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5-27 01:01:07 熱度:60
“來到重慶書城跟大家見面我特別高興,因爲很多年前,我剛工作時曾被派到重慶上過半年班,而且,當時我的工作地點和住處就在解放碑附近,沒事兒我就會逛逛重慶書城。”5月26日下午,“馬親王”馬伯庸攜新書《食南之徒》亮相重慶書城讀者見面會,一开場,他就笑眯眯地跟重慶讀者“套起了近乎”。他還半开玩笑半認真地說,“就是因爲這份工作讓我意識到,上班可能不適合我,後來呢我便漸漸走上了寫作之路。”
▲馬伯庸在分享會上。記者 趙欣 攝
《食南之徒》是馬伯庸最新的歷史小說,依然採用了“大時代+小人物”的慣用題材。不過,與《長安的荔枝》《兩京十五日》等不同的是,這次回歸“喫貨”屬性,講述的是以小見大的“美食”故事。書中主角是漢代著名“喫貨”使者唐蒙。一次偶然機會,唐蒙出使至食材豐富的南越國,由此开啓一段美食之旅。書中還探討了美食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以及人類對於地圖的認知,以至於美食對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等的影響。
“這個故事也是我從小切口入手展开歷史寫作的實踐。”馬伯庸坦言,《食南之徒》的靈感來自兩枚竹簡。
這兩枚竹簡藏於廣州南越王博物院。8年前,馬伯庸在參觀南越王博物院時,驚喜地發現了兩枚出土於南越國宮署遺址的木簡,上面記載了南越王宮棗樹種植的信息,這些棗樹不僅擁有各自的編號,而且記載了果實的數量,可謂是中國早期的“園林檔案”。在接下來的8年,他每次去廣州都會去南越王博物院看看這些木簡,如同探訪舊友。南越國展現出一種社會機制變化的復雜性,極爲迷人。而木簡所承載的信息也仿如一部通往古代的時光機,帶他一路領略南越國的風光旖旎。最後,這兩枚木簡疊加後來從《史記》中偶遇的唐蒙與枸醬的故事,最終成就了這部《食南之徒》。“或許是寫美食的緣故,這次寫作過程一點兒都不覺得苦。”他笑道。
熟悉馬伯庸的讀者都知道,他以前的小說幾乎都以歷史探險、完成任務類型爲主要設定,創作時如何完成邏輯的閉環對於作者是很大考驗。但他卻說,《食南之徒》寫作過程中一直充滿愉悅,“因爲我本身就喜歡美食,很想嘗試寫美食題材,苦於一直都沒有找到很好的切入點,這次我終於找到了書寫美食這個題材的機會。”
《食南之徒》中,馬伯庸以美食爲故事主軸,展示了“喫貨”主人公唐蒙如何從一個每天只想品嘗天下美食的人,變成咬緊牙關用20多年修完一條路的人。馬伯庸表示,如何勾勒唐蒙的成長過程以及性格變化,是必須完成的任務。“要寫美食,不能只寫美食,據我觀察,幾乎所有關於美食的作品裏,背後都會有人的故事。”
重慶的美食也是馬伯庸人生記憶裏印象深刻的部分。剛工作時在重慶生活那半年,他喫遍了解放碑附近的各種小攤,現在每次來到重慶,探索各種好喫的也是重要的日程。“那半年沒闲着,除了喫喫喝喝,還去重慶的周邊到處走了走,但我可能對重慶的了解還是很不夠的,這也是我還沒有認真動筆爲重慶寫點什么的原因。”
馬伯庸表示,自己與重慶緣分匪淺,多年來,他一直持續關注着重慶,“這次來重慶,有位朋友送了我一本星球研究所的《什么是重慶》,我發現這本書介紹重慶的角度特別好,准備好好讀讀。我也一直在尋找書寫重慶的靈感,找一個合適的小切口。我想我的寫作並不是想象力好,而是基於大量的對於某個地方的了解、調研基礎上,帶來的偶然的靈感的爆發。我想我肯定會寫重慶,但還要找機會多來體驗,多喫點東西,喫嗨了或許就有靈感了。”
標題:馬伯庸:我在重慶住過半年,一直在尋找書寫重慶的靈感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6839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上一篇 : 威海上榜暑期旅遊熱門目的地前十
下一篇 : 親近自然,來植物園露營感受夏日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