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味深長的“申意裏”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6-19 08:54:17 熱度:8

導讀: 上海園一景 □石維明 坐落於2024成都世園會主會場的“上海園”,與世園會高聳的錦雲樓遙相呼應。絳溪河在它的北側、東側蜿蜒流淌,它的南面是“鄭州園”,西側以幾行竹子爲界,和“徐州園”相鄰。 浪漫懷舊...

上海園一景

□石維明

坐落於2024成都世園會主會場的“上海園”,與世園會高聳的錦雲樓遙相呼應。絳溪河在它的北側、東側蜿蜒流淌,它的南面是“鄭州園”,西側以幾行竹子爲界,和“徐州園”相鄰。

浪漫懷舊的石庫門空間

上海園迎賓入口處,花境環繞的石庫門門拱上有醒目的3個大字:“申意裏”。

“申意裏”包含4層含義:“申意”,上海人送給成都人的心意;“申憶”,上海人的記憶;“申驛”,滬上的生活驛站;“深意”,乃從東晉陶淵明詩“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變通而來,特指“深深的真意”。

3600平方米的“申意裏”,設計了“天井與藤蘿”“石頭與瓢蟲”“瓦碩與星空”“淺水與小魚”“時光與溪澗”“野花與微風”“樹林與歸鳥”7個代表老上海記憶的空間場景。

進入“天井與藤蘿”空間,我們瞬間就被帶到了老上海石庫門天井和裏弄中圍合、逼仄的煙火氣中,廊下陰生花境、攀緣植物和組合盆栽,方寸之地再現滬上裏弄生活記憶,連續的西式拱廊,斑駁的彈石路面,以玉簪、蕨類、桔梗等爲特色的牆角花園,模擬出了中西合璧的裏弄空間。

“石頭與瓢蟲”空間,以巖石花境、蜜源植物、球形植物爲主體,植入了滬上孩童時代的好奇心。夏日裏,孩童在裏弄角落、牆縫戲耍蟋蟀,亂石堆和野花叢就是他們眼裏的全世界。樹上有“人工鳥巢”“鳥食餐廳”,草叢中有“蟲巢”,步道旁有“擼貓角”,一派人、城、自然和諧共生的場景。

“瓦碩與星空”空間,以上海裏弄特有的屋頂納涼場景展示了滬上市井生活趣味。我們可以體驗上海人夏夜在屋頂的躺椅上,仰望星空,細數繁星閃爍,細數此生奔波,身旁是黃色的金沙蔓、綠色的仙人掌、仙人球、紫色的石蓮以及半枝蓮、寶石花……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淺水與小魚”空間,通過彎曲的步行道路、濱水淺灘、石灘和水生花境、水草,打造了一處充滿互動趣味的江南水鄉溼地景觀。滬上阿拉知道,濱水淺灘也隱約折射了上海的前世今生。

展开全文

位於“申意裏”核心的“時光與溪澗”空間,由瀑、澗、潭、灘組成變化多端的水體,既增加園中靈氣,又給人以時光荏苒、逝者如斯的聯想。在溪流旁品味咖啡、觀賞美景、傾聽《繁花》中的音樂……3D技術打印的景觀座椅,由環保材料制成,在炎熱的夏天靜坐也能感到一片清涼。

陽光正好,野花如笑!“野花與微風”空間,是一處以野花草甸爲特色的下凹坡地,呈現出一片純淨的視覺觀賞區域,令人心曠神怡,這兒也是“申意裏”望向世園會最高點“錦雲樓”的視线通廊,園內園外連成一體。

“樹林與歸鳥”空間,通過疏密有致的雞爪槭、木棉、杜鵑、映山紅、月季、楓樹、紅千層樹等色彩斑斕的重重景觀,“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體驗城市森林氛圍,舒緩遊客遊園心情,漫步林中小徑,悠然通往出口。

在“申意裏”,江南園林和海派風格巧妙地融合、交織。我們不經意間,感受到上海人熱愛生活、自得其樂的人生態度,品味傳統而時尚的海派韻味!

