約合人民幣17元(以2024年8月14日匯率計算)。一片兩口就可以解決完的西瓜,孤零零地被保鮮膜封存着,標價95日元,約合人民幣4塊6。

不少人吐槽日本水果貴,普通人很難實現水果自由。(圖/小紅書@星韻兒)

可以說在日本买水果,“扣扣搜搜地花了很多錢”是常態。譁譁幾張大鈔花出去,得到的不過是輕飄飄的倆棗仨瓜。

展开全文

不過,整體上從日本全國批發市場交易的平均價格來看,西瓜和桃子的價格,都還只能算是小小貴。

今年8月14日,日本西瓜的平均市場價格約合人民幣11元/公斤,桃子的平均市場價格約合人民幣17元/公斤[1]。雖然說同一天北京批發市場西瓜和桃子的價格,均約爲日本的一半[2],但考慮到日本人平均1.5萬人民幣的月薪,這個價格還算不上太誇張[3]。

真正打出貴價名聲的,“另有其果”。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擁有網紅品種代表的青提。在日本青提中,最爲人熟知的莫過於被稱作“葡萄界的愛馬仕”,曾經以300元一斤的天價進入中國超市的陽光玫瑰[4]。

近些年,由於種植面積的增加,陽光玫瑰在中國的價格被打了下來,今年在廣州的批發市場中,許多價位都在十多元一斤[5]。但在陽光玫瑰的老家日本,青提的價格依舊居高不下,批發市場的平均價約合人民幣101元/公斤[1]。

同樣旗下明星品種衆多,且價格昂貴的,還有日本草莓。日本草莓的批發市場平均價約合人民幣110元/公斤[1];相較之下,北京批發市場的平均價格僅爲24元/公斤,約爲日本的五分之一[2]。

(圖/unsplash)

除了集中在特定的幾個種類外,日本貴價水果還具有很強的地域屬性。在價籤上,除了讓人心驚肉跳的冰冷標價外,你往往還能看到某某縣產的標識。

一串350g就要賣826元人民幣的“浪漫紅寶石”,就是石川縣經過反復篩選優良品種,花費了14年才培育出的紅葡萄品種[6][7]。

通常來說,葡萄的“個大”和“味甜”難以兼得,但石川縣通過減少葡萄架上的串數,使得“浪漫紅寶石”在顆粒大小達到了巨峰葡萄的兩倍,成年人也難以一口氣整個喫下的情況下,甜度還高達18度以上,和巨峰葡萄旗鼓相當[6][7]。

目前,“浪漫紅寶石”在日本的種植面積爲10.7公頃,僅在石川縣有種植[8]。這種通過減少產量來獲得高質量品種的做法並非費力不討好,相反,“浪漫紅寶石”的地域特色和高品質,使其通常在百貨公司和高檔水果店出售,並獲得了高溢價收入[8][9]。

2015年,日本官方看到了地域品牌對於農產品附加值的提升潛力,啓動地理標志制度,以促進產業發展[10]。

在這一制度的鼓勵下,日本各縣市都積極育種,努力培育和推出屬於當地的地理品牌產品。曾推出“晴王”葡萄的岡山縣也不敢停下前進的步伐,爲了提升當地以桃子和葡萄爲中心的品牌力,开始利用DNA操作技術和基因組信息的新育種法,培育優良的原創品種[11]。

日本水果貴,不全怪地少

頂在每個遊客頭上的大問號都是:水果在日本,到底爲什么會這么貴?

不少人第一個湧入腦中的想法,可能是土地少。

確實,作爲一個島國,日本本就國土狹小,並且適合農業的土地面積也相當少,僅佔總面積的12%[12]。

多喫水果,只能算是錦上添花的事,先填飽國民的肚子,才是更重要的第一要務。因此,本就緊縮的農業面積,還要優先分一部分給糧食種植,最終,用於果樹種植的土地少之又少,僅佔耕地面積的4.7%(2020)[13]。

自2000年以來,由於人口老齡化等原因,日本的農業就業人口一直呈下降趨勢,19年間減少了近57%[14]。2019年的農業就業人口中,老齡化也十分嚴重,65歲及以上的農戶佔了70%[14]。

因而,本就不多的果樹種植面積也還在不斷減少[15]。

看上去,種植土地稀缺要爲日本水果的高價背鍋,但假如我們從市場結果來反推的話,就會發現原因並非如此。

按照市場規律,假如是由於日本種植水果的土地少,水果產量少,從而造成了物以稀爲貴,那么日本的水果市場理應處於供不應求,依賴進口的狀況。

然而實際上,日本本土的水果產量,已經能夠滿足民衆對於新鮮水果的需求。日本農林水產省2018年的數據顯示,市場上的新鮮水果約57%是日本國內生產的,對於進口的依賴並不大[16]。

(圖/unsplash)

並且,日本向國外進口的水果中,大多爲本土不適宜種植的水果。例如2022年日本水果進口量前三名香蕉、菠蘿和獼猴桃,就均爲熱帶水果,不適合在處於溫帶的日本種植[18]。

在那些適合日本土地種植的水果種類裏,本土產佔據了絕大部分。以西瓜爲例,2021年,拿下日本西瓜產量第一名的熊本縣,生產了49300噸的西瓜[18];同年,日本從墨西哥進口了最多的西瓜,總計312噸[18],只能算是熊本縣西瓜產量的零頭罷了。

那么日本水果貴,又是否主要是貴在了那些本土難以種植的進口品種上?因爲它們在進口時被加了高額的關稅?

