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12-21 00:50:30 熱度:65
加倉!外資連續三個月增持境內債券,11月淨增持規模刷新歷史次高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李明會 冉學東 北京報道
跨境資金流動持續增溫。
日前,來自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外資淨增持境內債券規模達330億美元,爲歷史次高值。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境外機構連續三個月增持我國債券。
今年以來,外資累計淨买入人民幣債券已超1.3萬億元。展望後市,多位業內專家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外資有望繼續加大對人民幣債券的購买力度。
11月外資加倉境內債券創歷史次高
中國債券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正越來越強。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日前表示,證券投資項下外資總體恢復淨流入,外資配置人民幣債券意愿持續提升,11月外資淨增持境內債券規模達330億美元,爲歷史次高值。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外資連續三個月淨流入。今年9月,外資淨买入189億元人民幣債券。10月,外資增持人民幣債券規模達423億元,創下過去4個月以來新高,淨买入規模超400億元。
此外,分券種來看,外資對國債、政金債以及同業存單的持倉規模都在提升。今年9月,境外機構對同業存單增持351億元,對地方債增持1億元;10月,境外機構分別增持國債、政金債以及同業存單124億元、292億元、58億元;11月,國債成爲外資增持的主要券種,增持規模達1128.1億元。同時,境外機構還分別增持了494.7億元的政金債以及867.5億元的同業存單。
另一方面,參與中國債券市場的境外機構投資者持續增加。
截至11月末,共有1115家境外機構主體入市,覆蓋了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542家通過直接投資渠道入市,819家通過“債券通”渠道入市,246家同時通過兩個渠道入市。
“現在有一種流行說法,‘外資正在快速撤離中國’,從數據上我們不難看出,這種說法並不准確。”獨立貓頭鷹宏觀研究員張竹然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表示,“外資可能在撤離A股,但是對於中國債市卻持續流入。”
不過,外資對中國債券的投資也是具有波動性的。在今年前9個月中,境外機構有5個月減持、4個月增持人民幣債券,至9月末,外資持有人民幣債券規模較年初減少約2000億元。
爲中國經濟投出“信任票”
境外機構緣何持續“加碼”中國債券市場?
市場普遍認爲,影響外資投資中國債市的主要因素有中美利差、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和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基本面。
張竹然分析表示,外資看好中國債市主要出於兩個原因。“今年以來人民幣快速貶值,人民幣資產的估值處於一種更加便宜的狀態,目前也是买入的好時機,另一方面,外資預期中國在未來會持續降准降息,守住經濟的基本盤,穩住樓市、債市,並將長期維持低利率。”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則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表示,外資持續“加碼”中國債市既與境外投資者的投資需求、避險情緒息息相關,又離不开中國相關政策的利好。“一方面,隨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金融市場的开放,越來越多的境外投資者希望進入中國市場進行投資。人民幣債券作爲一種低風險、高流動性的投資工具,成爲了一些境外投資者的選擇。另一方面,近年來全球政治和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一些境外投資者可能出於避險情緒的考慮,選擇持有人民幣債券作爲資產組合的一部分,以降低風險。”
柏文喜補充道,中國政府一直積極推動金融市場的开放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來吸引境外機構投資人民幣債券。“這些政策支持也可能爲境外機構提供了更多的投資機會。”
展望未來,境外機構連續“加倉”中國債市的勢頭有望延續。
“隨着美聯儲加息預期的結束,美元指數也可能有所回落,這利於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也有利於中國央行進一步开啓貨幣寬松,從而創造出債牛的大環境。”張竹然如是說。
柏文喜表示,“隨着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和金融市場的進一步开放,預計境外機構將繼續加大對人民幣債券的投資力度。”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祕書長、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工程執行主任袁帥亦持相同觀點。
他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外資對人民幣債券的投資可能呈現出以下幾個趨勢:一是投資規模將持續擴大,隨着境外機構對人民幣債券的認識加深,其投資意愿將不斷提高,投資規模也將逐漸擴大;二是投資品種多樣化,除了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等傳統品種外,境外機構也可能加大對其他類型債券的投資力度;三是風險管理更加注重多元化,爲了應對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境外機構可能會採取多元化的資產配置策略,包括在境內外的不同市場進行分散投資。“總之,境外機構對人民幣債券的投資趨勢是積極的,未來有望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對於投資者來說,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可以積極參與其中。”
標題:加倉!外資連續三個月增持境內債券,11月淨增持規模刷新歷史次高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3894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