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過揚州香兩岸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7-24 00:58:03 熱度:17

導讀: 打开揚州地圖便會發現,揚州的水系如毛細血管般鋪开,湖連河、河匯江,水域面積佔市域面積的29.35%,大運河縱貫南北。 京杭大運河等7條河流,以及由其分割而成的8座島嶼,在揚州東部形成了“七河八島”5...

打开揚州地圖便會發現,揚州的水系如毛細血管般鋪开,湖連河、河匯江,水域面積佔市域面積的29.35%,大運河縱貫南北。

京杭大運河等7條河流,以及由其分割而成的8座島嶼,在揚州東部形成了“七河八島”51.5平方公裏的生態奇觀。向西,瘦西湖美輪美奐、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向東,江都水利樞紐盡收眼底;向南,滾滾長江觸目可及;向北,邵伯湖、高郵湖煙波浩渺。

路縣故城文物與一顆牙的故事

在三灣風景區旁,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已經成爲參觀者們了解大運河歷史文化的不二之選。

這座形如巨舟的博物館,館藏有自春秋至當代反映運河主題的古籍文獻、書畫、碑刻、陶瓷器、金屬器、雜項等各類文物展品1萬多件(套)。而人們驚喜地發現,北京城市副中心路縣故城遺址出土的四件文物,位於展廳的醒目位置。

“這支來自北京通州的陶壺,上半部分像香爐,下半部分像一只陶盅。整個文物體形碩大,呈現明顯的北方器物特徵。”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大運河文化研究部負責人劉勤詳細向我們介紹起這些來自我們家鄉的文物。

“這件東漢時期的彩陶魁也出土於路縣故城遺址,是當時百姓生活的見證。”劉勤說,從周朝到晉代,魁都是使用較廣泛的一種飲食器皿,主要用來盛放湯羹。民間使用的魁大多是木制的,中上等階層的人使用的多以金、玉、銅或漆制造。

展館中的另一個亮點,就是大名鼎鼎的隋煬帝墓中出土的文物。公元618年,50歲的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殺害,隋煬帝的遺體幾經改葬,最終與蕭皇後葬在一處。他的埋葬地點一直是謎。直到2013年,揚州的一處房地產建設工地中,這個謎團才最終解开。

“在隋煬帝墓中,我們發現他佩戴的十三環蹀(音同蝶)躞(音同謝)金玉帶、蕭皇後的鈿釵禮冠等重器,然而最吸引觀衆的卻是一顆牙。”劉勤說,“這是一顆蛀牙,根據牙齒的磨損程度可以判斷它屬於一位50歲左右的男性,另外根據墓中的隋煬帝墓志記載,我們推測這顆牙齒是隋煬帝的。”

就在隋煬帝的牙齒旁邊,展出的是與其合葬的蕭皇後的鈿釵禮冠復制品。劉勤說,“這件禮冠的整體是由十字交叉的兩道梁以及三道箍組合而成,上面插了13棵花樹。按照禮制,皇後的冠上應該是12棵花樹,這體現了隋煬帝非常喜歡她,給了蕭皇後很高的禮遇。”

展开全文

瘦西湖的水來自大運河

“天下西湖三十六,唯有揚州瘦。”瘦西湖不僅是揚州的著名景點,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的遺產點。炎熱的夏季,瘦西湖上荷花競相綻放,兩岸綠柳繁茂,遇上小雨,搭配着湖面蒸騰的水汽,正是一番煙雨江南的意境。

很多人不知道,如今美麗的瘦西湖曾經是揚州引大運河水修建的護城河,原名爲保障湖,又叫炮山河。明清時期,兩岸出現了一些園林景觀。清朝初期,揚州詞人吳起在《揚州倡導詞序》中寫下“城北有水通平山塘,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瘦西湖”之名第一次出現。

漫步在瘦西湖,兩岸各具特色的建築一定不能錯過,這些都是運河留下的遺存。從瘦西湖西門進入,很快就來到熙春台。飛檐鬥拱、端莊大氣,這是一座典型的北方風格建築,與粉牆黛瓦、清新典雅的南方建築形成鮮明對比。景區工作人員介紹,相傳熙春台是揚州鹽商爲清朝皇帝祝壽的地方。而且熙春台的二層還有一扇“天下第一窗”。推开窗子向東望去,瘦西湖主河道、揚州標志五亭橋、瘦西湖白塔一覽無余。

從時間來看,瘦西湖兩岸的建築既有歐陽修修建的平山堂,也有民國時期當地富商的會所;而從建築風格來看,瘦西湖兩岸更是匯集了徽派、藏傳佛教、北方官式等諸多風格。到了宋代,瘦西湖就從護城河變成了運河河道,直到清末。兩岸的建築就是當時文化交流的結果。

