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06-29 16:23:19 熱度:18
原標題:爲什么名人不和普通人對話?
一般情況下,名人不會和普通人對話。並不說名人不是人,不貼地氣,而是名人有自己的苦衷。
按理說,名人也是人,也要和人們“聚族而居”,打成一片。可是,人一旦成爲名人,就會遠離普通人,甚至和普通人沒什么交集,只會在媒體上露面,算是讓人們知道他在幹什么。而只是根據他們露面的次數和場景來判斷他們的脾氣秉性以及身體情況,本身就有些偏頗,甚至形成誤導。很多時候,名人要打造自己的人設,即便自己不是那樣的人,也要假裝成那樣的人,以此確立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或許,人設本身就是一種標籤化的認識,是一種個性化的容易讓人記住的東西。名人要打造自己的人設,就是把自己弄成標籤式人物,以求對人們產生深刻的印象。產生人設之後,名人就要維護好這種人設,並且要經常體現這種人設,讓人們印象深刻。
其實,名人早已經不是上世紀的名人了,而是經過市場化運作的名人。不管是政壇權貴,還是演藝明星,抑或是帶貨網紅都會成爲名人,而不是像以前一樣,只有政壇權貴可以成爲明星。成爲明星就是爲了獲得權力和錢財,並非只是成名而已。他們成名之後,就會躋身權貴群裏,成爲統治階級的一員。而統治階級是不會輕易親民的,必須要等到有求於老百姓的時候,才會搞一些親民的舉動。既然名人已經上升到統治階級的地步,就沒必要和普通人對話了。
和普通人對話會消解名人的神祕光環,也會消解名人的名氣。畢竟,現在不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了,那時候的名人可以到街頭組織演講,可以和大學生直接交流,可以下鄉搞農民運動,現在基本上不可能實現了。名人可以到大學做演講,不過必須得有不菲的出場費,不然不會免費做演講的。而到街頭組織演講,到農村搞什么運動,都不能實現。畢竟,社會和諧了,也就沒必要弄什么革命的手段了。名人要保持高高在上的身份,不能輕易出鏡,也不能輕易和老百姓見面,就更別提和老百姓對話了。
名人適應了市場化的需求,要保持自身的稀缺性。市場規律中重要的一條就是“物以稀爲貴”,市場稀缺名人,就會弄得名人身價倍增。要是遍地都是名人,恐怕名人就不值錢了,也就不能想方設法賺錢了。名人的運作靠市場,也會借鑑娛樂公司的運營模式。市場不斷打造名人,就像娛樂公司不斷造星一樣,讓明星伴隨人們成長。而名人似乎與明星還不太一樣,有很多領域的名人,而明星大多是一些娛樂公司推出的在演藝事業上比較突出的,或者說能獲取很多流量的人。明星是人,名人也是人,並非是神,也並非是萬能的人。
名人成了統治階級一員,會敝帚自珍,人爲制造自身的稀缺性,可是又不能沒有出鏡的時間,不然太過於稀缺,人們就會忘掉他們。他們會在一定的時間出鏡,出現了媒體上,哪怕只是炒作一下,也要讓人們記得,不然人們更新換代之後,新一代崛起,早就不知道所謂的名人是誰了,他們還怎么圈錢?
在互聯網時代,名人的名氣可以迅速吸引流量,迅速變現。名人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而是活生生的人,也需要生活,也需要賺錢,而且要利用自身的名氣賺很多錢。不管是政壇名人還是體育明星,抑或是帶貨網紅都會賺錢,只是代言廣告,就能賺很多錢,畢竟自身有明顯的流量優勢,還可以獲取很多優質資源。平時,爲了獲得優質資源,他們會混圈子,和一些權貴們混在一起,甚至要和權貴們通婚。在權貴的圈子混熟了,就會獲得權貴們推薦的優質資源,要是和普通老百姓混熟了,即便混一輩子,也不可能獲得優質資源。社會就是這樣結構的,權貴們人數少,但掌握了很多優質資源,老百姓人數多,但掌握了很少的社會資源,還不算是優質社會資源。要是一個人成名了,應該在哪裏混?當然要在權貴的圈子裏混了,不然到哪裏尋找優質社會資源呢?
不管名人是怎樣出名的,只要成了名人,就會被大數據捕獲,成爲流量匯集的點。很多人愿意蹭名人流量,畢竟,名人本身就是自帶流量的人,就更別提名人們互蹭流量了。名人的流量可以迅速變現,除非爲了增大流量或者提高名氣,一般情況下,他們不會和普通人說話,以免被普通人蹭了流量。
名人已經成名了,就要住到大城市裏,不然只會受到普通人的騷擾,還頻頻不堪其擾。一旦住到大城市,名人就會真正成爲統治階級的一員,也就真的和普通人脫離了關系,不再那么熱衷於和普通人說話了,除非爲了表演……
標題:爲什么名人不和普通人對話?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631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上一篇 : 波司登技術創新,推動羽絨服行業變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