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明朝女性穿漢服只能露出頭和手?

來源: 小盛說歷史 發表時間:2024-01-27 16:26:01 熱度:31

導讀: 原標題:爲何明朝女性穿漢服只能露出頭和手? 種種大膽前衛的裝束,真可謂無所不用其極,這難道是忍受了幾千年性別壓迫的中國女性在裝束上的一次報復性反彈么?話說回來,近年來在一些風光秀麗的公園、景點以及一...

原標題:爲何明朝女性穿漢服只能露出頭和手?

種種大膽前衛的裝束,真可謂無所不用其極,這難道是忍受了幾千年性別壓迫的中國女性在裝束上的一次報復性反彈么?話說回來,近年來在一些風光秀麗的公園、景點以及一些具有人文氣息的展會、展館、非遺場所當中,不乏身着傳統漢服、唐裝的女性身影。

這莫不是女裝復古的前兆?本篇從西周到明代的女服演變,以及明朝女性服飾特徵,對服裝返古這個話題做一番論述。

1.女性服飾制度的建立

服飾的起源在人類發展的早期是出於對自然環境的適應及對身體的保護,隨着人類的生產力不斷提升,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也日益增強,這個時期的服飾的作用更加趨向於裝飾及對圖騰或神靈的崇拜。

當人類從原始的氏族社會過渡到階級社會時,服飾起到了區分不同人的身份、地位、性別、年齡、職業之作用,於是冠服制度也就此形成。我國的冠服制度的完善並最終形成是始於西周,其服飾特點是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即“天人合一”。

西周的統治者以分封制度建國,並制定出一套嚴謹的禮儀來規範天下,其中服飾也納入“禮”的範疇。如天子、諸侯、大夫所着的冕服就是以“上衣下裳”,這種形式代表天和地。

展开全文

2.女性服飾的道德化階段

經歷了東周亂世的“禮崩樂壞”的時期,服飾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態勢,有重華麗的,有重簡潔的,還有崇尚自然的,各地均有不同。直到秦滅六國,兼收各國的“車旗服御”重建一套冠服制度。秦人倚重法家治國,法家講求務實而少浮華,故秦衣特點爲簡單實用。

漢初服飾承襲秦風。到漢武帝時,儒生在政治上獲得主導地位,使得經學興起,朝廷對服飾制度也开始重視。

襦裙穿着時只能露出頭和手,而深衣和袿衣就只能露個臉。這些女服的形式反應出在中國的封建體制下,女性作爲男人的私有財產的真實寫照。這種狀況與經學佔據上層政治主流的事實相應,它將服飾的精神功能與道德觀念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魏晉時期,兩漢的經學崩潰,個性解放,玄學盛行,人們更注重氣質風度,服裝也趨向輕薄飄逸。

這個時期的女裝也發生了較大變化。上衣漸短,衣服貼身;採用分斜襟和對襟兩種領型爲主,开始袒露小部分頸部和胸脯;衣袖要么寬大露前臂,要么細窄而到小臂部突然變寬;腰束圍裳和絲帶,將女性柔美的形象表露無遺。

南北朝時,胡漢文化大交流、大融合,服飾形式也相互滲透,形成一個創新多變的格局。

最爲時尚的窄袖襦身長僅及腰臍,領子形式就有圓、方、雞心、翻領等十余種,領口既大又低,使胸部直接袒露於外。後來更有一字敞开領,使人肩、胸、背全部开放外露。

唐詩中就有不少關於這種着裝的描寫,如方幹在《贈美人》中吟到:“粉胸半掩疑暗雪,醉眼斜回小樣刀。”,施肩吾在《觀美人》中也寫道:“漆點雙眸鬢繞蟬,長留白雪佔胸前。”

