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烤流量帶動文博遊,淄博欲打造“齊地文化”新IP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8-12 16:55:32 熱度:11

導讀: 淄博市臨淄區是齊國故城,位於臨淄區的齊文化博物院匯聚了齊國文化的精華,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但由於從淄博城區驅車到這裏要將近一個小時的車程,區位優勢不足,在2023年“淄博燒烤”熱度高漲之前,這裏一直門...

淄博市臨淄區是齊國故城,位於臨淄區的齊文化博物院匯聚了齊國文化的精華,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但由於從淄博城區驅車到這裏要將近一個小時的車程,區位優勢不足,在2023年“淄博燒烤”熱度高漲之前,這裏一直門可羅雀。

近日,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記錄中國”團隊(以下簡稱“記錄中國”團隊)來到淄博採訪發現,2023年春季以來, “淄博燒烤”的熱度帶動了淄博博物館“打卡”熱:陶瓷琉璃博物館、齊文化博物館等大館的客流量成倍增加;同時,散布在淄博各區縣的85座博物館开始“抱團”,通過“大館”助“小館”等方式,讓沉寂在博物館裏的齊地文化變爲文旅,以文化旅遊帶來旅遊消費新業態。

“燒烤熱”引來的博物館客流

齊文化博物館內收藏的文物“人形足敦”

馮子純 攝

齊文化博物院是臨淄區的一家事業單位,其管理的齊都文化城位於臨淄城區東部,範圍包括齊文化博物館、足球博物館、民間博物館聚落和文化市場四個部分。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的齊文化博物館前身是齊國歷史博物館,擁有文物3萬余件,上展文物4100余件(套)。

7月30日,“記錄中國”團隊來到齊文化博物館採訪看到,一支從濟南來的研學團正在館內參觀學習,不少家庭帶着孩子在博物館內看展。館內9名講解員當日的講解檔期已經約滿, 據講解員介紹,以往他們更多的是承擔接待客人的講解任務,很少接散客。去年“淄博燒烤”火了之後,館內遊客增多,給散客、旅遊團、研學團的講解比例增多,每日的講解次數也在翻倍,往往需要提前預約。

齊文化博物院副院長韓通告訴“記錄中國”團隊,去年齊文化博物館參觀達86萬多人次,創了自2016年开館以來的紀錄。

“近年來,隨着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愈發注重精神層面的提升,走進博物館正在成爲一種習慣和生活方式。在‘博物館熱’的大環境下,加上淄博燒烤的流量加持,齊文化博物院成爲這個暑期親子遊、研學團的目的地和網紅打卡地。”韓通說,7月30日當天,館內參觀人數約有2500人,是前年客流量的兩倍多。

展开全文

相比齊文化博物館,位於淄博市張店區的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以下簡稱“陶琉博物館”),由於臨近燒烤街、八大局便民市場更是被“淄博燒烤”帶火。

7月30日上午10時許,陶琉博物館人流如織。這些遊客有的是全家老少一同出遊,有的是三兩好友結伴而行。他們或是舉起手機定格琳琅滿目的展品,或是在文創攤鋪流連忘返……博物館大廳的一位志愿者說,雖然天氣炎熱,但“這兩天人一直挺多”。

西冶工坊展廳中的琉璃工藝品

王雨 攝

陶琉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4A級旅遊景點。雖然裏面陳列着古今1.6萬余件陶瓷琉璃展品,但自2019年开館到2023年“淄博燒烤”火之前,這裏籍籍無名。

“燒烤火之前我們本地人都很少來(陶琉博物館)。”一名淄博本地开網約車的司機說。

博物館宣傳教育科科長張鳴在接受“記錄中國”團隊採訪時介紹,過去一年,得益於淄博在社交媒體平台的超高流量,陶琉博物館的熱度也越來越高,“尤其是節假日期間,可以說是摩肩接踵,展廳裏全是人”。

來自山西的李女士告訴“記錄中國”團隊:“來淄博玩是因爲聽說燒烤很有名,想體驗一下,但除了喫之外還是要逛一逛,所以就來陶琉博物館看看。”

公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淄博陶琉博物館累計預約遊客119.1萬人,累計接待遊客115.2萬人,比去年同期淨增51.6萬人,創造半年客流最高紀錄,5月2日更是刷新了2.68萬人單日客流最高紀錄。

