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與白馬寺、少林寺齊名!河南有座,被怪風“刮來”的古寺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8-18 00:58:44 熱度:10

導讀: " 清淡的風,無聲地在禪院上空靜靜掠過,似乎,在做一種回答。 " 風穴有風,來自遠古。 風穴寺,便是這來自遠古的風吹來的。 迎着裹帶着香氣的清風,走過曲徑通幽的山道,逐着煙雲繚繞的禪音,風穴寺的山門...

"

清淡的風,無聲地在禪院上空靜靜掠過,似乎,在做一種回答。

"

風穴有風,來自遠古。

風穴寺,便是這來自遠古的風吹來的。

迎着裹帶着香氣的清風,走過曲徑通幽的山道,逐着煙雲繚繞的禪音,風穴寺的山門,映入眼簾。跨入寺門,參天大樹掩不住禪院積聚的靈氣,殿宇樓閣隱不住來自天竺的靈光。輕風拂過,寺院被籠罩在這善淨的氣與光之中。

“九龍朝風穴,蓮台建古剎。”

這是一座建於東漢的寺,歷經北魏、唐、宋、金、元、明、清重修與擴建。天王殿、中佛殿、懸鐘閣、藏經閣、七祖塔等唐宋金元明清的建築遺存,爲中國建築史上留下厚重的實物資料,被古建專家譽爲中國的古建博物院

圖|汝州市風穴寺景區微信公衆號

來去自由,無影無蹤,這寺院一直被這股風環繞着、輕撫着。如果沒有那股風,便不會有這座寺,便不會有這藍天白雲、禪音佛影、香火繚繞、梵音陣陣的一方淨土。    

寺名由來,與風有關,頗具傳奇。1800多年前,東漢初平元年,寺院的地點並非定在現址,而是在別處,當要开工的時候,刮來一陣怪風,將建造寺廟所需要的物料木材等,刮到了現在存在的地方,是這陣怪風選擇了此處,故名“風穴寺”。曾與白馬寺、少林寺、相國寺齊名,被稱爲“中原四大名剎”。

我隨風而來,從紅塵深處緩緩而來,去向與人間難以絕緣的佛寺,沾着一身塵世的薄涼,透着一眸清澈的蒼茫,凝滿歲月刻畫在心海的惆悵。僧寺無塵意自清。在佛香繚繞中氤氳一種思緒,在一炷香的時光裏,讓一種意趣的安詳和智慧,縈繞周身。

圖|汝州市風穴寺景區微信公衆號

展开全文

這裏因有大小風穴洞而得名,依山傍水而建,依山就勢而建,高低錯落有致,多變多姿,集中秀麗。風穴山口,兩山夾道,萬木蔥蘢,流水潺潺。迤邐北行數華裏,方能發現寺院,確爲“深山藏古寺”“曲徑通幽處”。

一陣陣空靈清越的脆響,飄在乳白的暮靄裏嫋嫋襲來。香客、遊人步履如織,那紅牆黃瓦的佛寺在綠林深處格外清寂。陣陣脆響隨着步伐的挪移而愈加清晰,一顆浮躁喧囂的心,就在聲聲清脆裏緩緩沉靜下去,繼而清寧四溢。

這裏有珍珠簾、大慈泉、錦屏風、吳公洞、望州亭、玩月台、升仙橋、懸鐘閣等八大景;有小龍門、石龍頭、活鳳尾、東山仙人等七十二小景,還有冬暖、夏涼的三十六福地

踩着佛寺裏厚實的青石板,繞過高大的香爐,沿着雕欄玉砌的台階拾級而上,遊步在大殿飛檐下的回廊裏。佛寺在暮色的霧靄裏,顯得格外莊嚴、聖潔而凝定。

圖|汝州市風穴寺景區微信公衆號

這裏有三大鎮寺之寶

唐塔,建於公元738年,唐玄宗賜名“七祖塔”,內有盛唐高僧貞禪師的舍利子。塔高24米左右,外廓呈拋物线形,塔頂有剎,形似覆鉢,上有法輪,寶蓋,猶如火焰升起,別具一格,是目前全國保存最完整的七座唐塔之一。

