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01-02 01:00:01 熱度:18
廣西省府的爭議自晚清以來就一直存在着。桂林因其歷史悠久的省府傳統而堅持主張在這裏設立省府;柳州憑借其工業基礎和地理位置成爲了一個不錯的選擇;甚至梧州,一直希望能夠和廣東一起過的城市,也因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展露過頭角。但最終,南寧作爲一座位於西南的城市成爲了廣西的省會。
那么是什么讓廣西的省會之爭如此激烈,又是什么原因讓南寧最終勝出呢?
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廣西省會遷移背後的故事。
廣東獨大,廣西百花齊放。
廣西進入中央王朝視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時期。秦皇北上築長城、南下平定百越,在今天的梧州、柳州、桂林、玉林、河池、南寧等地設立了桂林郡,开啓了廣西作爲一個西南行政概念的歷史。
廣南路從宋代开始使用“廣西”之名。當時的宋廷將廣南路分爲東西兩路,其中廣南西路大致管理現在廣西的區域,簡稱廣西。
然而,廣西的开發歷史始終與桂林郡聯系在一起,這使得桂林人對成爲省會有着最爲久遠的歷史依據。但實際上,古代桂林郡的治所位於今天貴港市的郊外,與現在的桂林市相距甚遠。之後廣西的治所幾經遷移,基本趨勢是向東北移動,以便接洽來自楚地和廣東漢族的經貿活動。今天的蒼梧縣、臨桂縣等地都曾作爲廣西地區的治所存在。
直到明朝洪武年間,廣西布政使司才落戶桂林府,此後五百多年沒有再發生過變化。
明清兩代的統治者選擇桂林作爲省府主要出於對西南邊民的控制考慮。對來自北方的統治者來說,西南地區民族衆多,民情難以理解和掌控。如果將省府設在廣西更中部的位置,漢族軍民將被壯族、瑤族等民族包圍。一旦民族矛盾激化,當地漢族難以自保,中央也無法及時救援。
而桂林正好位於湘桂走廊上,控制桂林能確保填充邊地的漢族軍民得到充分的補給和保護。如果西南發生民變,桂林也能成爲少數民族進入楚地前的一道屏障。歷史也證明了當時統治者的考量。宋代曾發生交趾(越南)屠殺邕州(今南寧崇左等地)邊民的事件,明代則有所謂的“瑤壯之禍”,需要動用“殫天下力而後鏟平之”。在當時的人口管理水平和自然开發水平下,選桂林作爲省府是最明智的選擇。
然而在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中,桂林的省會地位开始受到質疑。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兩廣總督岑春煊和廣西巡撫林紹年上表請求將省會遷至南寧,以加強對法屬越南的邊界防御。盡管清政府沒有同意這一請求,但同意將廣西提督府遷至南寧,這的確動搖了桂林的絕對統治地位。
清朝倒台後,控制廣西的老桂系軍閥陸榮廷極力主張將省會遷至南寧,甚至煽動邕桂兩地議員互相爭鬥。最終,他憑借武力“請到”南寧大批議員,並獲得中央政府的事後批准,結束了桂林作爲省會的歷史。
隨後廣西省會在南寧和桂林之間搖擺不定。直到新中國建立,由毛主席和葉劍英主持,南寧最終確認爲廣西省省會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
南寧接過桂林,成爲廣西之首,這讓桂林人感到不滿,他們不禁要問:憑什么?
是啊,憑什么呢?
