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六如:把“蘇徐州”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3-24 17:12:11 熱度:16

導讀: 林語堂在《蘇東坡傳》序言裏說:“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假道學的憎恨者,一個瑜伽術修行者,佛...

林語堂在《蘇東坡傳》序言裏說:“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假道學的憎恨者,一個瑜伽術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祕書,酒仙,心腸慈悲的法官,一個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一個月夜的漫步者,一個詩人,一個生性詼諧愛开玩笑的人。”

蘇軾真正的政治生命是從徐州开始的,所以林語堂把蘇軾在徐州所有執政功績凝縮爲“黃樓時期”。徐州對於蘇軾的人生是特殊和重要的,蘇軾在徐州可以用“三盛”來概括,即年齡正值盛年、事業生涯正值鼎盛、在文壇地位正值盛名。正如“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所雲,“我獨不愿萬戶侯,唯愿一識蘇徐州”!

熙寧十年(1077年)4月,時年42歲的蘇軾從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官位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市長)調任徐州知州。他曾在《徐州上皇帝書》中說:“徐州爲南北之襟要,而京東諸郡安危所寄。”可見他對自己被派往“兵家之地”的徐州任職還是較爲滿意的,有被皇帝委以重任之感。

在蘇軾主政徐州期間,正是徐州歷史上的多事之秋,考驗着他處理應急突發事件的才幹。

蘇軾在徐州抗洪場景還原雕像

在1077年秋,他剛到任才三個月就面臨一場徐州城的生死保衛战。黃河上遊決口,水困徐州,他臨危不懼,“以身帥之,與城存亡”,喊出了“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親荷畚鍤,布衣草履,三過家門不入,同時調集軍民5000多人一起參加築堤抗洪搶險。經過45天的奮战,大水退去,徐州城轉危爲安,滿城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保住了。

展开全文

蘇堤北路

洪水退後,爲防患於未然,蘇軾立即上表朝廷,提出“築堤防水,利在百世”的主張,爲徐州爭取興修水利資金。並用朝廷獎勵的錢糧,增築外城,填平大坑,築木堤護河,刻石以警示。後世爲紀念他的功績,將長堤命名爲“蘇堤”。蘇軾當年爲紀念此次抗水經歷,又於城東門建築高樓,塗上黃土,名之曰“黃樓”,意以黃色代表五行中的土,土能吸水,水來無患。當年重陽節,蘇軾在黃樓舉行了隆重的竣工典禮,各地應邀前來的名流紳士詠詩作賦,史稱“黃樓詩會”。黃樓聲名鵲起,一下子名揚天下。徐州也見證了他在歐陽修去世五年後,作爲文壇巨擘、士林領袖的文學地位。

黃樓

經過洪水洗劫,徐州城滿目瘡痍,但禍不單行,次年春天又逢上大旱,蘇軾用與抗擊洪水同樣的勇氣,帶領人民生產自救。他聽從百姓勸告,前往城東二十裏外的石潭求雨,幸運的是,果然下雨了,旱情得以暫時緩解。但爲了長久地免除旱災,他在祈雨同時,因地制宜,查看民情、踏看水源,修築池塘、水庫。他根據在祈雨及沿途的所見所聞,採用白描手法寫下五篇《浣溪沙》,來描繪農民豐富多彩的生產和生活場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是“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唯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這種感情的自然流露,反映了他愛民如子、與民同樂、與民相親的真實心境。

蘇軾執政時期勘探採煤和冶煉鋼鐵的實踐,爲徐州早期工業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爲解決徐州居民冬季的燒柴困難,他經過反復考察、細致勘探,終於在白土鎮(今安徽蕭縣,當時是徐州屬縣)勘探到了石炭,解決了民衆冬季燃料問題。蘇東坡在《石炭並引》裏記錄了這一史實:“豈料山中有遺寶,磊落如磬萬車炭。流膏迸液無人知,陣陣腥風自吹散。”這是江蘇對此最早的歷史記載。自此开啓了徐州近千年的煤炭產業發展史,徐州也成爲了近現代著名的產煤城市。同時他還致力於徐州冶鐵業的發展,在利國驛(今徐州利國鎮),利用煤炭作爲燃料冶煉,有效增高爐溫,進而生產出優良的武器和工具,來保家衛國,深刻體現了蘇軾的愛國情懷。

元豐二年(1079年)三月,蘇軾由徐州調任湖州知州。離开那一天,他騎馬出城,發現城門內外,已密密麻麻擠滿了從四面八方趕來的父老鄉親。歌管悽咽,唉聲一片。人們爭相攔馬拉繮,苦苦挽留他不要離去。此情此景,蘇軾深受感動,含淚飽蘸深情地寫下《江城子·別徐州》:“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爲問東風余幾許?春縱在,與誰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歸鴻,去吳中。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這首詞最突出的特點便是“真”,情真,景真,抒發了他對徐州風物人情的無限留戀,顯然他已把徐州當成了他的故鄉。

蘇軾一生輾轉各地爲官,做過八個地方的知州,其中以徐州和杭州的任期最長,政績也最爲卓著。歷史終將銘記實幹者,以一代名臣蘇軾爲紐帶,徐州與杭州牽出數不盡的緣分。徐州雲龍湖已和杭州西湖締結爲“姊妹湖”,兩地也都有“蘇堤”。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古彭州官何其多,千古懷念唯蘇公”,正所謂“政聲人去後,民意闲談中”。蘇軾在徐州執政近兩年,但他給徐州人民留下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卻是無限的。在已經成爲徐州名勝之一的黃樓上有詩聯曰:“碧水柔波,不盡黎民厚意;黃樓明月,長留太守清風。”此聯表達了徐州人民對蘇軾的眷眷之心、殷殷之意和敬仰之情。如今的黃樓,不但是蘇軾在徐州的政績象徵,也是團結一心,战天鬥地,勇奪勝利的精神,這就是徐州人民代代相傳的“黃樓精神”。“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當前亟需繼續弘揚“黃樓精神”,激勵廣大幹群,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敢爲善爲,務實落實,爲高質量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助力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徐州新實踐而拼搏奮鬥。

先有“蘇徐州”,再有“蘇東坡”!蘇軾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卓越的才幹,曠達飄逸的處事能力和豪放不羈的文學風格融入到徐州的城市性格之中,鑲嵌在徐州的歷史記憶裏。在越來越重視文化建設的今天,我們有責任講好蘇軾故事,傳承發揚好蘇軾文化和精神遺產,向世界宣傳好、推介好“蘇徐州”符號,打造好“蘇徐州”名片和特色,切實提升徐州的國際影響力。(文:李六如)



標題:李六如:把“蘇徐州”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5702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