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縣一直沒有修築城牆,你知道是爲什么嗎?丨閔行情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4-18 00:59:07 熱度:34

導讀: 勾勒上海發展的线索, 描摹上海的歷史風情。 如何用最少的文字, 將大上海的發展脈絡說清楚? 滄海桑田、篳路藍縷, 終成“上海”, 這是一部袖珍的上海通史。 “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誦讀活動第十二季,...

勾勒上海發展的线索,

描摹上海的歷史風情。

如何用最少的文字,

將大上海的發展脈絡說清楚?

滄海桑田、篳路藍縷,

終成上海”,

這是一部袖珍的上海通史。

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誦讀活動第十二季,我們邀請了滬語播音員來誦讀《上海小史今天,你將聽到的是《一座“不設防”的城市……

朗讀人:徐輝 原塘灣廣播站播音員

點擊收聽朗讀

北宋時期,上海分屬華亭縣和昆山縣,崇明地區屬海門縣。宋初,華亭縣改屬兩浙路秀州今嘉興)。這時華亭縣以東的海灘,已經成爲重要鹽場和漁場,“人煙浩穰,海舶輻揍”,商業日益發達。

上海縣設立後,並未築城。當時,“東 依海洋,北枕吳淞”,東南緊逼黃浦江,“無深山茂林之阻”,素稱東方水都,是一個未設防的縣邑。濱海臨江的上海縣,由於靠海的土地,鹽鹼度高,开始不適宜栽種水稻,只是到南宋後期,棉花種植在松江府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上海縣的棉花才大面積的種植开來。

上海縣處於吳越之間,先秦時代就是一片氣質剛勁的土地。《淮南子》說:“越王好勇,而民皆處危爭死。”班固描寫這片土地上的尚武遺風,“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劍,輕死易發”。同時,濱江傍海,加之海上流動作業,充滿不穩定和不確定性,漁民出海,常受台風襲擊,有時風急浪高,擊岸破堤,拔樹摧屋,險象環生。漁民的冒險精神和粗獷豪爽性格的生成與他們世居海邊和在海上作業的這種特殊生存狀態有着不可分割的關系。南宋直至明代中期,上海作爲瀕海邊邑,靠海人家,水陸交通四通八達,爲了便利,不贊成築城,即使是金兵南侵,分道渡江南來,浙西制置使韓世忠退兵駐守上海,“待敵歸邀擊”,但韓世忠率軍並沒有在上海久留,他的軍隊與金兀術決战於黃天蕩。元末農民起義,朱元璋與張士誠決战,战場在常州、江陰和杭嘉湖等地,均遠離上海地區。

展开全文

《點石齋畫報》1891年繪黃浦江肇嘉浜(復興東路)口“大碼頭”,這裏是官方碼頭,即後來的關橋碼頭

上海縣河網縱橫,及至明代永樂年間黃浦江的开鑿,吳淞江與黃浦江支流密布,有舟無車。貫穿縣城的主要河浜有肇嘉浜、方浜、薛家浜、陸家浜及西洋涇浜,這五大幹浜皆西東走向,另有南北走向的穿心河和中心河,將五大幹浜溝通在一起。其中,肇嘉浜是通往徐家匯、蒲匯塘和松江府的運糧河,最爲重要。其他小浜和橋梁不計其數,溝浜連接,黃浦江沿岸有許多碼頭和渡口,著名的有十六鋪碼頭(方浜入浦處、官大碼頭肇家浜對江渡、油車碼頭薛家浜入浦處和南倉(陸家浜入浦處等。

就這樣,二百多年來,已稱“壯縣”的上海一直沒有修築城牆。《同治上海縣志》中收錄了上海縣人顧從禮關於上海築城的奏疏,其中說道:“上海,宋市舶司所駐之地,治原無城垣可守。蓋一則事出草創,庫藏錢糧未多;一則,地方之人半是海洋貿易之輩,武藝素有通習,海寇不敢侵犯。雖未設城,自無他患。”可見當時的上海人中有一半是做海洋貿易的彪悍商人,生命財產的安全問題並不突出。

上海縣設立後的相當長時間內,雖然有人“嘗欲請建”,提出築城的主張,但終因“無遺址可因”“其勢頗難”,且上海地區“素無草動之虞,在所不必”,故“屢議而屢寢焉”(弘治《上海縣志》卷),一直沒有建城牆。

一座不設防的城市是不需要城牆的。

作者:仲富蘭

編輯:趙若楠

初審:張靜雯(實習)

復審:何婷婷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標題:上海縣一直沒有修築城牆,你知道是爲什么嗎?丨閔行情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6145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