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古跡,訪新顏,在廣州南沙赴一趟歷史文化之旅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8-07 16:55:58 熱度:11

導讀: 領略嶺南水鄉的風情、探訪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多彩的夜間活動解鎖海濱夏日的樂趣。暑期來臨,廣州南沙以豐富的旅遊資源,成爲出遊的熱門選擇。 從即日起至8月31日,南都聯合南沙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推出“南沙...

領略嶺南水鄉的風情、探訪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多彩的夜間活動解鎖海濱夏日的樂趣。暑期來臨,廣州南沙以豐富的旅遊資源,成爲出遊的熱門選擇。

從即日起至8月31日,南都聯合南沙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推出“南沙濱海生活季進行時”專題報道,結合南沙暑期特色活動,圍繞喫喝玩樂行等內容爲你提供夏日暢遊南沙的獨家攻略。“南沙濱海生活季進行時”話題同步上线抖音平台,隨手記錄暢遊南沙的快樂時刻並加上#南沙濱海生活季進行時#話題標籤,分享你的獨家記憶,與網友一起解鎖“灣區之心”的暑期生活。

想要認識廣州南沙,文化歷史是個極好的切入點。在這一片既古老又新興的土地上:媽祖文化生生不息,疍家文化別具特色,海防歷史源遠流長,非遺麒麟舞活靈活現……這么新潮的濱海城市,古老起來還真超乎你的想象。翻开地圖,隨便一指,這裏的歷史故事都能“硬控”你一整天。

南沙歷史文化遺產分布。圖片來源:印象南沙

蒲洲炮台

隱藏的看海“寶藏地”

展开全文

蒲洲炮台位於蒲洲山東南方的山梁上,扼守着珠江虎門水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該炮台始建於清光緒年間,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基本保存完整。內部設有三個炮池,現坑道內保留有“子藥庫”(彈藥房)兩間。與虎門其他炮台相比,蒲洲炮台的炮池數量不多,但強大的火力和重要的位置,使它在虎門要塞諸炮台群中有着特殊地位。

除了是一座具有深厚歷史底蕴的軍事遺址,這裏還是一處看海寶藏地。站在山頂平台遠眺,珠江出海口的壯闊海景以及南沙秀美的城市風光,盡收眼底。

蒲洲山炮台。圖片來源:印象南沙

俯瞰炮台。圖片來源:印象南沙

廣州市海防教育基地

海防歷史+媽祖文化,一次滿足!

廣州市海防教育基地位於珠江虎門水道西岸的大角山、蒲洲山一帶,與天後宮景區相鄰。基地主體爲大角炮台遺址,佔地面積9000多平方米。

基地內以“近代中國打響抵御外敵入侵第一炮的地方”爲設計主軸,以近代廣州海防經歷的第一、第二次鴉片战爭和抗日战爭三大歷史事件爲內容主线,對相關歷史事件,人物史志等進行全面整理,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了廣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近代的海防歷史。

廣州市海防教育基地。陳小鐵 攝

參觀完廣州市海防教育基地,還可以去與之相鄰的南沙天後宮逛逛。這裏承載着豐富的海洋文化和民間信仰,享譽海內外。寺廟建築依山傍海,氣勢恢宏,是信衆們祈求平安、祈求幸福的精神寄托。遊客在此可以領略到媽祖文化的獨特魅力,繼續感受海洋文化的博大精深。

8月,南沙天後宮將於每周六晚延長景區經營時間至22時,並以“媽祖文化與嶺南水鄉風情”爲主題,通過“演藝文化+商業”的模式,打造夜間文旅節目,共計約12場。屆時,市民遊客們可在景區內的中軸线、天後湖、天後廣場觀看《媽祖傳說》光影秀表演、點狀式演藝等項目,感受南沙璀璨的夜魅力。

亮燈後的南沙天後宮景區。通訊員 供圖

景區內的演藝活動,吸引不少市民駐足觀看。通訊員 供圖

農耕漁獵展覽館

遊東湧水鄉,品疍家風情

除了感受海洋的遼闊,在南沙東湧鎮的農耕漁獵展覽館,還有和水相關的疍家文化等你領略。疍家人曾世代浮江泛海,逐水而居,特殊的生活環境,形成了有別於陸上社會的習俗,也孕育出了獨具特色的疍家文化。

