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波隨筆 | 韓嶺之行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3-02 08:57:40 熱度:44

導讀: 海波隨筆 韓嶺之行 陳海波 周末开車去雪竇寺,回程時想起同學曾推薦過的東錢湖韓嶺離得不算遠,於是臨時決定繞道走上一趟。其實最早知道韓嶺,是因爲沙耆先生,這位被稱作“中國梵高”的著名油畫家在韓嶺蟄居1...

海波隨筆

韓嶺之行

陳海波

周末开車去雪竇寺,回程時想起同學曾推薦過的東錢湖韓嶺離得不算遠,於是臨時決定繞道走上一趟。其實最早知道韓嶺,是因爲沙耆先生,這位被稱作“中國梵高”的著名油畫家在韓嶺蟄居16載,也用畫筆留下了關於這片土地的許多色彩。

走到東錢湖邊時,恰是日落時分。湖面籠罩在夕陽的光輝裏,落日輕語,柔和而明麗。我感受着湖畔的微風輕拂,慢慢踱步,這裏沒有城市的喧囂,敞闊的天空下,湖光與山色交相輝映,生出無限的詩意。正如南宋史浩在《東湖遊山》中的那句,四明山水天下異,東湖景物尤佳致。

展开全文

沙耆的《錢湖日落》也跳進腦海裏,那畫中的東錢湖是正迎着萬道金光的,岸邊逆光下的亭子輪廓分明,湖面上波光粼粼充滿動感,仿佛微波泛起又散去。被陶醉的畫家隨性地揮筆,將色彩填滿每一個角落。我想彼時的他,一定也從這般自然的溫和絮語中感受到慰藉與力量。

出自建築大師隈研吾之手的韓嶺美術館濱湖而建,這座“全世界檐口最多的建築”雖然還未對外开放,但令人矚目的外觀已經使之成爲來客們的打卡熱門。密如山石的萬片黑瓦層層疊疊、錯落有致,極富禪意,營造出了一方另人能靜遊山水、坐窮泉壑的空間,整座建築“呈山勢,隱於景”,與東錢湖山水完美融合,猶如一幅極具韻味的山水畫。

伴着日影西移,等一輪湖畔日落。層疊的窗戶上光影變化不斷,仿佛任何角度都足以讓人徜徉一番。不知是心隨景動還是景隨心動,只覺得那層層屋檐、扇扇窗戶像極了望向東錢湖多情的眉與眼,在悠悠煙水和澹澹雲山間思緒萬千,卻安謐獨立,不發一言。

美術館前的園林景觀也大有看頭,徑邊疊石,滿庭松樹,多少有些日式庭院的影子。那一棵棵松樹聽說價格不菲,每一棵都有着獨特而富有個性的形態,在展現生機的同時,送達一種古樸而穩重之感,讓人不由對自然界的生命力生出敬意。而在這裏擺上具有長壽與繁榮意義的松,我想不僅僅只是出於景觀裝飾的目的,也是對其所處的這片土地——韓嶺的某種響應。

美術館不遠處,就是寧波市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村之一——韓嶺老街的所在,老街三面環山,一面臨湖,山水相依,是古代韓嶺村的中心地帶,有“浙東第一古街”之稱。老街入口處的門牌坊雕刻精美,保留着十足的古韻。正是黃昏時分,陽光灑在石牌門上,把“韓嶺”與“山市晴嵐”的題字照的更加顯眼。

山市晴嵐,於大自然的瑰麗中滲透着人間生活的氣息,多有靈氣的景致描述。想象曾幾何時,有霧氣穿梭繚繞在市集間,有店家的張羅和吆喝聲在山間蕩漾,真是仿如太虛幻境,難怪古代文人墨客常以此爲題書寫作畫,而此時此刻,便是我走進那“中有村墟號韓嶺,漁歌樵斧聲相參”的桃花源中去了。

被歲月風霜侵染的斑駁牆瓦,勾勒着韓嶺過往歲月清麗的輪廓,一條街溪緩緩流過,秀麗如畫的青山映襯左右。我輕踏着歲月留下痕跡的石板路,輾轉於古樸滄桑的街巷。雖然如今也有不少开發的痕跡,但或許是因爲仍有原住民生活的關系,並未十分商業化。傍晚時,又見有炊煙嫋嫋升起,仿佛有家的味道飄散在鄉村的田園中。一絲感動隱約攀上心頭,美景之外,旖旎風光更牽扯出情懷。

水鄉古村,自是不缺橋的,幾乎每隔百米之處便有一橋。偶見橋旁傍着一艘小木船,獨自在夜與光的倒映中,穩穩停駐。於是感到時光於此倒流,或許登上船便能順着歷史留下的蹤跡,在古老的記憶和充滿生機的今朝間遊走往返,在悠悠鄉間,享得風光無限。

吹着冬日凌冽卻帶着些溫柔的晚風,我在老街直待到點燈,夜色並沒有讓老街隨着黑夜沉寂,宋代風雅的老宅在華燈中倒映,別有一番滋味。這個充滿詩意的地方,每個轉角都讓人想放慢腳步。而在漫步中重新找回慢生活的愜意,便是這趟臨時起意之行最驚喜的收獲。

陳海波簡介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圖文由作者提供

特別鳴謝瓷海新波公號支持



標題:海波隨筆 | 韓嶺之行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5230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