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馬面裙春節爆火 解鎖傳統制造業“破圈”密碼

來源: 極目新聞 發表時間:2024-02-29 00:34:27 熱度:25

導讀: 原標題:“國潮”馬面裙春節爆火 解鎖傳統制造業“破圈”密碼 馬面裙發端於宋代,盛行於明清,曾經是明清女子最典型的着裝之一。今年春節,馬面裙突然火了,成了漢服品類下熱度最高的單品。很多年輕女孩都穿上中...

原標題:“國潮”馬面裙春節爆火 解鎖傳統制造業“破圈”密碼

馬面裙發端於宋代,盛行於明清,曾經是明清女子最典型的着裝之一。今年春節,馬面裙突然火了,成了漢服品類下熱度最高的單品。很多年輕女孩都穿上中國傳統服飾馬面裙,喜氣洋洋過大年。馬面裙一朝爆紅,引領時尚,但面對這樣一個有些突如其來的市場機遇,廠家生產能跟得上嗎?今天我們就從這一波馬面裙熱說起,來看看中國傳統制造業正在經歷怎樣的蛻變和重生。

過新年,穿新衣,這是中國人必不可少的儀式感。龍年春節,在大江南北,作爲新中式服飾代表的馬面裙成爲一道別樣風景。

馬面裙又名馬面褶裙,是明清時期女子着裝最典型的款式,和其他漢服品類相比,馬面裙不僅能作爲古裝拍攝的服飾道具,日常也可以與現代服飾進行各類搭配,因而格外受到追捧。

能持續滿足馬面裙消費需求的正是生產端源源不斷的供給能力。作爲國內的布藝產業集聚區,從2023年以來,浙江海寧市許村鎮逐步轉向馬面裙的布料加工和成衣生產,讓這裏成爲馬面裙的熱門貨源地。這個龍年春節前後,從事馬面裙生產的張明強每天都在爲欠客戶的訂單發愁。爲了抓緊完成訂單,張明強只能延後放假、提早开工。對於張明強以及整個許村鎮而言,馬面裙的流行所帶來的訂單更像是一場“意外”。

海寧市的許村鎮是全國布藝名鎮,有着全國最大的提花面料生產基地。這裏生產的窗簾、牆布產量約佔到全國市場的三分之一。不過,隨着市場環境的變化,許村的家紡產業遭遇到發展瓶頸。海寧市家紡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表明,2023年這裏的窗簾市場規模縮小了近兩成。

展开全文

家紡行業何去何從,一度成爲去年許村人討論的重點話題。以漢服爲代表的國風潮流逐漸興起,特別是馬面裙的流行,吸引了張明強的目光。經過考察,他發現窗簾和牆布的生產設備和工藝,與馬面裙的面料生產異曲同工。

浙江嘉興海寧市許村明基布藝廠總經理 張明強:提花其實比較接近的,跟馬面裙面料的工藝有點接近,但是馬面裙的密度會超過它很多。

流光溢彩的布料上絲线走針雕龍畫鳳,圖案復雜華麗,業內人士稱其爲大提花,是專業機器高精密運作的產物。馬面裙上的圖案可以人工設計,但面料制作只能依靠全自動化提花機,一台提花機一天能織出四五十米馬面裙面料。

浙江嘉興海寧市許村明基布藝廠總經理 張明強:大提花的機器可以做窗簾,同時也可以做馬面裙面料,也可以做服裝面料,就是同一台機器可以做,所以我們這次轉型不需要买機器,成本就比較低。

事實上,馬面裙給許村帶來的機會看似是一場意外,卻也並非完全是意外。浙江自古“衣被天下”,一直都是我國紡織大省,海寧市許村鎮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开始發展家紡產業。歷經40年,這裏已經形成了原料加工、生產織造、印染後整理、產成品等家紡布藝生產與銷售的完整體系。

2023年下半年,感受到馬面裙在市場升溫的風向後,當地原本生產窗簾、牆布的企業紛紛轉向生產馬面裙面料。海寧市許村鎮的因爲窗簾布藝產業所積累的兩萬多台織機一時也开足馬力。眼下,海寧市許村鎮有超過100家廠商在從事相關產業,日產布料達三萬米。

馬面裙能火多久?關於這個問題每個人或許都有不一樣的答案。然而,可以確定的是要把握住任何一個風口,單靠運氣遠遠不夠。這幾年,海寧中國家紡城還與知名高校聯合,創辦了時尚面料創新中心,通過工藝技術研究、產品設計开發、人才培養等方面的積極合作,助力傳統產業創新發展。正是在各種產業鏈要素的支持下,海寧的家紡產業才能及時應變,創造新的價值。