舒曼的海派氣質

踩着“申意裏”石庫門的彈石路面走進去,便是老上海最有代表性的弄堂。

“弄堂”“裏弄”,是上海特有的社區生活單元。民居的外門選用石料做門框,故稱“石庫門”。石庫門裏弄最典型的特徵是中西合璧,江南傳統的二層樓三合院、四合院,歐洲聯排式風格,外牆細部採用西洋建築的雕花刻圖。

滬上石庫門民居起源於19世紀70年代清同治年間,盛行於20世紀20年代,現今仍有約200萬上海人住在石庫門建築中。石庫門民居文化孕育並滋養了上海近代文明,是海派文化的象徵。上世紀電影《十字街頭》《馬路天使》中均能看到石庫門生活的影子。作家周而復4卷本長篇小說《上海的早晨》,用冷峻、細膩的筆觸,描寫了石庫門裏弄的清晨、正午、黃昏;王安憶長篇小說《長恨歌》,對上海裏弄成片起伏的屋頂構成的城市意象有着精彩的描寫,都將讀者帶入了滬上精致的日常生活。

設計師受此啓發,將上海園命名爲“申意裏”。讓我們與上海的海派文化產生共情,感知上海獨特的中西結合歷史文化。

在“申意裏”園內,我看見了高雅潔白的花中皇後白玉蘭,垂直綠化牆上又看見了象徵上海的白玉蘭鐵藝壁畫和黃浦江天際线,凸顯上海文化符號。

白玉蘭,這可是上海的市花!它冒寒迎春,是滬上开花最早的花卉,代表敢爲人先的創新精神,它先花後葉,朵朵向上,代表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它花色潔白,代表潔身自好的精神品質。

唐代詩人杜甫的《白玉蘭》詩,把白玉蘭花描寫得淋漓盡致:“春山綠水獨成趣,白玉蘭花一自香。”李商隱《濯足溪》則道:“白玉雙樹映清波,疏芳稀藻入含蓑。”

我多次去上海,無論是在黃浦區豫園、青浦區朱家角,還是在嘉定區南翔、閔行區七寶,無處不見生機勃勃地彰顯海派氣質的白玉蘭。

甚至,上海的隔壁,江蘇省蘇州市黎裏鎮柳亞子舊居旁也盛开着大片白玉蘭!上個月,我從上海市區乘坐“長三角省際公交”2路到達黎裏鎮時,爲它的快捷、便利大爲驚嘆!海派的上海人敢爲人先,公交車率先跨省,無須轉車!無獨有偶,上海把地鐵與蘇州地鐵連通,我也從徐家匯站乘地鐵11號线進入蘇州境內,在花橋站換乘蘇州地鐵11號线、再換乘5號线,到達陽澄湖南站品嘗大閘蟹。這可是跨省的地鐵,還有比這更海派的嗎?

“申意裏”

對成都的親近和親善

佇立在“申意裏”園區,驚喜地看到一片茂盛的木芙蓉(俗稱芙蓉花)和蜀葵。

在“申意裏”大種木芙蓉和蜀葵,這也是海派對成都親近和親善的表示吧!

後蜀皇帝孟昶寵愛花蕊夫人。花蕊夫人喜歡芙蓉花,孟昶下令在成都城廣植芙蓉花,並將成都稱爲“芙蓉城”。宋代詩人蘇軾《芙蓉城》一詩寫道:“芙蓉城中花冥冥,誰其主者石與丁。珠簾玉案翡翠屏,霞舒雲卷千娉婷。”和蘇軾相愛相殺的“冤家”王安石也在《木芙蓉》一詩中寫有:“水邊無數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濃。正似美人初醉着,強擡青鏡欲妝慵。”1983年5月,芙蓉花被成都市民投票選爲市花。

蔣藍在《蜀葵,最具世界知名度的絲路之花》中說:“從蜀葵的歷史而言,有人認爲它是成都平原的故鄉之花。但從後蜀孟昶开始,聲名遠播的木芙蓉也許更具成都風儀。在我看來,這兩者與蜀地的歷史地緣均非同尋常,需要仔細考量。”

唐代詩人徐夤,從福建到成都,寫有五律《蜀葵》:“劍門南面樹,移向會仙亭。錦水饒花豔,岷山帶葉青。文君慚婉娩,神女讓娉婷。爛漫紅兼紫,飄香入繡扃。”晚唐詩人薛能的七絕《黃蜀葵》,則栩栩如生地描寫了在蜀葵疏影下的玉人心跡:“嬌黃初綻欲題詩,盡日含毫有所思。記得玉人春病後,道家裝束厭禳時。”

“申意裏”的園藝師去年7月進場後,發現上海園區原生的1株古黃連木已經瀕危,立即請滬上園林專家進行診治,然後對症進行“輸液”搶救。後來,又使用吊車把它移至“天井與藤蘿”區域的天井正中,並持續不斷“輸液”。功夫不負有心人,今春,黃連木終於發出新芽,生機盎然。園藝師說,爲養護成都本土的這株古樹,他們已花去“醫藥費”和人工費數萬元。

在我的視线中,這棵滬上園林專家救活的成都古樹已經和“申意裏”融爲一體,仿佛是設計師天衣無縫的傑作!



標題:意味深長的“申意裏”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7235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