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運載千秋|大運河上的網紅經濟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6-30 16:57:15 熱度:19

導讀: 今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近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跟隨“何以中國運載千秋”網絡主題採訪團,在江蘇省內各市探訪大運河的前世今生。隨着時代發展,大運河沿线的碼頭、渡口、糧倉已不再承擔原有職責,...

今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近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跟隨“何以中國運載千秋”網絡主題採訪團,在江蘇省內各市探訪大運河的前世今生。隨着時代發展,大運河沿线的碼頭、渡口、糧倉已不再承擔原有職責,但它們仍未退出舞台,而是成爲了網紅景點,在新的時代繼續閃閃發光。

鎮江西津渡

老渡口成了網紅景點

鎮江遊玩去哪好?打开點評軟件,排名第一的便是西津渡,頁面下方有網友的各類點評“非常適合Citywalk的街區”、“出租車師傅推薦我一定要去看看,說這裏能一眼看歷史”、“這裏有很多古代遺址、建築,還有很多美食,晚上還有夜市,無論你喜歡什么,都有可能在這裏找到。”

西津渡並非人造景點,而是歷史上的重要渡口。鎮江地處長江南岸與京杭大運河的十字交匯處,自古便是重要的漕運重鎮。在唐宋時期,西津渡被稱之爲“江南第一渡” ,唐代詩人孟浩然就在鎮江留下了“江風白浪起,愁煞渡頭人”感嘆渡河不易。

如今,鎮江有了橫跨長江的潤揚大橋(鎮江潤州區到揚州),人們不用冒着“江風白浪”坐船渡江,西津渡渡口也退出歷史舞台,僅留下老碼頭遺址。近年來,西津渡通過網紅經濟賦予古城新意,培育夜間觀光遊憩、文化體驗、特色餐飲、時尚購物等文旅經濟,逐漸成爲鎮江的網紅打卡地。在新增了“煙火氣”的同時,西津渡也極大程度的保留了古城味,除了上述提到了老碼頭遺址外,西津渡還有一處由5個截面組成的路面遺址,從下到上分別爲唐代前路面、唐代路面、宋元路面、明代路面、清代路面,此地被稱爲“一眼看千年”。記者到訪此處時,這段遺址吸引了大量遊客駐足拍照打卡。

西津渡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鎮江城西的雲台山麓,是依附於破山棧道而建的一處歷史遺跡。西津渡古街是鎮江文物古跡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是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如今的西津渡,着眼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持系統化思維、整體性打造,以發展夜間經濟,提升運營質量爲抓手,讓千年古渡“文化味”和“煙火氣”兼備,煥發出文旅產業新活力,爲“西津模式”注入新的內涵。

龍年春節,西津渡接待遊客26萬人次,同比2023年增長73%,其中省外、省內市外客流超七成,曾經運河上的老渡口,現在已經成爲鎮江的城市名片。

展开全文

宿遷文化創意產業園

老糧庫現在裝“精神糧食”

“創作這本書的靈感來自我的侄兒……”,在宿遷運河玖庫的一座書屋中,一場新書發布會正在進行。書屋裝修古樸,擺放着各類書籍上,台階上零散坐着些讀者,聽台上作家講述自己的創作故事,這樣的新書發布會,每周都會有幾次。隔壁相似的建築是水之美術館,裏面正舉辦“千年運河幸福宿豫”攝影作品展,除了當代作品外,裏面還展示有上個世紀的老相機與它們記錄下的畫面。

在運河玖庫,這樣的建築一共就九座,除了書屋和美術館外,還有民宿酒店、羽毛球館、藝術館、音樂酒吧,成爲了休闲娛樂社區。這一排紅色建築物是由上個世紀70 年代運河邊的老糧庫改造而來。大運河貫穿宿遷,河上水務繁忙,這些沿河建設的老糧庫曾經承擔着倉儲重任。

近年來,宿豫區對總佔地面積約90畝的8棟老糧庫和1幢老駱運庫房進行了綜合改造,老糧庫也正式更名爲中運河老糧庫文化創意產業園。“這片傳統工業區是一部分宿遷人過去的生活回憶,我們把原有場景適度保存下來,同時與現代建築有機結合,巧妙地保留當時糧庫的風格。”宿豫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孟凱表示,保護老糧庫就是在保護宿豫人對大運河的鄉愁記憶。

