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經德清楊墳村,一客小籠下肚後,打卡了青蓮禪寺卻錯失升玄觀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4-23 08:57:20 熱度:36

導讀: 湖州就在杭州隔壁,所以經常到那裏摩旅溜車,途經德清時碰到個有趣的村子,名爲“楊墳村”,古往今來,似乎大家都對“墳”字有所忌諱,所以當我看到“楊墳古韻”的小牌坊時,自然而然就產生了幾分好奇。於是當路口...

湖州就在杭州隔壁,所以經常到那裏摩旅溜車,途經德清時碰到個有趣的村子,名爲“楊墳村”,古往今來,似乎大家都對“墳”字有所忌諱,所以當我看到“楊墳古韻”的小牌坊時,自然而然就產生了幾分好奇。於是當路口突然轉出一輛灑水車,在緩緩跟了幾十米後便果斷調頭,正好到村邊的早攤店解決肚子問題,還能打聽打聽這個古村的故事。

可惜當我喫飽後點着手機地圖向他們詢問關於楊墳村以及裏面“青蓮禪寺”(升玄觀沒有明顯標識啊)的消息時,老板和老板娘似乎也都知之甚少,甚至他們都沒去過這個寺廟。只聽說過山腳下有一道觀,禪寺則需要爬山才能到,據說許愿挺靈。不過事實上,等我抵達目的地,真實情況還是跟他們所說有點出入的。

展开全文

這座青蓮禪寺可以直達,位於上楊村偏裏的位置,雖然七轉八繞,但導航挺准。周圍有不少民居和菜地,其身後有山卻不高。並且很顯然,這裏是村子舉辦相關儀式、活動的公共場所,而非我想象中類似於“塘棲青蓮寺”那般比較正宗的地方(這本來也是到這兒打卡的原因之一)。

“來都來了”,還是在寺裏轉了一圈,觀音殿財神殿俱全,香火竟然挺旺盛。由於來得巧,全程沒有碰見值班的廟祝或者村民,只從外部環境來看,給人雜而不亂、相當寬敞通風和舒適的感覺。

幾棵大樹隨風搖曳,落葉繽紛的畫面也自帶幾分唯美。個人挺喜歡這種氛圍,粗看挺亂,細品不髒,淡淡的禪意氤氳於空氣之中,似乎已經完全融入當地人的生活。(圖文作者:阿陸,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多多留言,歡迎指正、評論、點贊和關注哦,非本人允許不得轉載,謝謝。)

上楊村青蓮禪寺的規模可能不大,但四周帶點寺廟風格的建築卻不少,像這種黃牆的矮屋或者小樓就有好多幢。僅靠目測,有些應該只是工具房或者普通的住房,只是不知道是否真有沙彌或者得道高僧管理着。

最後通過多方的資料總結:“楊墳村”分爲上楊村和下楊村,查詢其來歷,跟楊門第四代後人楊存中有很大關系,相傳楊存中早在高宗紹興年間就常年居住於禺山之麓,在這裏建道觀,修佛寺,架橋梁。明代《武康縣志》記載:“升元觀,在縣東南三十五裏禺山麓,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和王楊存中建,高宗賜御書額。”“資福寺,在翔鳳山,唐季古剎也。宋紹興二十六年和王楊存中重建爲功勳院。高宗在駕親臨,改賜顯忠崇孝資福寺。”“俞家橋、儀橋、登雲橋、潮音橋,俱縣南三十五裏。上四橋,宋紹興二十六年和王楊存中建。”南宋嘉泰《吳興志》記載,“宋楊和王存中奏束力葬其地,厥後遂城墟市,名楊村”,當地人俗稱爲楊墳。而如果我下次再來,首先會去打卡的應該是“升玄觀”,周邊尚存不少古跡,而村內的9座具有鮮明宋元風格的石橋,也不能再錯過了。

從地圖上看,這座“升玄觀”離“青蓮禪寺”3公裏左右,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駕前往,方圓兩公裏內好像沒有公交車站。最後悄悄問下大家,這么一客小籠加豆腐腦,你猜花了多少銀子呢?



標題:途經德清楊墳村,一客小籠下肚後,打卡了青蓮禪寺卻錯失升玄觀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6251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