說起整個瘦西湖中最有名的園子,當屬公園的制高點——小金山。據說,當年還是揚州太守的蘇軾與鎮江金山寺的住持佛印對弈,兩人相約如果蘇軾贏了,金山歸揚州,反之蘇軾的腰帶歸鎮江,結果蘇軾輸了,這才有了如今金山寺的鎮寺之寶玉腰帶。到了清代,揚州和鎮江的僧人又开始辯論,依舊用金山爲賭注,這次揚州的僧人贏了,於是才有了瘦西湖中的小金山。

同時,小金山門口的石獅子也足夠特別。這是一對400多歲的明代石獅,與表情威嚴的石獅不同,它們面掛笑容,憨態可掬。工作人員說:“漕運鼎盛時期,揚州的鹽商等商人很多,商人講究個和氣生財,所以這種‘笑獅子’在揚州逐漸流行。如今在揚州也基本見不到面相威嚴的石獅,這是揚州運河文化獨有的遺產,也代表了揚州笑迎八方賓客。”

運河文化造就早茶文化

清晨的揚州,老城區車水馬龍,行道旁一排排泡桐爲早起的人們庇蔭。若要問爲何早起,老揚州人多半會告訴你:去喫早茶。

揚州早茶由來已久,對於本地市民而言,踏入得勝橋的老字號富春茶社,喝一杯茶香四溢的魁龍珠,咬一口美味鮮香的三丁包,就足以喚醒一整天的活力。

“我們富春的茶名爲魁龍珠,它的產生與運河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揚州富春飲服集團總經理徐穎宏介紹,“揚州人喜好下象棋,對弈時以茶飲相伴,運河南端的龍井茶湯色清新,味道雅致但後勁不足,棋局未半茶味先散。安徽魁針香味濃鬱,久泡不散,將其與龍井混搭,廣受好評。”

彼時,富春茶社還是花局,於是富春人便將當地的珠蘭花茶與魁針、龍井一同拼配,集龍井之色、珠蘭之香、魁針之味於一體的魁龍珠由此誕生,开創了揚州拼配茶的一代傳奇。“水也有講究,最地道的魁龍珠必須使用清晨時分運河中段的水來衝泡,這樣才能達到‘一壺水煮三省茶’的最佳狀態。”徐穎宏說。

除了茶,富春最知名的當屬面點。過去南方不產小麥,沒有喫面食的習慣,運河水溝通南北方,揚州作爲運河上最重要的碼頭城市之一,南北飲食在這裏相遇並彼此融合,翡翠燒賣應運而生。

它的內餡由當地俗稱“大頭矮”的青菜菜心制成,制作時要將菜心用刀剁成泥,這樣才能有絲滑綿密的口感。“翡翠燒賣由來已久,根據今天人們對健康飲食的追求,我們推出了具有時令特色的新餡料,比如夏季使用冬瓜、海鮮,清爽祛溼,秋季使用茼蒿,清火降熱。”富春茶社白案主廚葉千金拿起一顆燒賣,說道,“同時,富春還照顧不同客人的偏好推出鹹口餡料,給予他們更多選擇的余地,讓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老手藝的精妙。”

除了翡翠燒賣,三丁包也是最受食客喜愛的點心之一。“揚州人愛喫雞湯面,雞肉煮完就被廢棄了,因爲生意太好,被廢棄的雞肉太多,當時的廚師就把雞肉切成丁,再加入五花肉和江南人愛喫的筍,三丁包從此一炮打響,供不應求。”徐穎宏說,揚州作爲運河重鎮,富商多,對飲食要求高,於是又在三丁包的基礎上加入了蝦肉丁和海參丁制成五丁包,“新鮮的蝦和海參在當時極爲難得,只有揚州這個級別的運河城市才能見到。”

煮幹絲是淮揚名菜,由九絲湯演化而來。“顧名思義,九絲湯就是由包括豆腐幹絲、香菇絲、海參絲、火腿絲在內的九種食材制作而成,但是成本太高,老百姓喫不起。”徐穎宏繼續說,“五丁包是加法,煮幹絲則是減法。碼頭人民調整比例,將豆腐幹絲作爲主料,形成了煮幹絲,再到後來爲了追求效率,便有了燙幹絲。”燙幹絲烹調簡單,真正考驗的是廚師的刀工,一塊方幹甚至可以切出26片之多。

淮揚菜精湛的刀工也離不开運河的滋養。運河往來繁忙,各行各業的手藝人在揚州碼頭附近謀生,當地廚師與手工業匠人交流,吸納漆器、玉雕、剪紙、盆景等技藝的優點,將其融入菜品,賦予了淮揚菜豐富而獨特的造型。

時至今日,富春茶點制作技藝,已經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一飲一啖皆是世界級“非遺”。茶社的師傅們除了保持、傳承好老手藝,更創新地加入了芝士、冰皮等新食材,老傳統與新時代彼此融合,交織出當今的運河珍饈。

運河瑰寶

富春茶社早茶

蕭皇後鳳冠

隋煬帝牙(據推測)

路縣故城遺址陶壺



標題:船過揚州香兩岸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7819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