東湧水鄉風情街。圖片來源:印象南沙

感受嶺南水鄉的靜謐悠然。圖片來源:印象南沙

位於東湧水鄉風情街的農耕漁獵展覽館共有兩層,一樓按挖掘類、耕地類、播種類、築堤類等不同分類,展示着百余種農耕工具。二樓則以實景搭建的形式,展示了水鄉茅寮、瓜棚、疍家艇等物,還原出昔日疍家人生活圖景。一件件工具與物料,無不蕴藏着疍家漁民在風雨中拼生活的歷史印記。

與農耕漁獵展覽館相鄰的是炮樓展覽館。在民國時期軍閥混战,炮樓可攻可守,在當時具有重要战略作用。炮樓牆壁四周的射擊口、頂層的瞭望台保存完好,清晰可見。如今,透過瞭望台看到的,不再是战爭的硝煙,而是水鄉的靜謐悠然。

可以乘船遊覽水上綠道。黃曉彥 攝

參觀後意猶未盡的話,市民還可在碼頭租賃木船,乘船遊覽水上綠道。伴隨着疍家人悠揚的鹹水歌,河道中的落羽杉與兩岸古樸的民居依次掠過,是水鄉獨有的美景。若是在良辰吉日到訪,還能偶遇一場水上婚禮。

水鄉婚俗是南沙地區特有的婚慶習俗,傳統的水鄉人以水爲媒,以艇爲轎,以歌會友,形成了一套別开生面的婚慶習俗,包括做媒、下聘禮、开臉、上頭、开席、水上迎親、跨火盆等環節,極具民俗風情。

瑞輝麥公祠

麒麟現,祥瑞見

作爲“麒麟之鄉”,黃閣鎮歷史悠久。在黃閣東裏村至蓮溪村之間,有一條路,當地人稱之爲“黃閣古街”。相傳,黃閣古街是黃閣先祖最早定居的地方。他們遷至此處定居,而後繁衍生息,至今已有八百年歷史。時移世易,如今在這條古街上,目之所及的有古祠堂、民國建築東裏紅樓、供銷社等特色老建築,也有風格各異的新房。新老交會,有機共存。

其中,由瑞輝麥公祠改造而成的麒麟文化展示館,正靜靜矗立。這座祠堂佔地面積近300平方米,2015年變爲麒麟文化展示館。作爲一個全面展示麒麟文化發展與變遷的展館,這裏不僅匯集了黃閣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還通過豐富的麒麟展品和展示手段,讓遊客深入了解麒麟文化的獨特魅力。

麒麟展示元素。圖片來源:印象南沙

黃閣麒麟舞。陳小鐵 攝

新建築方面,“喜巢”民宿值得一逛。該民宿位於黃閣四大村(蓮溪、東裏、大井、大塘)的中心點,原本這裏一層是黃閣中心市場,二、三層是大型超市。隨着新鴻基市場啓用,這棟樓齡30多年、四層樓高、佔地1200平方米的舊樓房被丟空多時,直到“85後”青年曹勁文租下這棟舊樓,並在今年完成“爆改”,將其變爲集民宿、咖啡館、桌球於一身的“喜巢”。(想了解更多關於“喜巢”民宿的故事,可點擊閱讀:上千平方米老舊市場“爆改”民宿試業!就在廣州這條百年古街)

“喜巢”民宿房間。通訊員 供圖

“喜巢”民宿內部。通訊員 供圖

罉塘潭古採石場遺址

昔日採石場,如今碧波塘

南沙大崗鎮的起名,源於此地盛產大岡紅石(即大岡紅),顏色鮮紅且質地堅硬,故得名“大岡”,後寫成“大崗”。在大崗鎮內,有不少與“石”有關的歷史文化遺跡,如: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罉塘潭古採石場遺址。

公園內的罉塘潭古採石場遺址。圖片來源:印象南沙

赭赭紅巖,斑斑鑿跡。圖片來源:印象南沙

罉塘潭古採石場遺址位於大崗鎮人民公園內,四面懸崖峭壁,雄偉挺拔。塘石壁長110米、寬65米、高23.7米,山壁上釺鑿痕跡至今還清晰可見。據相關文獻記敘,曾有河源周族、張族和興寧陳族到大崗採石謀生,因爲長年开鑿,便成此奇觀。在石場內,還有一塊八股山場界碑。據專家考究,是目前廣州古代採石場唯一的清代石碑,其價值不言而喻。

南都廣州新聞部出品

採寫:南都見習記者 吳文偉

通訊員:林翹 王璇 陳小鐵 鄭春怡 羅瑞嫺 史欣

部分素材來源:印象南沙



標題:探古跡,訪新顏,在廣州南沙赴一趟歷史文化之旅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8070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