除了性感的女裝之外,唐代女子還會穿着男裝和胡服,和男人一樣跨馬出行。這一切,都建立在男女社會地位較爲接近的基礎之上。五代歷史較短,其女服基本與晚唐相似。

宋代是中國女權的一個轉折點,從宋代开始,統治階級就以強化思想控制來從精神上奴役人民。

這個時期,朱程理學在思想界佔據統治地位,因而宋朝時期的婦女受到封建禮教束縛是空前的,有身份地位的女子不能隨意出門,不能參與社交,受到男子的絕對控制,成爲男人的附屬品。反映在女子服飾上也有明顯的變化。

宋代的背子是最常見的,具有代表性的,上至朝廷命婦,下至平民百姓,都有穿着背子的習慣。背子的制式爲對襟,對襟處不加扣系,長度一般過膝,袖口及衣服個邊都有緣邊,下擺非常細窄。

另外在五代宮廷出現的女子纏足陋習,到了宋代社會在中上層婦女中盛行起來。這都是禮教壓迫的結果。

1.明代女性服飾風格的復古

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由於國土廣袤,種族混雜,使得其服飾制度也非常混亂。鑑於儒學在元代上層社會並不受重視,因而禮教對女子服飾的影響也大爲減弱。

明太祖起兵推翻元朝統治後,在服飾制度領域方面提倡恢復漢族文明傳統,廢元朝制度,參考周漢唐宋來制定明朝服飾制度。對於上層社會的婦女服裝,有分禮服和常服,其中的禮服有嚴格的等級制度。

禮服由鳳冠、霞帔、大袖衫和背子組成,鳳冠霞帔造型華美,做工精良,增添着裝者雍容華貴的氣度。鳳冠霞帔开始只能由皇家及朝廷命婦穿着,是身份地位和榮耀的象徵,到後來也允許民間女子作爲出嫁時的裝束。

明代的背子在宋人的基礎上有一些改革的新樣式,其中寬袖背子在衣襟上以花邊裝飾,從領子一直通到下擺;而窄袖背子則在袖口和領子都有花邊裝飾,但領子的花邊只到胸前。

正是由於加上了花邊裝飾,原來露在外面的頸脖和手部被進一步地遮蓋,使得明代的女性着裝比起宋代更爲保守。就連平民穿的水田衣,也採用高領遮蓋的設計。穿着禮服的就更不必說了,在珠光寶氣的光環之下,着裝者只能露個臉。這又回到了漢服的復古風格。

縱觀西周至明朝的女裝變革,在儒學興盛的朝代,女裝的風格趨向嚴密和盡可能減少體膚外露,將女人的形象定義爲嬌小柔弱、具有依賴性;反之,在儒學黯淡的時期女性着裝則是熱情奔放,盡顯女人柔美體態,塑造出具有獨立人格的女性形象。

從兩漢的經學到宋代朱程理學,再到明代承宋代之心學,儒學歷經了一千多年傳承和發展,然而始終不變的是通過禮教,着力爲統治階層營造一個井然的社會秩序。在這個秩序構建的過程中,男尊女卑的思想就一直貫穿其中。

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發現,但凡中國在多民族雜居的時代,女性着裝呈現开放多變的氣象;而在漢族獨大並居於統治地位時,女性的着裝就相對保守。

一旦漢民族脫離了中國統治地位而改爲其他民族入主,其文化優越性和民族自信就會降低,女性服飾與其他各族的交流頻度和融合深度也會得到增加,因而會更具开放性、包容性的風格。

明朝是推翻蒙古人的統治而重建的漢族皇朝,而恢復本族原有的服飾制度是漢人重拾民族自信的一種表現形式。

服飾是人的“第二皮膚”,也是能照見社會狀況的一面鏡子。從明朝女性服飾特點來分析,我們能見到一個亟待復興的民族,也可以看到千百年的封建枷鎖對女性無情的壓迫。

徐靜老師認爲:原始人類爲了突出男女性別的差異,以引起對方的好感並互相吸引,就用衣物來裝飾強調,由此便有了服裝。時至今日,中國女性着裝體現出當今中國社會女權的平等,女性的獨立與自信,以及思想的解放。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服飾簡史》



標題:爲何明朝女性穿漢服只能露出頭和手?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4746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