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旅行社不接待記者、律師?給遊客貼標籤要不得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12-18 16:55:29 熱度:62

導讀: 近日,有人反映某地旅行社出現不接待記者事件。事實上,此類事件半年前就發生過。部分旅行社明確規定不接待記者、律師等特定行業遊客,甚至發展成爲行規。旅行社給遊客貼標籤,是逃避監督的鴕鳥心態。旅遊業整頓亂...

近日,有人反映某地旅行社出現不接待記者事件。事實上,此類事件半年前就發生過。部分旅行社明確規定不接待記者、律師等特定行業遊客,甚至發展成爲行規。旅行社給遊客貼標籤,是逃避監督的鴕鳥心態。旅遊業整頓亂象不能歇腳停步,市場秩序仍待規範。

爲何有些旅行社偏偏將記者和律師拒之門外?個中緣由似乎並不難理解。有旅行社曾公开表示,主要擔心這些特定職業遊客“挑刺”,比如律師有法律專業背景,很容易判斷相關安排是否合法;而記者發現問題後,有可能進行公开報道,從而給行業帶來“麻煩”。

香港“銀發族”們在北京頤和園長廊參觀。陳鐘昊攝(新華社)

諱疾忌醫,只會讓旅遊業走向封閉。試想,如果不是其身不正,旅行社怎會害怕特定職業遊客?如果對自身的產品和服務足夠自信,記者律師參與其中,無形中增加了宣傳幾率,何樂而不爲?回避問題從來無益於行業口碑積累,旅行社不僅不應逃避監督,反而應積極主動接受消費者的檢驗,重視所有消費者的建議意見,並以此作爲提升服務質量的契機。

從行爲本身看,旅行社的做法已經構成了職業歧視。旅遊法並未對旅遊者或消費者群體予以限制,戴着有色眼鏡限制特殊群體權利,剝奪了消費者的基本選擇權,也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於理難通、於法相悖。

旅遊業屬於服務行業,提升服務的突破口往往在於細節。移動互聯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每一位普通遊客都有消費監督的權利,也可以通過網絡行使這項權利。實際上,不僅是旅遊行業,任何行業的亂象都不可能被遮蔽。消費者是企業最好的代言人。隨着社交媒體的流行,口碑營銷是增加企業美譽度的重要手段。

今年以來,旅遊業復蘇回暖,市場重現火爆場景。各地旅遊市場秩序總體逐漸向好,但個別地方部分旅行社依然存在一些不合規行爲,甚至有的已然成爲行業慣例,導致糾紛不斷。

良性市場秩序的形成,僅靠行業自律是不夠的。對於種種亂象,相關部門應不斷加大整治旅遊市場力度,重拳出擊,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爲。

出現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麻木不仁,甚至掩耳盜鈴。旅遊行業應珍惜來之不易的局面,直面行業問題,尋求解決之道,在供給端不斷創新,在服務端持續發力,如此才能獲得健康長遠發展。

(作者郭存舉),原標題《旅行社給遊客貼標籤要不得》

來源:經濟日報



標題:部分旅行社不接待記者、律師?給遊客貼標籤要不得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3835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