7月31日,淄博博山陶琉大觀園內

王雨 攝

“在陶琉博物館上半年的遊客中,淄博市外遊客佔比高達92%,山東省外遊客佔比高達40%。”

張鳴說,“‘淄博燒烤‘話題的火爆,引發了人們對淄博、對淄博文化的關注,從而讓人們了解到淄博陶琉這個IP,帶動了陶琉博物館的火。”

不久前,陶琉博物館的展品在短視頻平台收獲破百萬點贊,“世界琉璃看中國,中國琉璃看淄博”的口號,順着網线流傳得越來越廣。來自天津的高中生小齊告訴“記錄中國”團隊,她正是在社交媒體搜索淄博旅遊攻略時,才發現了這座博物館。

陶琉文化帶動的文旅消費新業態

復旦大學旅遊學系副教授薛嵐指出,“今天人們的旅遊需求越來越體驗化、情感化、個性化。” 注重遊客的情緒價值,發掘更多“旅遊吸引物”,是網紅旅遊城市形成的關鍵。

今年上半年,陶琉博物館的遊客中,29歲以下的青少年是主體,佔比高達57.6%。當初引爆淄博燒烤的“大學生特種兵”們,也助力了今年博物館的升溫。

展覽煥新、文創上新、服務創新、環境更新……張鳴告訴“記錄中國”團隊,爲了留住這波遊客,陶琉博物館推出了不少“青年友好”的措施。比如去年暑期以來,博物館在大廳开設打卡中心,銷售文創產品,還有一處區域供遊客免費集章。

打卡中心負責人張豔表示,一年來,這裏“人流量越來越大。年輕人多,小孩多,以蓋章爲主。”四年級小學生小石說,自己這次特意來到淄博逛陶琉博物館打卡蓋章——他從小就非常喜歡逛各種博物館,對拓印、印章非常感興趣。

7月30日陶琉博物館內,遊客正在打卡蓋章

王小淳 攝

“記錄中國”團隊觀察到,陶琉博物館還加強了與淄博本地陶琉企業的合作。一方面,博物館的文創讓本地陶琉品牌企業設計制造;另一方面,企業“入駐”博物館开設展廳,銷售自己的陶琉產品,博物館會從銷售額裏抽成一部分用於博物館建設。這種合作是一件雙方都喜聞樂見的事——流量轉化爲企業口碑、產品銷量,也爲博物館注入了新的發展動能。

“幾乎天天生意爆滿,今年五一假期的時候人擠人,根本走不動路,當天營業額破萬了。”陶琉博物館內領尚琉璃展廳的銷售人員說。

齊文化博物館也被流量帶來的遊客量推着向前發展。齊文化博物館是國家一級館,擁有館藏文物3萬余件。韓通坦言,齊文化博物館在藏品管理、文物保護、陳列展覽、宣傳推廣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在推動文物活化利用,研發特色文創產品,打造文化IP方面做得還不夠。 如何接住“潑天的流量”,助力城市文旅產業發展,成爲亟需解決的問題。

齊文化博物館內“桂陵之战”展陳齊威王等人物造型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攝

“我們將把研學遊作爲文博產業發展的引爆點和主攻方向,开發特色課程、體驗线路,吸引學生等人群前來研學旅遊,同時充分發掘姜太公、管仲、蹴鞠、齊國成語故事等資源,與現代文創深度結合,开發時尚、有趣、符合年輕人口味的文創產品、‘潮品’,通過雙管齊下激發博物館發展活力。”韓通說。

爲了進一步提升遊客體驗,齊文化博物館正在圍繞“喫、住、行、遊、購、娛”做文章,從服務、配套等方面進行提檔升級。韓通告訴“記錄中國”團隊,博物館正在施工建設美食廣場,“希望讓遊客在這裏喫得好、住得好,玩得好”。

薛嵐認爲,特色美食對前來參觀的遊客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可以把美食和其他多元體驗相結合,比如說一些演藝類的活動。遊客能一邊品嘗美食,一邊欣賞表演。如果做成專門的節日活動,就能夠打造一個更響亮的品牌,將物質性和非物質性的東西結合在一起,進一步‘活化’傳統文化。”

除了延長遊客的參觀時間,吸引更多遊客前來也是齊文化博物館的目標。推出新的研學項目、根據齊國文化核心精神打造教育基地、引進10個左右的文創商店、新設與淄博奇跡演藝公司合作的舞台劇……一系列行動隨着人流量增長迅速推進。