宋代鐘樓,又名“懸鐘閣”,爲重檐三滴水歇山式,巍峨高聳。氣勢雄偉,典雅古樸。鐘樓內懸掛一口宋徽宗宣和七年鑄造的大鐵鐘。傳說這口大鐵鐘重9999斤,鐘身渾厚,聲音洪亮,是河南省現存最完整、最大的鐵鐘,號稱“中原第一鐘”。

金代中佛殿,這座金代建築以科學的木質結構和精美的金代彩畫蜚聲海內外,爲單檐歇山式,梁架結構科學嚴謹,是省內保存最完整的金代殿堂式建築。

圖|汝州市風穴寺景區微信公衆號

出了大殿,又見那幾位僧人正手持佛珠嘴中念念有詞。不禁感嘆,世人癡心向佛,真正爲了佛而求佛的人能有幾個?一個人若悟不透紛擾的世俗,就在思想裏種植一株菩提吧,無須开花,也無須結果,只要在精神的境界中永遠留有一顆淡定的禪心。

一任空靈的思緒在佛寺的空寂裏遊弋。

擡頭仰望大殿外的天幕,深深地吸氣,再長長地呼氣,閉目,等待着聖靈的親臨。仿佛聽到了清麗纏婉的脆響,悠遠中帶着些許的飄渺和空靈;仿佛輕柔美麗的綠紗薄霧,彌漫在佛寺的上空,靈光生輝。欣喜地睜开雙目,與凌空的飛檐下那串風鈴不期而遇。

那股風,還吹來了王維、岑參、劉禹錫、元稹等唐代詩人的詩作,吹來了感嘆着“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劉希夷,吹來了明代詩人王洙的《風穴神韻》:“若論風穴勝,應在少林前。疊嶂雲千樹,平橋月半川。亭新开紫煙,洞古接青天。幾度登臨後,棲遲白晝眠。”

浩浩煌煌的歷史長河,任何一代人只是其中很短的一部分,短到可以忽略不計。當我們站在這具有1800多年歷史的寺院面前,足以見證它的陵谷滄桑、足以見證個人的滄海一粟。它就一直風月無邊地矗立在那個地方,等待着任何思悟的心去碰撞、去觸摸。看看古人的智慧,感受古人的虔誠,足以讓現代人浮躁的心緒寧靜、豁然开朗。

圖|汝州市風穴寺景區微信公衆號

還是那來自遠古的風,輕輕拂來,飄曳着風鈴那薄薄的禪音。就像人生旅途中的種種相遇,如那風中的風鈴,遇風,生命才充盈着靈動與美麗。遇風,生命才如此豐盈與絢爛。

正是有了那股來自遠古的風,才讓那些風花雪月,那些前緣宿債,隨着這亙古不變、穿越四季的風,伴着佛寺的淨靈,繞一彎飛檐下風鈴的脆響,飄蕩於天空,回蕩在生命的輪回裏。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時間萬物皆爲化相;心不動,萬物不動,心若動,萬物皆動。道法自然,去留無意。一個人,若遁入空門,是否能剪斷人間情網,望斷紅塵紛擾,望穿前世今生?即便不能,想必在佛寺那恬靜沉思的境界裏,也可消除片刻塵念,打撈起一泓澄澈與清明。

人生總是如此匆忙,由不得你仔細品味、認真細賞。走吧,飄一路溫暖的祈愿帶,讓佛寺上空那清古的風鈴飄蕩在心海,走下去,行走在美麗的滾滾紅塵、煙雨人間。

清淡的風,無聲地在禪院上空靜靜掠過,似乎,在做一種回答。

此時,已是無風見風,落雨無雨。(文/李曉偉 )

《大河夜讀》欄目約稿,期待你的加入

無論是對都市情感的細膩描繪,還是對歷史長河的深邃回望,或是對當前生活的觀察、感想、體會,只要你的文字有溫度,有力量,有故事,這裏就是你的舞台。

來稿要求:每文宜千字內,詩歌以不超過20行爲宜;作品須爲原創,嚴禁抄襲、套改、一稿多投等。

投稿郵箱:dhbhzz@126.com。

來 源:大河報·河之洲茶坊

編 輯:王利紅

校 對:鄭 瑾

值班主任:鐘玉芹

審 核:施一楠



標題:曾與白馬寺、少林寺齊名!河南有座,被怪風“刮來”的古寺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8243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