事實也並非如此。

日本進口新鮮水果的關稅普遍處於20%左右的較高水平[19],但即便如此,當這些高額關稅被間接反應到市場價格上後,總體上還是貴不過那些日本本土產的水果品種。

拿日本國內生產量第一的柑橘和進口量第一的香蕉做對比[20],柑橘的批發市場平均價格約爲人民幣20.1元/公斤,而香蕉的價格僅約爲柑橘的三分之二,約合人民幣12.4元/公斤[1]。

在日本,“水果自由”恐怕只能在夢裏實現,但現實中實現一下“香蕉自由”還是比較容易的。

日本農林水產省2023年的統計數據也顯示,日本進口水果的批發價格,總體上要低於本土產水果的價格[21]。

日本農協,

貴價水果的幕後推手

不賴地少,也不賴進口,日本貴價水果出現的最主要原因,反而很可能是日本農協這一行業協會組織。

二战時期,爲了協助農民經營農業,增加農業生產者所得,並擴大農業生產,《農業協同組合法》隨着日本土地改革的實施而頒布,日本農業協同組織也因此成立[22]。

日本農協從生產前、生產中、生產後的各個環節介入,爲農民提供一條龍式的服務。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日本農民只需要做好種植這一件事,其他事情都完全可以交給農協解決。

具體而言,日本農協不僅售賣肥料、農具,還會依據歷年銷售情況和當前市場形勢,爲農戶提出種植計劃[23]。

並且,後續的加工倉儲、運輸保鮮、市場銷售,日本農協也全包了[23]。當出現損失時,農協還會利用基金對農民進行補償[23]。

(圖/unsplash)

多年來,日本農協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22年的數據顯示,經由農協水果的銷售額佔了年產值的47%[24][25]。

日本農協對於農產品生產全流程的深度參與和統一管理,有利於使日本農產品實現標准化,品質得到一定保障。

日本農協集團中負責銷售和供應服務的團體——全農,會依據形狀、色澤、裂痕程度等,對農產品的品質進行分級,並規定裝運容器的材質和裝運數量[26]。

然而,日本農協對於從生產到銷售—系列流程的控制,也使其膨脹成爲影響力大到足以控制產品價格的強勢組織。

(圖/unsplash)

一顆日本水果,在被貼上價籤向大衆出售之前,通常要經歷農民生產、農協包裝運輸出貨、批發市場進貨定價,再到零售商售賣的流通過程[27]。

作爲其中的兩個重要環節,農協掌握農產品貨源,批發市場負責供需調節和價格形成,二者共同合作,維系農產品的穩定供給和公平交易[28]。

但與此同時,農協與批發市場間也存在競爭關系。從20世紀80年代开始,農協开始設置“全農集散中心”,積極开拓批發市場外流通的銷售渠道。

目前,日本批發業者的進貨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以賣出商品時的價格爲准,接受農協的委托進貨,也被稱作“委托”;另一種,則是以農協期望的價格收購貨物,也被叫做“买付”[27][29]。

2020年的數據顯示,买付的進貨方式佔了近一半(47.2%)[27]。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對於蔬果價格形成的調查,日本蔬果的零售價格中,流通過程中產生的費用佔到了51.5%,批發價格中70.6%來自於農民、21.8%來自於農協,7.5%來自於批發市場[30]。

以農協期望的價格,而非最終的市場價格收購貨物,對於批發業者來說,無疑是更具風險的做法,但面對不斷兼並,組織日益大規模化的農協,和自身不斷下降的蔬果流通率,勢單力薄的他們不得不在交易價格上做出妥協,通過滿足農協所期望的價格,來穩定貨源[28][31][32]。

畢竟批發市場沒了農協,相當於直接少了個貨源大頭;農協沒了批發市場,還可以通過自己的全農集散中心,自己充當批發市場的角色,進行定價流通,不愁沒有地方賣[28]。

以夏天大家最愛的西瓜爲例,在互聯網上廣爲流傳的、售價高達612元人民幣的方形西瓜,是日本香川鄉的特產。這種在塑料容器中培育而成的西瓜,在農協的把控下,整個縣甚至只有6戶種植戶種植,全縣產量僅爲400個左右。怎么說呢,這低的嚇人的產量,真的很難不貴。

通過控制關稅和市場壟斷,至此,日本農協成了整個流通體系中,對於定價最有控制權的一方,也是在日本實現水果自由的最大障礙。

到日本旅遊,你在超市見到的每一種貴價水果,說不定都有日本農協的一分“功勞”。



標題:日本水果爲什么貴得離譜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8269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