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新沂:大運河畔 古鎮新顏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12-29 09:00:00 熱度:16

導讀: 楊維瓊 京杭大運河流入江蘇後,在徐州新沂的駱馬湖邊拐了一個彎,窯灣古鎮臨水而生。 因水位北淺南深,這座枕河小鎮,成爲京杭大運河的水旱碼頭和貨物集散中心。運河中的淤泥,也變成了燒磚的原料,形成一座座窯...

楊維瓊

京杭大運河流入江蘇後,在徐州新沂的駱馬湖邊拐了一個彎,窯灣古鎮臨水而生。

因水位北淺南深,這座枕河小鎮,成爲京杭大運河的水旱碼頭和貨物集散中心。運河中的淤泥,也變成了燒磚的原料,形成一座座窯場。“哪裏灣?”“窯上灣。”南來北往在此歇腳的船商與河上人家一問一答之間,窯灣之名由此得來。

如今,2482畝的窯灣古鎮景區,以一條“S”形老街,串聯起充滿運河文化內涵的古碼頭、民居、街道和店鋪,在守正中煥發新活力,成爲江蘇省首批20個“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示範項目、“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

山西會館的古槐。人民網 楊維瓊攝

古鎮煥新

據地方志記載,明清時期,晉、徽、蘇、閩等全國八大商幫匯集窯灣設立會館,十省設有商業代辦,商號作坊360家,錢莊當鋪28家。

從窯灣古鎮西門入,便是山西會館,一棵古槐迎風而立。館外青磚灰瓦、飛檐翹角,館內,戲台、關帝廟、三晉風情園等古色古香,後院的三晉別院主題客棧還原布置了山西炕牀。

“山西會館歷經百年,曾擴建也曾衰落,2011年在原址基礎上進行了修繕復建,次年作爲晉商文化旅遊景點對遊客开放。”窯灣古鎮的工作人員介紹,山西會館是明朝末年开泇通運後,晉商來到窯灣經商而修建。

出山西會館東門不遠,是吳家大院,也是古鎮裏最大的宅院,其建築採用明式的磚木結構,沿襲了福建沿海的建築風格。過了璧照往後走,地勢便有輕微幅度下沉。“四進院落整體前高後低,出門的時候就要向上邁,也就寓意着步步高升。”工作人員說。

2006年時,京杭大運河成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窯灣明清古建築群被劃入保護範圍。謀劃兩年後,新沂駱馬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成立,全面展开窯灣古鎮的保護开發工作,並於2012年創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復建各景觀景點,原則是尊重歷史、修舊如舊。”大運河窯灣古鎮文史研究工作者錢宗華介紹,“城內每一處古跡,我們都要進行嚴謹的核實,尋訪了很多從小就生活在古鎮裏的老人,再結合史料記載,一點一點保護开發。”

展开全文

如今,當地已復建了吳家大院、趙信隆醬園店、窯灣民俗史話館等20多處景觀景點,建設運營了窯灣船菜館、窯灣味道特色小喫美食集聚區、龍舟驛客棧、三晉別院客棧、運河商都酒店,提升了景區的食宿接待能力。目前,古鎮已初具規模,擁有3條商業街,200余家店鋪,近3年平均遊客年接待量約220萬人次。

張大志在唱運河大鼓。人民網 楊維瓊攝

文化交融

南來北往的船只在此停歇,南北文化也在此碰撞交融。運河沿岸,戲曲聲悠,古鎮裏運河大鼓、民俗表演館、柳琴戲小劇場、揚琴說唱,無一不是窯灣古鎮南北文化碰撞延續的火花。

吳家大院往東,是生產甜油的趙信隆醬園店,黑漆金字匾歷經百年,留下了歲月的痕跡。還未入門,一股濃鬱味道就已經鑽入鼻腔。從廣西桂林來看望遠嫁女兒的王女士,頭一次見這種場景,驚嘆“這么大院子滿當當擺的全是醬缸”。

甜油,與綠豆燒酒和桂片糕並稱“窯灣三寶”。過去,船上的人們從駱馬湖就地取材,用鮮美的魚蝦蟹鰻、水藕菱角等烹制出簡單的飯菜,再添上一勺窯灣特制的甜油,便美味無窮。窯灣船菜吸收了淮揚菜、福建菜等多種菜系的優點,聲名遠揚。如今,漁民雖然退捕上岸,但窯灣船菜的魅力不減,不僅在古鎮內成爲招牌,也在徐州、宿遷等地打开了市場。

“梆打三更滿街燈,恭候賓客腳步聲,四更五更买賣盛,十裏能聞市潮聲。”這歌詞描述的是“夜貓子集”的場景,唱詞的張大志是土生土長的窯灣人。錢宗華介紹,“夜貓子集”最早因商船夜泊晨航,當地農民披星戴月,趕集出售農副產品。如今,復原後的“夜貓子集”,不僅是一個集市,更是一座小型的“博物館”,已經成爲遊客熱衷的打卡點。

紅色,也是窯灣的底色。在窯灣鎮許樓村,3棵樹齡達百年以上的柿子樹,見證了宿北地區第一個黨支部的誕生。1946年,華中野战軍主力北上與山東野战軍會師蘇北後的第一战宿北大战在這裏進行。走入淮海战役窯灣战鬥紀念館,堰頭追擊战、窯灣圍殲战、運河西岸阻擊战等過往歷史一一呈現。

新沂市市長李勝表示,窯灣古鎮作爲具有1400多年歷史的運河古鎮,凝聚着大運河文化的精髓,要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窯灣核心展示園建設爲契機,強化窯灣人文歷史、宣傳推介,打造大運河畔新的景點名片。



標題:江蘇新沂:大運河畔 古鎮新顏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4102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