被“流量”擦亮的文化底牌

包含上述兩個博物館在內,淄博共有85座博物館,周村燒餅、鼻煙壺、拓片藝術……大館、小館、微館遍地开花。

2021年,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等 8 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山東省博物館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重點支持青島、淄博、濰坊、濟寧等市先行开展‘博物館之城’建設試點”。淄博市進一步規劃,到2025年博物館總量達到100家以上,將“大館建強、小館建密、微館建活”的要求作爲“博物館之城”建設的基本原則。

歷史上的淄博城區,是圍繞着幾個核心的工業生產區來建設的,這導致淄博具有“組群式城市”的特徵,5個市轄區互不相連、相對獨立。雖然博物館總量很多,但85座博物館位置分散、資源分散,使文博產業的整體發展存在先天不足。流量的來襲,加速了淄博各家博物館的資源整合。

7月30日陶琉博物館內,遊客在文創集市上選購紀念品

王小淳 攝

2023年6月,淄博市博物總館、淄博市博物館學會在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打造全省首家“博物館之城”文創大集,以“大館”助“小館”。“燒烤熱”助推的“博物館熱”始於陶琉,又通過這片集市逐漸向其他博物館擴散。

“我每次帶遊客來參觀,從第一個展廳出來後,只要到這裏就必定走不動了!”張鳴笑着說。

“記錄中國”團隊看到,文創大集面積不大,但品類不少,幾乎每個攤位都被遊客層層包圍。來自12家非國有博物館的攤主在此售賣文創產品的同時,也向駐足的遊客推薦自家博物館。文創大集攤主、康乾琉璃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韓女士說:“大家互相幫襯,相當於一家人合夥做一件事情,有勁往一處使。”

同爲攤主的高青鎔古拓片藝術博物館館長李洪光一邊畫着扇子文創,一邊不斷介紹拓片藝術的起源和自家館內的藏品。他告訴“記錄中國”團隊,文創大集开張以來,自家館內的遊客也增加了。

如果說文創大集聚合的是地理位置較遠、不便於協作的大中小型博物館群,那么近年來興盛的研學活動則更多地發揮了淄博“組群”的區位優勢,把同一區域內的各處文化、旅遊場所聯動起來,开展更爲聚焦和精准的合作。

張鳴介紹說,陶琉博物館去年暑期就推出了以“走進陶琉世界”爲主題的高端研學團,“科技館、圖書館、檔案館等場館都集中在這個區域,所以我們與其他場館的合作非常便利。”流量將這些原本“各自爲政”的場館聚到一起,助力淄博“博物館之城”建設。

齊文化博物館內,講解員正在介紹齊國君王世系表

馮子純 攝

“現在整個市裏的博物館都是抱團發展。”齊文化博物館所在區域臨淄區有“一城二十館”的稱號,韓通也提到,該館的研學項目裏,就有一條研學路线是和附近的臨淄足球博物館、臨淄大順博物館等合作的。

淄博市文旅局宣傳科科長邱彪告訴記錄中國團隊,淄博正在着力整合在地資源,打造“齊地文化”的名片,“相較於傳統意義上的齊國文化,‘齊地文化’指的是淄博從古至今的一系列的優秀傳統文化,包括黃河文化、足球文化、愛情文化、工業文化、商埠文化等等。”

淄博的文化底牌根植在各博物館的建設中,也隨着博物館“打卡“熱度的提升不斷被擦亮。薛嵐認爲, 淄博的齊地文化旅遊尚處於初期开發階段,非常具有挑战性,如何一步一步發展並且讓每一步發展都能有好的开端,這是關鍵。

“網紅的流量總有退潮的時候。淄博本身有許多小的‘旅遊吸引物’,現在完全可以滿足一個家庭、一群朋友來玩一個周末的需求。但是如何在未來延續這波流量,把旅遊產業真正可持續地發展起來,讓大家愿意二次遊、三次遊,是一個很大的挑战。文化資源的一步步开發和發展,或許能夠成爲延續旅遊熱度的契機。”薛嵐說。

來源:澎湃新聞、復旦新聞青年



標題:燒烤流量帶動文博遊,淄博欲打造“齊地文化”新IP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8153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