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4-22 01:04:54 熱度:38
提到江南水鄉,大家腦海裏第一出現的畫面就是“小橋流水、粉牆黛瓦”,然而,常州焦溪古鎮除此之外,還擁有獨特的“黃石半牆”,打破了這一單一印象的同時,使得“江南水鄉”的內涵更豐富,也爲溫柔水鄉增添了一份粗獷。
4月21日上午,“文化中國行”主題調研活動來到擁1200多年歷史的焦溪古鎮,獨特技藝造就的黃石半牆,驚豔了見多識廣的媒體記者們,原汁原味的古鎮風貌也讓人眼前一亮。
“黃石林”的街巷,豐富了江南水鄉內涵
龍溪河穿焦溪古鎮而過,沿岸民居建築的黃石半牆,在滿眼新綠下,別有一番韻味。
仔細看,幾乎所有民房外牆的三分之二或百分之五十以下,都用大塊或巨塊的黃石壘砌,而上部則用磚砌並施以粉牆,頂部黛瓦。這樣一來,如果俯瞰,依然是“粉牆黛瓦”,而行人在地面行走,則猶如置身“黃石林”中。
常州歷史文化名城專家組組長、地方史專家邵志強告訴記者,“黃石半牆”,是焦溪古鎮長期以來民居房的建築傳統,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結果。目前焦溪古鎮有600多座這樣的民居。
古鎮周圍山巒環繞,山體結構皆爲黃石,焦溪黃石即採自周遭山巒。從歷史上看,此地有防火防盜防潮的需要。邵志強介紹說,焦溪北鄰長江,歷史上江盜多次橫行,堅固的黃石也可以防盜;龍溪河穿鎮而過,牆體下半部爲黃石,有防潮防火作用。不過,他也表示,爲保護青山綠水,本世紀初已停止所有採石。
“長期以來,文人騷客的筆下和畫裏不斷固化了’小橋流水人家’、’粉牆黛瓦’的江南水鄉畫面。其實江南水鄉內涵極其豐富,不應被格式化、統一化。”邵志強表示,江南水鄉有了焦溪古鎮,會更加豐富多彩,因此2018年焦溪古鎮正式啓動參與江南水鄉古鎮聯合申遺,以此展現一個多元的江南水鄉民居部落。
記者了解到,焦溪古鎮擁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中國傳統村落”的雙重頭銜,至今仍維持着“三河九橋六街十八弄”的街巷肌理,龍溪河沿岸彎拱高聳、麻石橫跨、碼頭密布,薈萃了11處文保單位、26處歷史建築,是當年龍溪河兩岸熱鬧生活留下的深深印記。
“小步慢慢來”,竭力復原古鎮風貌
炊煙嫋嫋,雞犬相聞,這是焦溪古鎮的日常,也是古鎮修繕中最樸實的出發點之一,就是復原古鎮風貌。
在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的整體保護設計支持和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等世界遺產、文物保護專家的指導下,常州市天寧區遵循“顯價值、輕幹預、漸進式”理念,穩妥开展各級不可移動文物和歷史建築、歷史街巷、歷史河道等遺產要素的保護和修繕。
2020年,東南大學建築研究院牽頭編制了《江南水鄉古鎮焦溪保護整治展示三年行動計劃》,並細化了古建築保護修繕方案、建(構)築物修繕導則、水系整治方案、市政設施提升方案、區域環境景觀提升方案和社區活力營造方案等6個子方案。
比如焦溪古鎮以黃石半牆爲特色,所以古鎮修繕重點之一便是它,看似是採石堆砌而成,其實裏面藏着工藝技巧。參與該項工作的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級建築師章泉豐說,他們查閱文獻、做口述史研究,調研現存下來的古建築,根據房屋留存遺跡展开科學推斷,將已經斷代的黃石建造技藝傳承起來,並制定焦溪古鎮傳統建築營造指導手冊。
邵志強也表示,焦溪古鎮正式开始修繕才6年,估計還需要兩個6年才能完成,“我們不着急,小步慢慢來,精益求精地修。”
古鎮煥新顏,年輕人托起千年古鎮
與其他商業業態豐富的古鎮不同,焦溪古鎮希望能保留50%的原居民,讓他們繼續在這裏生活和工作,也就是說,這裏要還原濃厚的生活煙火氣。
“开發古鎮,不是爲了發展旅遊業,爲的是傳承文化,改善當地居民生活。”邵志強認爲,古鎮不能放棄生活而完全變成商業街,煙火氣也會帶來遊客,如今一到節假日,古鎮已經滿滿當當的人群了,“我希望焦溪古鎮是活態的,不斷生長的。”
爲此,焦溪古鎮的目標是宜居樂業的“社區型古鎮”,如今已經吸引了許多外遷青年紛紛返鄉創業,守住古鎮的同時,也爲千年古鎮帶回了青春活力。
“小滿茶鋪”的湯臻溢是土生土長的焦溪人,從小居住在焦溪老街上的他見證着古鎮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讓他看到了古鎮未來的無限可能,從事金融工作7年的他,選擇辭職回古鎮創業。
百年老店姚記豆腐坊的店主姚小松告訴記者,他是第七代傳人,兒子周末會過來幫忙,店裏雖空間狹窄,但食客不斷,很多人慕名而來。
採訪中,日常維護古鎮運轉的物業公司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自己是常州天寧區人,公司同事都是當地人,管理層則是當地年輕人,在這裏工作讓大家有歸屬感和榮譽感,而且古鎮越來越好,大家都愿意回來服務。
章泉豐告訴記者,自己2019年初次來到焦溪時,這裏還一片凋敝,老房子多,居民少,年輕人基本上外遷,只有一些老人還居住在這裏,“目前,我們已完成10處重點院落修繕、南街南下塘等4條歷史街巷的風貌提升工程,實施了3條歷史河道的疏浚工程。”隨着基礎設施與古鎮環境的提升,一大批民居建築得到了活化利用,導入萬物生長植物主題商店、音樂書吧、國樂傳習所等文旅資源。同時,利用承越故居、承氏宗祠等歷史建築布設了焦溪記憶館、鶴峰書院、焦溪故事館等文化載體,集中展示焦溪歷史文化。
如今古鎮已經熱鬧起來了,鎮上小店大多是居民自己开的,章泉豐說,後期還會在飲食文化、商貿文化上做一些符合當地特色的开發,比如水系發達的焦溪古鎮,曾經有一個很重要的產業是蒲包,就是把蒲草編織成一種外包裝,未來可以從編織工藝角度去开發一些文化或服飾產品。還有當地有名的菜餚“扣肉”,使用的是該地區特有的豬種“二花臉豬”,甚至有咖啡館將“二花臉豬”曾經的豬圈开發成了咖啡館的一部分,非常有本土氣息,也成爲了網紅打卡點。
據悉,焦溪古鎮將繼續深化“社區型古鎮”建設,繼續开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完善,歷史建築修繕等措施,改善居民生活條件,解決人口老齡化、房屋空置等問題。同時,系統謀劃古鎮文態、業態、生態融合策略,有計劃地吸引高素質人群前來從業或旅居、定居,增強經濟社會活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
校對 李海慧
標題:文化中國行 | 江南水鄉都是“粉牆黛瓦”?那你一定沒去過這個寶藏古鎮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6227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上一篇 : 兩岸後昆踐約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