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城市更新丨每個當年的區縣青年,內心都有一條美專校街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1-17 08:59:40 熱度:17

導讀: 生活在重慶這個城市中,其實很容易忽略很多東西。 一條小巷,一面崖壁,一個路口,一座雕塑,一部扶梯、一家老廠……在重慶業已成爲網紅之地的今天,這些在網絡世界或者遊客眼中被追逐被熱捧的所在,卻在本地人眼...

生活在重慶這個城市中,其實很容易忽略很多東西。

一條小巷,一面崖壁,一個路口,一座雕塑,一部扶梯、一家老廠……在重慶業已成爲網紅之地的今天,這些在網絡世界或者遊客眼中被追逐被熱捧的所在,卻在本地人眼中只是日常。

美專校街正是這樣一個“寶藏男孩”。

這裏所承載的,是母城渝中甚至重慶的藝術過往,在過去的百年之中,美專校街不止一次地在重慶甚至中國藝術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民國時期的上清寺

但美專校街又是雲淡風輕的,這種情緒甚至一直影響到所有生活在這裏的人,他們仿佛從未記起自己生活着的這片土地上曾經有過如此的輝煌和光榮,他們只是平靜地在這裏生長,偶爾有外來者經過,在和他們交談時,他們嘴裏才不帶一絲煙火氣地說,是呀,這裏曾經與內遷的武昌藝專和國立藝專並稱爲“大後方三大藝術教育學府”;“川美油畫之父”曾經每天在這條街上上下行走……

對於出生在七八十年代重慶區縣青年人來說,這裏卻是當年的起點。

走進重慶主城的起點。

或是走向世界的起點。

展开全文

起點和起點

1933年9月,民生公司創辦人盧作孚及社會事業家何北衡等人合資創辦了重慶市公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抗战前夕,公交站點發展到24個,其中一站的名字叫做“上清寺”,相鄰的是“美專校”。

起初營業車輛只有1輛,公司資金5萬元,客車爲產自德國的一輛奔馳牌柴油客車,

營運线路爲曾家巖至七星崗路段,這是重慶第一輛公共汽車线路。

所以,這裏正是當年“西南美專”的所在地。

但正如站名一般,有校無街。

在渝中區牛角沱公交車站入口處,下水道井蓋是民國時期制造的,直徑約30釐米,

井蓋上印着繁體的“重慶市下水道”和“中華民國XX年制”字樣。

1936年,學校周邊商人开設商鋪,已經形成半邊街。事實上,也正是因爲“西南美專”的建街闢市,故這條街道得名爲“美專校街”。1940年,美專校被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徵用,市政拓寬路面,美專校街正式成形。

建國之後,牛角沱樞紐站就設在美專校街的下端。

那是從周邊區縣,甚至更遠的地方,進入主城的起點。

也是從主城回到家鄉,踏上歸途的起點。

滿滿的儀式感

正如前文所言,牛角沱樞紐站是那個年代通往區縣的主要站點,送人出城,一般送到這裏就揮手作別,進城的人也在這裏走下數個小時的長途汽車,整理下行李衣冠,歇上一口氣,再登上市區內的公交車,去向要去之處。

這便有了“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味道,只可惜當年的重慶城沒有李叔同。

這個站,去合川、長壽……好幾條路线,沒有准確的發車表,坐滿就走,這是許多區縣青年進城的第一站,他們也在這裏下車,走出這條巷子,望向密密麻麻的車流,在這裏留下他們對重慶的第一印象。公交總站也在美專校街上,如果想要在重慶求學或打工,無論是暫居還是定居,老鄉就會告訴你,下了車別走,先去辦一張月票——全市唯一的月票單位。

要懂進城的派頭、躊躇、迷茫和緊張,才懂這第一眼的美專校街。

這裏的小店也因此而生,面館、炒菜、早點,甚至當年的招待所,在這條不長的小街上鱗次櫛比,對剛剛從家鄉花了數小時行程走到此處那些離鄉別井的行者,或者即將回到遼遠的故鄉踏上歸途的遊子來說,這一頓美專校街的飯也算滿滿的儀式感。

有一種隆重叫做進城,有一種悽涼叫做離鄉。

第一眼美專校街

1997年,銅梁高考生小張考上當時還叫西南師範大學的“西師”。

報名那天,他提着紅藍相間的塑料蛇皮行李袋,從銅梁坐大巴到菜園壩,再經熱心渝中區市民指路坐上皇冠大扶梯。

走出扶梯的那一瞬,熱浪滾滾撲面而來,驕陽似火,路人穿着小吊帶和短褲掠過,高樓鱗次櫛比,富安百貨的玻璃幕牆炫目刺眼。

沿人行道慢慢順坡而下,就是第一站,美專校街。

美專校街裏頭,就有他要去501大巴站,他得去那裏乘坐大巴,搖晃3個小時,經過雙碑、井口的老路,才能去北碚。

別的不說,當年西師西農有多少學子,就有多少人穿過這條街,坐上這趟車。

那時候的美專校街比現在窄很多,最窄的地方,甚至三五個人都無法並排走;它的房子也舊一些,有點灰撲撲的;它的樓下有些小鋪子,門臉要小一點,一看就能放心進去坐一坐、喫點東西,不太會有雪糕刺客或者別的刺客……總之,它看起來就很安全。