改造成的老駱運庫房水塔上寫着網紅流行語,“我在玖庫等你”。孟凱介紹,雖然老糧庫整體改造還尚未全部完工,但這裏已經吸引了不少網紅前來直播。

隨着綜合改造工程,這裏逐漸聚集了越來越多的人氣,運河玖庫逐漸成爲了遠近市民休闲娛樂、散心徒步的新選擇。夜幕降臨,大運河邊的街上人影流動,在中央舞台上,樂團演奏起了流行音樂,吸引了不少人駐足圍觀。街邊有許多小攤,燈光與歌聲交錯中,也有不少人選擇坐下來喝一杯。夜幕降臨,大運河邊的街上人影流動,在中央舞台上,樂團演奏起了流行音樂,吸引了不少人駐足圍觀。街邊有許多小攤,燈光與歌聲交錯中,也有不少人選擇坐下來喝一杯。

從“老糧庫”到“運河玖庫”,糧庫不再“儲糧”,轉身成運河邊上的網紅打卡地,更多地承載起宿遷的運河文化、城市精神。

徐州窯灣古鎮

“小上海”重現往日榮光

在點評網站上搜索“古鎮”,徐州排名第一的便是窯灣古鎮,網友們給它打出了4.5的高分,還留下了三千多條評價,“古鎮真的超級棒,裏面很多場館都有自己的故事,適合找個導遊慢慢聽講解”、“古色古香的經典,裏面還有釀醬油的”。

窯灣古鎮坐落於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市西南部,京杭大運河與駱馬湖交匯處,位於邳州、宿遷、睢寧三市縣交界處,自古便是水路交通要道,素有“東望於海,西顧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岱”之說。

唐武德元年(618年),唐朝實行州縣制,在窯灣建鎮,始名隅頭鎮。清康熙七年(1668年)郯庐大地震,隅頭鎮被毀,後遷往鎮南運河拐彎處築窯燒磚,重建新鎮,過往船只多在此停泊,窯灣由此得名駱馬湖與京杭大運河交匯相擁,誕生了窯灣古鎮。在明清漕運鼎盛時期,窯灣爲南北水陸要津,往來船只向南可以達到蘇杭,向北則是京津,工商貿易曾昌盛一時。清末民國初期,窯灣鎮有商號、工廠、作坊等360多家,其中錢莊有13家。東三省貨物經窯灣遠銷南洋、新加坡、日本以及中國台灣等地。英國、法國、荷蘭等國家的商人、傳教士來窯灣經商傳教,當年鎮上設有美孚石油公司、亞西亞石油公司和五洋百貨等3家外國公司。外國的汽艇、國內的小貨輪在窯灣碼頭來往穿梭,河面桅檣林立,街道人流如織。當時有商鋪、宅院、教堂、廟宇8000多間,有“小上海”之稱。

來到當代,漕運已經成爲過去時,古鎮的繁華卻依舊存在於大街小巷中。近年來,隨着大運河申遺之後,窯灣古鎮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在互聯網上成爲了熱門景點。徐州市新沂駱馬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浩林介紹,“針對窯灣古鎮的文化遺產保護,徐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就是要重新保護开發,將這裏打造成爲商旅,商貿、旅遊中心。”

遵循“修舊如舊,新建如舊”的原則,這裏先後修復建設了吳家大院、趙信隆醬園店、窯灣民俗史話館、山西會館等20多處景觀景點,並盡最大可能還原了古鎮原有的建築風貌。“修復”並非表面工作,當記者走進趙信隆醬園店,發現大院裏大簍裏真的在釀造醬油,還有當地人帶着瓶子來打醬油。

窯灣古鎮保留“半夜开張,天明罷市”的傳統“夜貓子集”、有着“窯灣三寶”之稱的綠豆燒酒、甜油、桂花雲片糕、及以“鮮、融、健、爽”著稱的窯灣船菜,還开發了一系列多元化、沉浸式的古運河夜遊產品,圍繞夜景、夜宴、夜娛、夜食、夜宿等內容,逐步繁榮古窯灣傳統“夜經濟”,古鎮夜遊人氣漸旺,“蘇北小上海”有望現往昔繁華。

結語

大運河始鑿於春秋末期吳王夫差开挖的邗溝,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歲月變遷,運河上的地點都不再承擔往日的職責。在新的時代,它們搖身一變成爲網紅景點,以另外一種形式重現往日的繁華。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姜天聖

校對 徐珩



標題:何以中國•運載千秋|大運河上的網紅經濟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7414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