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美食:刷上糖衣的滷味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1-15 09:01:38 熱度:15

導讀: 特產店裏的蝦籽鯗魚不可信任,可是並不意味着蘇州的老店都沒好東西。比如說滷菜,我就覺得觀前街老店之一陸稿薦的比一般餐館的都要好:好在味道家常,有一種大鍋大竈才有的特殊的肉香,不是餐館裏那么精致的味型,...

特產店裏的蝦籽鯗魚不可信任,可是並不意味着蘇州的老店都沒好東西。比如說滷菜,我就覺得觀前街老店之一陸稿薦的比一般餐館的都要好:好在味道家常,有一種大鍋大竈才有的特殊的肉香,不是餐館裏那么精致的味型,聞起來就有食欲。這也是蘇州的典型年貨,去到陸稿薦买些醬鴨、醬肉,一直是蘇州人典型的過年消耗。朱龍祥一語道破,餐館裏的滷菜,是酒菜,陸稿薦做的,是下飯菜,當然不同。新聚豐每天燒30只滷鴨子,每天賣光。“我選的是太倉麻鴨,不大,3斤左右,都是當年的。回來先用鹽抹在皮上去膩,然後放在自己燒的老滷裏燒,裏面有紅曲粉,還有桂皮、茴香什么的,取香取色。這個滷,和陸稿薦最大的區別,就是比較淡,下酒啊,不能那么鹹。”

喫了朱龍祥的滷鴨,覺得確實甜鮮。不過並非所有的蘇幫餐館都做得好,另一家以蘇幫菜著稱的老店,上來的滷鴨,皮下脂肪特別膩,加上冷了,一股腥味。主要還是因爲餐館什么都要做,滷菜只是其中一味,不能全身心投入,所以會稍有遜色。而陸稿薦專門做滷菜,肯定有自己的一套辦法。不過,聽說陸稿薦現在也有加工廠在郊區,心裏有點懷疑:太多的老牌店,工廠化後,質量都大爲下降。因爲要做什么冷凍啊,真空啊——流水线產品的口感肯定大打折扣,不過還是去了遙遠的加工廠。進到車間裏才恍然大悟:這哪裏是工廠啊,就是個傳統鄉村大廚房啊。

雖然是工廠化的外牆和設置,可是整個廚房還是老式得很:地上的油膩幾乎能滑倒人,擺滿香料的櫃子讓人覺得壯觀,至少有十多種組合的香料配方,豆蔻、黨參、山奈、茴香進行了極其復雜的排列組合,有的做滷鴨,有的做五香滷肉,有的專門做牛肉。豬有豬的,牛有牛的,紋絲不亂,滷肉的香料又分成幾種,叉燒和醬肉自然有別。大竈還是老式排列,每個竈口上罩着碩大的盆樘,這是蘇州傳統的老滷菜店才有的寶貝——看着類似於沒有底的木制洗腳盆,可是陸稿薦張副總說,這個比起木盆可難多了,因爲不僅要整齊不漏水,還得和竈上大鍋的尺寸正好相匹配,不能在煮的過程中泄氣。盆樘的作用,正是要讓滷菜的時候,整個熱騰騰的氣息在鍋中盤旋,形成一個對流小環境,讓整鍋滷菜更加酥香。“這個東西不便宜。”木頭制作的盆樘,一個要500元。蘇州城裏的翁姓老木匠已經80多歲了,做一個要費上幾天工夫,像是制造手工藝品。

展开全文

陸稿薦每天進口新鮮的貨物,豬是太湖豬,基本上屬於傳統豬種,一年左右生長期,肉質飽滿。鴨子過去用的是婁門大鴨,現在那裏已經沒有農田了,於是全部用江蘇射陽的散養鴨,“味道不如從前好,可畢竟是跑步的鴨子,瘦肉多”。最關鍵的是每個竈頭上的老湯,滷菜店講究百年老滷並不是一句虛假的話:“我們從蘇州城搬家到這裏,都沒有停過爐子,老滷需要每天加新料熬煮,這點內行都知道。”老滷裏面很出人意料的是沒有糖。“糖多了粘底,但是不代表我們的滷味不甜。這也是我們的特點,滷好的鴨子,我們用熬焦的麥芽糖在外面上一層糖稀,這樣外面甜,裏面鹹,層次分明,而且外觀漂亮,出來是琥珀的顏色。”即使是工廠化的老店,可是信奉的還是傳統的規矩,按季節做滷菜。比如說醬汁肉就是春天做的。“那是和黃天源的青團一起上市的,清明時節,也確實有很多人买回去在家做搭配,一紅一綠,敬祖先,也飽自己的腸胃。”過了“五一”,這個產品就下市了,因爲會油膩。

到了夏天,糟鵝上市,夏季結束下台。9月开始,五香醬肉和醬鴨就出台了,一直賣到春節。相比起春天濃豔的醬汁肉,這個滷肉的顏色是麥芽黃,顏色偏淡,可是香味照舊濃鬱。等到秋冬新米上市,用霜打的青菜和五香醬肉燒菜飯,是蘇州的一道節令享受。“肉切了放在飯上,焐一會兒,喫的時候拌勻,特別暖香。或者切指頭大的小塊燒豆腐,是冬天最家常的菜餚。”而滷鴨,則是蘇州人過年的必需品。不同於飯店的滷鴨,他家的鴨子,肉頭筋道,外面有輕描淡寫的甜味,也並不像說的那么鹹。相比起飯館的那種酒菜,這種鴨可以空嘴喫,是饞人的恩物,滿足大塊喫鴨肉的欲望。說起來,陸稿薦幾乎沒有什么祕訣。“都是家常味道,不過流傳下來幾百年了,也就成爲蘇州人味道系統中不可缺少的東西。”他們不做真空或者冷凍食品,“我們研究過,冷凍那種需要快速加工,常常是十幾分鐘就把食物做熟了,那樣下來,不管豬肉、牛肉還是鴨子,都是一個味道。多賺點錢,但是食物的質感沒有了,沒意思了。”

不過說完全沒有祕訣也不對,陸稿薦還是有自己的祕密。這家百年老店最早得名,與一個傳說有關:據說呂洞賓在寒冷中化身乞討者,被店家收留,清晨用自己墊的草墊子塞在竈膛裏,使這家的滷菜味道上佳。所以現在每逢傳說中呂洞賓到蘇州的四月十四日到十六日,大廚房燒滷菜的時候,會把鴨子、肘子和豬頭放在一個竈頭上燒煮。這么煮出來,味道會特別濃。“據說當年就是這么燒的。”“這個對。”華會長說,當年祖傳燒鴨,就一定要放豬肉皮,讓肉的味道和鴨的味道中和,從前他所工作的松鶴樓燒滷鴨面,由一位老師傅掌握百年老滷,不許別人嘗,裏面就有這樣的東西。當年松鶴樓做的這碗面,有人半夜起牀,從遙遠的蘇州鄉下進城,就爲喫這一口。不過,現在這面已經停做了。不過似乎不用爲蘇州人擔心,他們對時令和傳統,有着自己的天然熱愛,很多食品似乎都能夠輕易地恢復出來。



標題:蘇州美食:刷上糖衣的滷味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4471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