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十景——靈巖疊翠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7-15 01:01:44 熱度:17

導讀: 靈巖疊翠 “危巖累是夙鐘靈,風雨飄零常翠青;疑是爲吾標奇跡,心香一瓣薦芬馨。” ——清《峨山圖說》 峨山圖說手稿(清:譚鐘岳) 靈巖寺遺址位於高橋左側,距報國寺西南5千米,該寺於隋唐年間建造,曾改名...

靈巖疊翠

“危巖累是夙鐘靈,風雨飄零常翠青;疑是爲吾標奇跡,心香一瓣薦芬馨。”

——清《峨山圖說》

峨山圖說手稿(清:譚鐘岳)

靈巖寺遺址位於高橋左側,距報國寺西南5千米,該寺於隋唐年間建造,曾改名護國光林寺、會福寺。明洪武、永樂年間重建,仍名靈巖。“靈巖疊翠”成爲“峨眉十景”之勝的原因,是因爲殿宇重疊,密林掩映,丹巖凝翠,呈現層層疊疊的雄峙景觀。

明代是靈巖寺的鼎盛時期。譚鐘岳的《峨眉圖志》載,寺宇四十八重,僧衆千計,由山門至後殿有十余華裏。其規模之宏大,僧侶之衆多,香火之旺盛,在峨眉山寺宇中首屈一指,故有“九處過堂(喫齋飯),十處燒香,燒香要騎馬”之說。劉君澤在民國

36年(1947)出版的《峨眉伽藍記》中說:“寺宇四十八重,僧衆幹計,未免侈信”,但仍不能不承認“峨眉高峰俯臨殿闕,疊疊青翠,秀麗莊嚴,丘陵擁衛,山溪龍蟠,喬木千章,森森環列,我選勝地首數靈巖也”。

古剎歷經時間洗刷和兵燹之苦,已全部毀坍,雖然“騎馬燒香,策馬巡殿”的盛景不在,但“靈巖疊翠”的自然景色依然如故,去靈巖,看疊翠,仍有“仿翠摹青情不盡”的感受。

展开全文

靈巖疊翠(薛良全/攝)

靈巖地處峨眉金頂三峰的後山麓。在靈巖寺遺址上,向北眺望,迎面便是一幅萬山綿延的天然圖畫。近處,青峰綿延起伏,茂林修竹,點綴其間;遠處,萬佛頂、千佛頂、金頂宛似三座巨型翠屏橫亙天際,氣象雄偉,三峰挺拔而柔和的輪廓线十分清晰。重重疊疊的波峰,由低至高,由近至遠,山色由翠綠到黛青,到灰藍,到灰白,層層伸遠,一直延伸到與藍天的分界线,層次極爲豐富,正如譚鐘岳在另一首詩中所寫的:“靈巖翠秀聳高台,遙望天門跌蕩开”。

金頂三峰的景色多彩多變。初春時,山麓盛开一片黃燦燦的油菜花,春意蕩漾;山腰密葉繁枝,如正當盛夏;半山上片片泛黃的樹葉,似帶秋色;山頂卻堆砌殘雪,又像尚處在嚴冬的寒涼裏。

山下觀望峨峰三頂,有幾處絕好的地方:山東麓的連香壩,低山的會燈寺,中山的白龍洞古德林,但皆不如靈巖寺遺址那樣逼近、开闊,可從更深的層次上靜觀峨眉山另一美妙、奇幻的側影,欣賞“疊翠”剛與柔、壯與秀相依互存的美,因而神思飄蕩。明人章寓之的《遊靈巖寺》道出這種心態:“靈巖一徑入青蒼,雨後曇華隔水香。方外欲偷闲半日,繞廊翻覺覓詩忙。”

今天的靈巖寺遺址,還保留着一座青石牌坊,正面的“敕賜禪林”爲嘉靖十年(1531)二月明代吏、兵等科給事中安磐所書。安磐是樂山人,曾待從皇帝左右,顧問應對,參議政事,因執事於殿中,故名“給事中”。背面刻有“祇園覺路”,在麒麟、白鹿、青獅、祥雲、荷花、蘭草等圖案中,佛性儼然。“祇園”是佛教信徒獻給佛祖的傳法聖地,《佛說阿彌陀經》《金剛經》等佛教經典皆由此而出。而“撒手爲鹽,翻水成調”的樂山才子安磐的妙筆丹青,讓“靈巖疊翠”詩畫萃景。

-END-

來源/《震旦第一山——峨眉山》

推薦閱讀

2024年最火的峨眉山徒步线路一定是它!

重新認識一下,我叫峨眉山

萌化啦!我在萬年寺遇見了mini版動物世界

“在看”的瘦十斤



標題:峨眉十景——靈巖疊翠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7663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