穿過這條街,501大巴穿樓而過,世界忽然變得嘈雜而鮮活。

大巴是機場的唯一選擇

這裏也是直轄後許多外地青年來直轄市打工的第一站。

至今,美專校街路口立着一塊警示防盜的牌子,在沒有輕軌也沒有“曹操”“滴滴”的年代,牌子還是那個牌子,卻有不同的內容,那上面寫着“民航大巴”。直到民航大巴取消運營,拆了杆子不好修復路面,才換成了警示標語。

1995年,江北機場航站樓前的機場大巴正在轉載乘客

機場高速路是重慶最早的高速路,1989年通車,不過,真正去機場的人,早些年並不多。直至2001年3月後,中國民航總局宣布,在包括重慶在內的7條航线上开始實行多等級艙位,票價放开,明折明扣。打折开放後,票價格逐漸親民,遠在幾十公裏之外的機場就有了交通需求。去機場的公交車少,還不一定好擠,打車動輒上百,又沒有輕軌。民航大巴應運而生,這種幹淨整潔、一人一座的“機場專线”“機場大巴”先由機場運營,檔次顯而易見高於其他車輛,2016年3月18日,重慶機場集團與重慶公交集團共同籤訂《重慶機場地面客運業務合作框架協議》,機場大巴納入公交公司。在2012年重慶軌道交通3號线貫通之前,以美專校街爲起點和終點的民航大巴站,是機場到主城幾乎唯一接地氣的路线,親友接送選擇在這裏,比去一趟機場要務實。

2016年4月3日,上清寺,市民排隊登上前往機場的大巴車

美專校街就是重慶人眼裏機場的起點:本地懷着憧憬的“北漂”“滬漂”在這裏告別親友,來直轄市碰運氣的異地青年在這裏下車,忐忑地开始轉動命運的齒輪。

對於那一個年代的重慶,美專校街見過比教堂和機場更多的親吻和眼淚。

大城市裏的小地方

2008年的一個冬夜,25歲的小陳從上海被派駐到重慶分公司。其實她並不开心,可以總部,何必分部?

飛機落地的時候已是晚上十一點半,按要求,機場大巴全時段、無縫銜接、按需服務空地運輸,經歷40分鐘,機場大巴將她送到美專校街,凌晨的在一個小酒店入住。

第二天清早,樓下支起包子鋪,她第一次喫到重慶小面和油茶,早點攤的煙氣和重慶冬天呼吸的白煙交織在這條短街裏,短街似乎一眼望得到頭,但她看到了美專校的校門,又看到那些小超市的胖老板娘怡然自得的神情,有個瞬間她覺得這裏跟她喜歡的上海有某種契合之處:歷史和市井,文化和凡俗,淡定地捏在一起。

一晃十多年,當年暗暗咬牙發誓要奪回陣地的小陳已經在重慶結婚並育有兩個女兒,當年緊張,就在一見鐘情的美專校街买了便宜的二手老房子,沒想到竟然是人民小學的學區房。老大求精中學,老二人民小學,爲了孩子,小陳已在小兩居裏定居到四十歲,人生中最重要的時段交給了美專校街。

那時候的天後田震唱道:“我想超越這平凡的生活,注定現在暫時漂泊。”

美專校街卻是這樣一個讓人沉溺於平凡生活的,大城市裏的小地方。

第一眼重慶主城

那些歷史的華彩朦朧而斑斕,如今,上清寺沒有寺,美專校街沒有校。街道上的人們也不再是學生和教師,而是繁忙的上班族、遊客和居民。然而,美專校街仍是重慶的一個重要地標,它是人們在這座城市裏的第一站,也是他們對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

新的建築興起,老房子逐漸消失,但這條街依然保留着它獨特的魅力。走過美專校街,都會感受到這裏特有的氛圍和歷史的沉澱,往昔的風雲和故事似乎並沒有那么驚心動魄,但又是什么力量抵擋住歲月的衝刷,讓一個名字在口口相傳中流了下來呢?

是冥冥中那一段濃縮着重慶歷史的跌宕,還是這三十年裏,在美專校的樞紐站、大巴起點,留下數不清的人們的,第一眼重慶主城?

總編輯/丁政義

副總編/余滿生 責編/宋國萍

特約記者/石雪蓮

編輯/金鑫 校對/孟佳

來源/蓮二爺城事研究所



標題:重慶城市更新丨每個當年的區縣青年,內心都有一條美專校街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4517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