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尚站在十字路口

來源: 經濟日報 發表時間:2024-04-20 08:27:09 熱度:23

導讀: 原標題:快時尚站在十字路口 近年來,隨着快時尚的興起,大衆的時尚幻想得到了極大滿足。尤其是進入21世紀,休闲西裝、炫酷衛衣、做舊牛仔褲等快時尚單品逐漸成爲都市白領衣櫥裏的必備款。 快時尚的概念源自2...

原標題:快時尚站在十字路口

近年來,隨着快時尚的興起,大衆的時尚幻想得到了極大滿足。尤其是進入21世紀,休闲西裝、炫酷衛衣、做舊牛仔褲等快時尚單品逐漸成爲都市白領衣櫥裏的必備款。

快時尚的概念源自20世紀的歐洲,歐洲人稱之爲“Fast Fashion”,美國人叫它“Speed to Maket”。英國《衛報》還專門創造出了一個詞匯“McFashion”,意爲像麥當勞一樣便宜、快速的大衆時尚。

在20世紀之前的西方社會,時尚還是個小衆概念。它在很大程度上區隔了社會階層,時尚傳播活動也具有明顯的排他性。

進入20世紀下半葉,第三次工業革命开啓,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社會流動性的增強使得時尚概念從貴族階層“溢出”至市民階層。之後,資本、傳播媒介與全球化生產及營銷模式進一步催生了“快時尚”現象,一批快時尚零售商興起。其商業邏輯是,復制時裝秀和奢侈品牌的設計理念與元素,以較低成本迅速推出新品並滲透市場,滿足普通人的時尚需求。

西班牙快時尚品牌ZARA,一度是這一領域的領先者。

1975年,出身於西班牙工人家庭的阿曼西奧·奧特加(Amancio Ortega)在拉科魯尼亞以5000比塞塔(西班牙曾用貨幣,相當於30歐元)本金开了一家名爲ZARA的時裝店,很快便通過時尚的設計及低廉的價格嶄露頭角。1989年底,ZARA紐約首家店鋪开業,《紐約時報》用“重點是快時尚”來描述其品牌定位,並強調其具備“在短短15天內將設計師理念推向商店貨架的能力”。隨後,ZARA开始向全球市場擴張,ZARA崛起被歐美各大商學院作爲經典教學案例,《哈佛商業評論》甚至稱其爲“服裝行業中的戴爾電腦”。

事實上,快時尚不僅響應需求快、推出新品快,在佔領市場上的腳步也一點不慢。以中國市場爲例。2002年,西班牙快時尚品牌MANGO和日本快時尚品牌優衣庫(UNIQLO)進入中國市場;2006年2月,ZARA在中國內地的第一家門店开業;2007年,荷蘭快時尚品牌C&A出現在上海陸家嘴。2013年,世邦魏理仕(CBRE)發布報告稱,從門店總數看,中國已然成爲國際快時尚品牌最爲重要的海外市場。短短幾年間,快時尚門店鮮明且巨大的logo就覆蓋了絕大多數一二线城市的商圈,每逢節假日、促銷季,都能看到消費者在試衣間外、收銀台前排起長隊。

不過,最近幾年,情況似乎有變,快時尚品牌閉店的消息時有耳聞。以北京薈聚中心爲例,自2018年至今,已有英國品牌NEW LOOK、美國品牌FOREVER 21等10余家快時尚品牌陸續閉店。ZARA在中國大陸的門店數量也從2018年的183家降至今年1月底的96家。

對於快時尚的衰落,市場人士做過大量分析。

有人說,當“快”成爲中國本土時尚品牌的標配,“快時尚們”的優勢更不復存在。很多本土品牌都能做到6天至7天“跑”完一個周期,“閃電俠”希音(SHEIN)甚至可以在3天內完成從設計到上架的全過程,平均出貨周期不到1周。

也有人說,“快時尚們”已經猜不透消費者的想法了。隨着市場成熟度提高,個性化佔領了“Z世代”的消費心智。喜歡美式復古、法式輕奢、日式鹽系、田園森系、慵懶風、新中式的年輕人,在各自的“小圈子”裏玩得不亦樂乎,以快著稱卻缺乏個性的快時尚开始“跟不上節奏”。

還有人說,新生代消費者更關注“質價比”。在這一點上,“快時尚們”顯然也沒有什么優勢。尤其是從面料、做工上看,很多快時尚品牌和最近幾年崛起的“白牌”服裝並無明顯差異,有些甚至還略遜一籌,價格卻明顯高於白牌。

在國際市場,“快時尚”的日子也不好過。一直以來,快時尚品牌都因爲工作強度高、產品迭代過快加劇環保壓力等問題受到輿論質疑。最近幾年,這一情況愈演愈烈。2022年9月,世界地球日官網打出“快時尚過時了(fast fashion is out of fashion)”的口號。英國、荷蘭等國也要求快時尚品牌不能用“模糊的可持續說辭”給自己做廣告。

曾經風光無限的快時尚,如今站在了十字路口。無論是選擇暫緩擴張腳步、壓減成本、尋求差異化競爭,還是花大力氣進行數字化轉型,可以確定的是,“快時尚們”需要更扎實的舉措來應對這場日益迫近的生存危機。(作者:徐 達 來源:經濟日報)



標題:快時尚站在十字路口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6193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