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丨小西街 逆生長 漫步湖州老街感受青蔥生命力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4-26 08:54:40 熱度:9

導讀: 從空中俯瞰湖州小西街。記者 董旭明 拍友 趙淳淳 攝 4月25日,“文化中國行”集中採訪活動走進江山、吳興、柯城、南潯等地,走訪廿八都古鎮、吳興小西街歷史文化街區、孔氏南宗家廟、南潯古鎮等。 行遍江...

從空中俯瞰湖州小西街。記者 董旭明 拍友 趙淳淳 攝

4月25日,“文化中國行”集中採訪活動走進江山、吳興、柯城、南潯等地,走訪廿八都古鎮、吳興小西街歷史文化街區、孔氏南宗家廟、南潯古鎮等。

行遍江南清麗地,人生只合住湖州。

依水而建的小西街,曾經湖州市井生活的代表,位於吳興老城的核心地段,曾是湖州名門望族、富商官宦聚集之地。如今,小西街歷史文化街區完整保留了2萬平方米江南老街原貌,有鈕氏狀元廳等省、市級文物建築及歷史建築20余處。

遊走在街區,青石鋪路、白牆黛瓦,江南傳統民居特有的樣貌和“街河一體”的格局,讓人有時空穿越之感。而古建之間不時出現的外灘5號咖啡店、西岸當代美術館等潮流門面,則又讓人恍然知是當下。正是這些新潮元素的注入,賦予了老街青蔥的生命力。

油車巷,地如其名,原是榨油作坊一條街,多數建築始建於清朝末年。如今的老房子,有了新潮範兒。改造之後的油車巷變身手作集聚區,引入陶藝、團扇等傳統手工藝,還有尤克裏裏樂器培訓等現代元素,吸引衆多市民遊客前來體驗。

一家手作工作室負責人告訴記者,老建築“搖身一變”成了手作空間,其本身的結構和肌理並沒有受到影響,把裝修拆除之後,房間依然可以恢復原來模樣。這離不开當地嚴格的保護和監管措施。

展开全文

從空中俯瞰湖州小西街。記者 董旭明 拍友 趙淳淳 攝

湖州市文旅集團城資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竽文告訴記者,街區老建築多,引入的業態受到嚴格管控。當地成立歷史文化街區管委會,從入駐門店的裝修方案審批到跟蹤檢查、竣工驗收等,進行全流程監管。驗收完成後,管委會還會开展常態化巡查,嚴防各類隱患。“有的門店還會在建築內部建一層保護牆,就像給建築穿了一層‘鎧甲’。”王竽文說。

活化運用的根本前提是做好保護修繕。近年來,當地堅持“修舊如舊”,對街區內本仁堂等47個單體歷史建築和傳統民居院落,進行保護性修繕,完好保留街區歷史建築肌理。

老街區嵌入老手藝,既復興文化遺產,也讓古藝重興。如今,走在街區,隨處可見各類文創市集,團扇、燈籠、滾輪拓印、剪紙等項目,讓市民遊客徜徉街區時,隨時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和趣味。

小燕飛刀剪紙社創始人沈燕麗,是土生土長的吳興人,常到街區參加文創市集活動。“一般我會在現場剪一些窗花之類的作品,送給遊客。”沈麗燕說,“有時也會爲孩子們上工藝體驗課,讓他們親身感受剪紙的趣味。”如今,沈燕麗還帶了9名徒弟,多爲00後,鄭佳雯就是其中之一。從事金融行業的鄭佳雯一有空,就會隨師傅到街區文創市集現場爲大家剪紙。

積極引進承載湖州歷史文化的業態,將傳統文化以當代的商業形態呈現於街區場景中,歷史的真實性、風貌的完整性、功能的延續性,在小西街完美呈現。

從空中俯瞰湖州小西街。記者 董旭明 拍友 趙淳淳 攝

採訪臨近結束時,記者在街區地標性古建鈕氏狀元廳門口,遇到一群新風小學的學生,正在玩一種古老的遊戲——投壺。據帶隊老師介紹,把社會實踐課堂搬到古建築門口,就是希望孩子們在這種環境下,真切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歷史從未遠去,傳統文化就在身邊。歷史街區,就是在這種保護、傳承、運用和感知體驗中,不斷續寫着老街新事。

“轉載請注明出處”



標題:文化中國行丨小西街 逆生長 漫步湖州老街感受青蔥生命力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6309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