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感受建築的神奇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7-11 17:01:27 熱度:12

導讀: 1965眼中的巴黎,是六位電影大師曾經的藝術集合。2015眼中的巴黎,是第三次穿越這城市的記憶碎片。 迷上旅行這件事有一段時間了,走過了很多地方,始終對這個初次來到的異鄉情有獨鐘。 2009年,开始...

1965眼中的巴黎,是六位電影大師曾經的藝術集合。2015眼中的巴黎,是第三次穿越這城市的記憶碎片。

迷上旅行這件事有一段時間了,走過了很多地方,始終對這個初次來到的異鄉情有獨鐘。

2009年,开始出國旅行的步伐,首站巴黎。第一次十幾個小時的飛行,第一次抵達的國度,陌生的城市裏,經年的建築物靜靜綻放絮語,清澈的街道上持續流光溢彩,那是第一眼的巴黎。城市展开陽光彌漫後最熱情朝氣的樣子,是狂喜的。

2013年蜜月旅行的時候,義無返顧地再次從這裏起步。那是一個炎夏還來不及开始的時候,等待着萬物復蘇之後,一切即將要盛放起來的歡欣。城市籠罩在一片狂歡之前的蓄勢待發中,是雀躍的。

2015年春節前期,面對一堆旅行目的地猶豫不決的時候,再一次想到了這個城市——巴黎,沒有看過你冬日的樣子,在那些婆娑的光斑下不那么耀眼的景致下,是否一如既往的美麗。

事實上,在這個寒風凜冽的季節裏,仿佛更加觸摸到了巴黎的骨髓——清冷寂靜,又帶着一些高貴冷豔。天陰沉沉的時候,建築反而沉澱着歲月;飄着小雨的時候,街道好像悠揚着香頌;陽光露臉的時候,人們忍不住的笑容。

海明威的那句話或許已經被說膩了,可是那個年輕時見過的豁然开朗的世界,終於還是會在你心裏烙下印記。

所以,這一年的冬天,我和媽媽一起,再一次踏上了這一片美妙的土地,感受來自冬日的氣息。

因爲不准備佔用年休假,所以就用春節假期僅有的七天,來一次任性的行走。來巴黎,對於自己來說是第三次,對於媽媽來說是第二次。所以如盧浮宮、奧賽這些過去去過的地方也會再去,當然也新增了一些自己很感興趣的景點,比如下水道博物館、聖旺跳蚤市場等等。

一些眼熟的景色,一些常見的風情,以鎮樓。

我們需要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不是那種說走就走的人,每次旅行都會做一些相對齊全的准備。選擇把自己的經歷和回憶說出來,主要是希望能給自己一份證明,在記憶沒有那么細微的時候,依然能夠回想起那些細節的美好。同時,如果能給需要參考的人一點更人性化的幫助,就更好了。這次旅行我還是和以往一樣現在自駕,之前通過中程國際hk_jiazhao辦理的國際駕照已經用了很久了,真的很好用

展开全文

2年前來巴黎聖母院的時候,恰逢這兒850周年紀念,整個廣場上搭起巨大的藍色KT版,要穿過大大的長廊才能看到後面的教堂。

如今,臨時紀念建築已經拆除了,整個廣場又被鴿子和看鴿子的遊客充斥。

因爲做過功課,我們先在這兒买好了博物館通票。因爲之前兩次來聖母院都沒有成功登頂,所以這一次是鐵了心要上樓的。一邊排隊一邊看着小冊子,快要排到轉角的時候,會有工作人員過來發相對應遊客國家的簡易說明宣傳頁,有中文的。

對於那些過分喜愛的地方,總是心情復雜,每一次遇到機會接近,都怕帶來太久的敬畏,反而不能釋懷。

總覺得如果把重逢和相遇表演得淡一點,那么到了離別轉身的時候,是不是就不會那么感傷了。

可是後來覺得,一次次肆意的行走,只會讓景致更熟悉,街道更明確,甚至走在路上都越發頭腦清晰不再迷失。你熟悉這一條小道,熟悉下一個拐角,哪一站地鐵上來面包香的味道。你記得街角的那家總要到下午才开門的手工布藝店,市場裏哪個攤位的畫家總是擺着臭臉,周邊的餐館總是有固定座位的老大爺,奢侈品店裏爲生計將英語講得異常流利的店員……

不見得一定要留下什么,帶走什么。

因爲那些細碎的畫面總會凝成回憶的緯度,逐漸豐盛生長,一次次填補空缺中的街道,細化成腦中版圖完整的城。經過各種感官凝聚起來的具象,打造了一個五光十色的巴黎。或許每一次想念它的時候,人不能隨之隨地抵達,但心之所至,任意門就能打开。

所以不如每一次,都好好珍惜與它相會的時光,用腳步丈量你滿懷期待的熱土,盛放最細致的凝望,耗盡所有蓬勃的力量。

不負所愛,不懼未來。



標題:在巴黎,感受建築的神奇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7608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