浙江嘉興海寧市許村明基布藝廠總經理 張明強:我始終覺得紡織產業不是傳統產業,因爲紡織產業長期要用,所以我們要做的是改變,經常要能夠有新的元素出來,這樣傳統產業就不是夕陽產業,它可以作爲時尚產業。

工業和信息化科技成果轉化聯盟專家委主任 陳玉濤:紡織工業的基礎非常深厚,全球服裝領域的很多面料基本上都出自中國,消費者的喜好也是日新月異的,國際現在很多大牌都有中國風在裏面,我們應對市場上不同的需求,快速做出反應。

面對隨時變化的市場需求,快速做出反應,這正是我國傳統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一個集中體現。中國制造業具備世界上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體系最完整、國際競爭力較強等優勢,其中80%是傳統制造業。傳統制造業是中國制造業的主體,也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質量發展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林雪萍:中國的產業是千層餅的形態,就是成熟、半成熟和不成熟都混雜在一起。我們擁有非常豐富的產業,這些產業之間相互關聯、相互支撐,使制造產生了多元化的供應鏈的支撐,從而形成供應鏈的韌性,從韌性的角度而言,這種大其實就是一種強。

近年來,隨着國內勞動力、資源環境等要素成本普遍上升,給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帶來了新的挑战。中國40多年來所積累的供應鏈優勢,仍然在許多傳統產業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在溫州,不少企業專注於一根松緊帶、一只蝴蝶結、一粒鞋扣、一張鞋面,把小生意做成了大事業。如今的溫州,有鞋企及配套全產業鏈企業10000余家,從業人員數十萬。而面對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如何讓溫州鞋業繼續立於不敗之地是每一個從業者必須面對的問題。

3D智能量腳儀不僅可以測量腳的大小,還能測試出腳型以及消費者左右腳的細微差別。這意味着,定制一雙皮鞋只需進入任意相關門店,踩住智能量腳儀,數據便可直達工廠的設計前端。

在一個面積近2700平方米的新綠智能工廠內,通過借助智能控制系統、5G等技術,鞋子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直播銷售全鏈條打通,一雙鞋從原材料到成品,企業員工只需在電腦前就可完成所有操作。對於發展了40多年的溫州鞋業來說,這座鞋產業鏈柔性制造示範項目意味着“產業數字化、鏈條柔性化”時代的到來。柔性制造也正是傳統制造業產業鏈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標志。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質量發展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林雪萍:當面對小批量的時候,怎么去備貨,怎么快速地進行物料切換?要像蜘蛛網上的每一個節點,只要中間發出指令,蜘蛛網所有的節點都能夠快速捕捉,而且能夠快速供貨。其實這種柔性的定制不僅僅體現在一個車間、一個工廠,這意味着整條的供應鏈連接速度、反應速度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所以這是整個供應鏈的一個升華。

從最初的家庭作坊,到开辦工廠,內銷轉型做貿易;從鞋類加工,到和外國企業合作做研發,籌備自主品牌。過去40年間,作爲“中國鞋都”的溫州,正是靠着不斷創新突圍,突破一個個瓶頸邁向價值鏈高端。如今,隨着傳統制鞋利潤降低、產能轉移等問題日益凸顯,仍然需要全新的思路和應對方式,而這也正是我國傳統制造業必須邁過去的一道門檻。

工業和信息化科技成果轉化聯盟專家委主任 陳玉濤:世界銀行把制造業的發展分成了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初級產品,第二個階段是初級制造,第三個階段是先進制造,最後一個階段是高端制造。從初級制造到先進制造的發展,其實就是我們說的傳統制造業向先進制造業的轉型,要跨越這樣一個階段,對於技術的要求,對於人才的要求,甚至對於企業認識上面的要求都非常高。

工業互聯網將所有的生產環節濃縮成一個數字鏈條,從而實現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等全產業鏈的轉型升級。自2019年,實施千企智能化改造工程以來,溫州市已有447家鞋企實施智能化技改項目461個,引入應用機器人625台,覆蓋了制鞋生產鏈條的各個環節。在多年的國內外市場競爭中,發展起來的溫州傳統制造企業,已逐漸孕育出一片新景象。

今天我們看到的做鞋子、做裙子,都屬於最傳統的制造業,但是完備的產業鏈搭配先進柔性制造,讓傳統制造企業有了更大的靈活度,不僅可以對時尚風向、市場喜好迅速做出反應,也可以更好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定制的需求。2024年伊始,工業和信息化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7年,傳統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並明確了一系列具體目標。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傳統制造業才能實現華麗轉身。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標題:“國潮”馬面裙春節爆火 解鎖傳統制造業“破圈”密碼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5183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