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解讀】盛世華裳

來源: 博物館世界 發表時間:2024-01-18 16:26:46 熱度:25

導讀: 原標題:【展覽解讀】盛世華裳 長安街上,人流川息,駝鈴陣陣,吆聲四起。仕女們穿着豔麗的流行時裝,挽着高高的發髻,化着精致的妝容;男子們穿着圓領長袍,風流倜儻,甚至高鼻深目的外國友人也出現在人群中;突...

原標題:【展覽解讀】盛世華裳

長安街上,人流川息,駝鈴陣陣,吆聲四起。仕女們穿着豔麗的流行時裝,挽着高高的發髻,化着精致的妝容;男子們穿着圓領長袍,風流倜儻,甚至高鼻深目的外國友人也出現在人群中;突然眼前爲之一亮:一個身材窈窕的女子竟然穿着男裝款款而來,圈粉無數;一陣嘈雜聲過後,一列馬隊姍姍而至,馬背上端坐着盛裝的女子,其高貴典雅的氣質令人賞心悅目......

讓我們走進大唐,走進唐人的生活,看看大唐的富麗華裳!

大唐盛世服飾空前繁榮,服裝的款式、色彩、圖案等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嶄新樣式。

男裝在貞觀年間重訂輿服制以後,开始流行圓領窄袖的袍衫,頭戴軟腳襆頭,腰束革帶,腳穿烏皮長筒靴,偶爾可見的翻領彰顯着對吐蕃等胡服精華的吸取。唐代經濟繁榮,長安成爲了絲綢之路的中心,長安街上外國商人時常出現。

展开全文

這件彩繪胡人俑,深目高鼻,胡髭(zī)濃密,身着翻領胡服,頭上戴的是唐代中原流行的軟腳襆頭,是中西合璧的極好體現,胡服也曾在長安的貴族子弟和婦女間流行。

唐代女子服飾是中國古代服飾史上最爲絢麗、最爲華美的。提起唐代美女,人們第一印象就是非常豐腴的形象。但實際上,初唐的審美仍承襲魏晉遺風,崇尚以瘦爲主的纖細窈窕之美。

如館藏綠釉仕女俑,窄袖、短襦、長裙、半臂、披帛成爲唐代時尚界的寵兒,披帛有的是搭在兩臂上的,有的是一端固定於裙腰上,另一端搭在手臂上,如館藏彩繪仕女俑,披帛的作用類似我們今天的絲巾。初唐的這種服裝樣式承自於隋代,改變了中國傳統的寬袍大袖的服裝形式,开啓一代新風,更加襯托了女子的婉約綽約。

盛唐以後,由於國力的強盛及楊貴妃的時尚引領,唐代女子开始以胖爲美,胖美人成了唐代美女的標籤,服裝的樣式沒有太多的變化,但爲彰顯貴族氣質,开始變得肥大,寬袍大袖重新登上了T台,館藏彩繪仕女俑完美地體現了這一點。

大唐盛世,开放包容,女子的地位很高,女扮男裝的形象多有出現,這件唐代彩繪仕女俑身着唐代男子流行的圓領袍衫,腰束帶,頭部高高昂起,有一種天生麗質難自棄的傲驕神態。

女子騎馬在唐代的貴族婦女中流行,這件泥塑彩繪仕女騎馬俑完美地呈現了貴族婦女的品質生活,女子妝容豔麗,身着紅色白團花短襦、條紋長褲端坐於馬背上,馬也高大肥壯,顯示大唐盛世的風採。條紋褲流行於初唐,當源自於西亞,彰顯了東西方文明的交融與互鑑。

唐代女子的發式花樣繁多,早期和中後期流行的發式也不同,有單刀半翻髻、雙髻、倭墮髻等,有的發髻上裝飾黃金飾品。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仕女的化妝,館藏這件泥塑彩繪仕女俑頭像是目前發現的妝容最爲精致的一件,圓潤的面頰、白晳的膚色,畫着精細的分梢眉,長長的細細的眼角上挑的眼睛,高高的鼻梁、櫻桃小口。額頭裝飾着花鈿、眼角兩邊斜紅、嘴角兩邊裝飾着面靨,有一種丹脣未啓笑先聞的感覺。木蘭詞有“對鏡貼花黃”,說明裝飾的花鈿是貼上去的,不是畫上的。這件仕女俑是典型的唐代貴族美女形象。

最後,我們再來欣賞一場大唐的歌舞秀——彩繪樂舞俑。舞蹈俑面容俏麗,身材窈窕,舞姿曼妙,長袖飄曳,上身着綠衫短襦,下身着紅白相間的條紋長裙,梳着唐代早期仕女流行的雙髻發式。其身後六位手持不同樂器的奏樂女子,坐於氈毯之上,長裙曳地,她們手中或持篳篥(开八孔的管樂)、或擊盤鞞、或持瓷瓶、或擊鼓,她們神情專注,似陶醉其中。置身其間,仿佛給人一種聽到樂音婉轉、看到水袖輕揚的來自千余年前的歌舞場景。

唐代樂舞發達,宮廷樂舞分“坐部伎”與“立部伎”兩種,堂上坐奏爲“坐部伎”,技藝水平相對較高,演奏人數一般爲三到十二人,以歌頌帝王功德、祝愿君主千秋萬歲爲內容,形式華美,追求的是一種優雅;堂下立奏爲“立部伎”,演奏人數可達上百人,追求的是氣勢,場面的宏大。

坐部伎、立部伎這種形式的出現,大約始於隋代,如河南安陽隋張盛墓就出土了八人組成的樂舞俑,坐部伎與立部伎經過唐太宗、高宗、武則天等的發展,到了唐玄宗時期“坐、立部伎”才發展得最完備並正式命名。因而這組唐初的樂舞俑應是“坐部伎”確立的前身。

文字 | 孫傳波

排版 | 王炫壹

審核 | 韓曉潔



標題:【展覽解讀】盛世華裳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4544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