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浙江德清“燕”歸蠡山 漢服時尚煥新千年古村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發表時間:2024-02-02 16:25:44 熱度:34

導讀: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浙江德清“燕”歸蠡山 漢服時尚煥新千年古村 中新網湖州2月2日電(胡豐盛 黃彥君)“春節前已經爆單了,根本忙不過來!”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蠡山村,未來鄉村創客中心內,負責人沈燕...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浙江德清“燕”歸蠡山 漢服時尚煥新千年古村

中新網湖州2月2日電(胡豐盛 黃彥君)“春節前已經爆單了,根本忙不過來!”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蠡山村,未來鄉村創客中心內,負責人沈燕正忙着指揮裁縫們加緊量尺寸、選樣式、裁剪、縫紉……剪刀和熨鬥上下飛舞,一件精致的手工“高定”馬面裙初具雛形。

藏在江南古村蠡山村,這間工作室名爲“蠡塵軒”,沈燕是村裏的婦聯主席,土生土長的蠡山人。

不論是“雲想衣裳花想容”的華美,抑或“玉刻麒麟腰帶紅”的典雅,漢服承載着化於心、顯於形的中國文化氣質。

在沈燕看來,漢服最大的特徵是有一條中縫线。“穿上漢服要行得正、坐得端,寓意做人要正直。”沈燕說,近年來國潮興起,穿漢服過傳統節日成爲新風尚,线上线下都有不少客戶來單定制。

一個小山村,爲何能夠孕育出漢服工坊?山水、人文相互映襯,缺一不可。

蠡山村坐落於德清縣鐘管鎮、京杭大運河畔,相傳,春秋時越國大夫範蠡輔助越王勾踐復國後功成身退,攜西施在此隱居,故名蠡山,環山有蠡山八景,山水古韻相得益彰。

在靈秀山水間,沈燕和漢服工作室邊走邊摸索。

“我是零基礎自學做漢服,剛开始連縫紉機都不會踩。”沈燕回憶道,自己大學學的是財經專業,後來爲支持父親的茶葉生意,自考了評茶員和茶藝師,泡茶時穿的傳統茶服,是她的漢服“啓蒙”。

了解茶服後,沈燕想,承載中國傳統文化的漢服能不能成爲流行時尚?帶着這一想法,2016年起,她一頭扎進了“漢服圈”。

與簡單打板、復制爆款的商家不同,沈燕力求還原傳統服飾,手邊常備古書,談起自己的研究經歷,她頗有心得。

“剛开始時看不懂抽象的古書,有一件宋代翻折領,我反復試錯好多遍才做了出來。”沈燕熟練地翻到對應章節,介紹起宋制服飾由衣片折轉而成的對襟邊。

名氣打響後,手工漢服訂單日漸增多,2018年起,沈燕在村裏成立了漢服工作室,招募了一批“巾幗幹將”。

展开全文

“蠡山沄居”度假村內,漢服體驗活動。受訪者供圖

走進工作室,架子上掛滿了馬面裙,一條裙子有前後裏外四個裙門,兩側是多對褶襉,一片片布料、一條條褶皺,都需要裁縫手工縫合、熨燙。

“做漢服比較靈活,按件計費,可以帶回家做,更方便照顧家裏。”沈阿姨(化名)說,她今年62歲,曾在服裝廠工作,是十幾年的老裁縫。

目前,像沈阿姨這樣的裁縫,工作室吸納了20多個,做漢服每年爲她們增收3萬元至5萬元,沈燕也成了村裏的巾幗共富工坊帶頭人。眼下,每月約有200多件漢服從山村出發,遠銷四海。

漢服花朝節。受訪者供圖

有了漢服這張“美麗名牌”,蠡山村逐漸形成了古風文旅特色產業圈。

在漢服工坊不遠處,“蠡山沄居”度假村內,遊客劉女士(化名)換上了一身亮橙色的漢服,正在和同伴一起拍照片。“我們專程從寧波過來玩,早就聽說了這裏的古風建築和漢服體驗,想要嘗試一下。”劉女士說。

爲吸引更多村外來客,2018年起,蠡山村還辦起了漢服花朝節,不少漢服愛好者會專門從杭州、上海等地趕來,共赴春約。

從範蠡西施泛舟湖上的美麗傳說,到歸鄉的沈燕、再就業的婦女、美名遠揚的“漢服村”,蠡山村的人、衣、景,共同編織着美麗鄉村的“裏子與面子”。(完)



標題:(新春走基層)浙江德清“燕”歸蠡山 漢服時尚煥新千年古村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4849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