傳統觀點認爲,南寧動搖了桂林的省會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清末民初地方勢力之間的明爭暗鬥。每個上台的政治人物都想將好處帶回家鄉,造成了廣西省會無法確定的尷尬局面。
然而,人情鬥爭只是省會遷移的表象因素。經濟實力和時代需求的變化才是城市長期興衰的真正原因。南寧在近代化過程中逐漸取代了桂林,原因有很多可以從農業、交通、工商業、軍事、行政等各個角度進行分析。
桂林受到漢文化的輻射時間更早,從秦漢時期开始接受來自楚地的先進農業技術。直到清末,桂林仍然是廣西的農產品大區,擁有全省最高的糧食產量。然而,隨着清政府民族政策的改變,傳統的土司制度逐漸讓位於更明智的民族融合和共同开發,廣西西南部少數民族聚居地的農業生產能力發生了巨大變化。
關於交通方面,南寧和桂林各有優勢。桂林在省外交通能力方面較強,北上可經由靈渠-湘江-洞庭湖-長江-京杭運河到達京津地區,或逆流而上溯漢江到達關中地區。
然而,桂林省內的水路能力有限,盡管可以通過梧州中轉到達最遠的左右江流域,但需要逆流而上。南寧在省內的交通能力更強,向東可經由邕江-鬱江-潯江到達梧州,向西可溯左右江到達百色、崇左,而東北方向的柳州和桂林也可通過水路中轉到達。遺憾的是,南寧附近連接其他省份的水系是經濟較爲落後的雲貴地區和古代中國的附庸越南。
在工商業方面,桂林由於起步較早,直到晚清仍沒有現代化的經濟起色。相比之下,南寧自光緒二十七年成爲开放口岸以來,很快形成了新的工商業體系,被稱爲“執廣西手工業之牛耳”。
根據廣西師範大學林遠洲的統計,到1930年代,邕桂兩地的農產品、工商業規模如下表所示,南寧的經濟規模已明顯超過了桂林。
在軍事方面,桂林對桂西南的控制能力較差,一旦越南發生變化,通常救援不及。將軍事中心遷至南寧,可以更好地應對龍州等地的變化。但軍事優勢也不能一概而論。抗战時期,李宗仁、白崇禧曾以日軍航母編隊泊於廣州灣,地面部隊可從欽廉一线登陸直撲省會南寧,艦載機也可提供空中支援這一理由,將省會遷回桂林。
政治因素更具綜合性。在古典農業時代之後,海洋和外貿逐漸成爲經濟發展的引擎。位於內陸的桂林離海岸线較遠,對東南亞鄰國也不熟悉,很難承擔起近代化以後的省會職責。
而南寧既靠近海洋,又能參與越南事務。廣西的开放口岸欽廉隸屬於南寧,從此南寧的海洋價值得到凸顯。中國-東盟博覽會和自貿區的开闢需要一個靠近東南亞的省會來完成,如果廣西首府不是南寧,則這一優勢可能會被昆明奪走。這兩個方面或許是當年毛主席力主南寧作爲省會的原因之一。
柳州作爲第三方參選者,也有機會爭奪廣西省會的位置。柳州在民國後崛起爲工業城市,作爲新桂系建設模範省的窗口,投入了大量資金和人力。柳州在1930年代擁有廣西第一路魚峰路、廣西第一會展中心,甚至制造了廣西第一架战鬥機,成爲備受關注的重鎮。
解放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柳州憑借其工業基礎仍保持着超過邕桂兩地的經濟總量和增長速度。柳州的公路系統也成爲外省進入廣西腹地的唯一通道。建國後,張雲逸還向毛主席抱怨過每次從北京或廣州开會回南寧要在柳州轉乘汽車。可見柳州在交通樞紐地位上的重要性。
然而,1949年底廣西省委成立時,有人提出柳州應該成爲省會。這一意見一直被保留,但在毛主席的巧妙駁回下,柳州方案再沒有被拿出來討論。
在廣西的省府爭奪中,曾經作爲廣西經濟第一強市的梧州也有機會競爭。梧州作爲廣西主要水系西江的匯聚地,佔據交通方便的優勢。
然而,梧州的位置太偏僻,對桂西南的控制力與桂林相差無幾。其經濟影響力很難擴展到邊境地區,所以並不是地理上的最佳選擇。此外,梧州通行粵語,具有粵語文化的特色,對桂地一直沒有太多認同感,所以很快退出了省會的競爭。
其他支持桂林或柳州方案的城市如貴港、玉林、來賓等與南寧抱團。整個省會爭奪的過程非常復雜。
近代以來,廣西省首府之爭涉及民族治理、邊防軍事、經濟發展、人情疏近等多方面因素,是觀察近代廣西的一個重要窗口。邕桂兩城的競爭,以及柳州、梧州等各具特色城市的參與,使得廣西在過去一百年裏變得熱鬧起來。
然而,既然局勢已定,各城市不應再就一個名分問題爭得面紅耳赤。只要南寧能發揮省內經濟龍頭的作用,在中國-東南亞新格局中扮演好中流砥柱的角色,那就是一個好的省會。桂林、柳州等城市可以繼承先輩的光榮傳統,創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明天。
標題:廣西爲什么總喜歡換首府?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4177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上一篇 : 廣東符氏總會籌委會在茂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