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市五合茶葉的前世與今生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12-18 08:51:45 熱度:65

導讀: 王業沁 第1446期 五合村書記李慶國,進城來請我回五合看看茶博館,他說:“五合茶博館在市、鎮黨委和政府重視下,在相關部門支持下,已开館了。從此,五合的茶葉,將以新的形態展示在新時代面前。”言語中表...

王業沁

第1446期

五合村書記李慶國,進城來請我回五合看看茶博館,他說:“五合茶博館在市、鎮黨委和政府重視下,在相關部門支持下,已开館了。從此,五合的茶葉,將以新的形態展示在新時代面前。”言語中表露了一份喜悅、一份期盼、一份自信。

01

五合茶葉的前世

五合茶葉始於西晉。據《廣德州志》記載,西晉時期,就有寺廟开始種植茶樹,採茶制茶,茶樹品種保留至今。五合茶葉在明、清兩朝皆爲貢品,明代嘉靖年間被封爲“御茶”。尤以五合升子口爲著。入村谷口,樹立了一塊“貢茶升子口” 地標石。村內有百畝茶園,出產的茶葉被列爲貢茶,官員曾在此宣讀聖旨,故稱其村爲“聖旨口”,村民在茶園內建塔供奉詔書,被稱爲“詔書塔”。上世紀中葉“破四舊”時,將村名改爲升子口;1915年以“廣德雲霧茶”爲名參加巴拿馬國際博覽會榮獲“金獎”。

五合茶葉之所以獨特,是因其生長的自然環境與其他地方不一樣。五合山區屬天目山與黃山余脈的交匯處、泰山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空氣負氧離子年均5000個∕㎝3;年平均氣溫15.4℃,年降雨量1300mm,地面水呈天然弱鹼性,水質優良;土壤主要爲紅黃壤,pH5.0~5.5,上層深厚肥沃,有機質含量2.5%左右。氣候溫和、有山、有水、溼度大、土壤肥力高,尤其春茶在生長期間,野生的蘭花、櫻桃、毛桃也處在盛开的季節,花开綻放出的清香,浸潤了春茶的嫩葉,採摘加工後,泡出的茶水香氣四溢。

如何發揮茶葉的自然資源優勢,使五合山區擺脫貧困,走向富裕,過上美好的生活,是五合村歷屆領導的重要議事日程。

1960年代,由於山區不通公路,不通電,到1967年全大隊茶葉產量不足400擔(屯綠),同年大隊所屬的11個生產隊實行統一核算後,因手工制作,制約了茶葉的發展,到1970年茶葉產量依然很低還是400擔左右。當年支部書記王學江、主任余明江很是着急,他們都是解放前入黨的老革命。茶葉是五合的支柱產業,茶葉不發展,五合的落後面貌就無法改變。因此他們統一支委思想,決定創辦一個機械化茶廠。廠址、廠房、茶葉機械都落實了,電力問題如何解決呢?

恰在這時,江蘇省國防工業辦公室要在楊灘建設“小三线”燎原廠和烽火廠。大隊黨支部書記王學江同志利用自己曾經參加地下黨的歷史身份,多次赴南京江蘇省國防工業辦公室協調解決電力設備。1970年寒冬臘月,烽火廠的孫廠長得知五合要架電需要小三线廠給予幫助。他認爲,我們在安徽廣德楊灘建廠是國家战備的需要,作爲建廠的負責人,不能擅自將設備贈給地方,按程序必須徵得上一級主管部門的同意。

展开全文

當得知江蘇省國防工業辦公室的一位何主任將在利民廠(在柏墊鎮月克衝也是小三线專門造子彈)召开加快小三线廠建設的專門會議,孫廠長特派祕書專門送信到五合通知王學江同志,王學江得知後,迅速帶上班子的另外兩名成員趕到利民廠,等到何主任散會時已是凌晨兩點多了。當時烽火廠的孫廠長向何主任匯報:“當地一個革命老區的黨支部書記在等您。”何主任一聽,來訪的是一位解放前參加革命入黨的老同志時,不顧开會的疲勞立即答應接見,當聽完是爲了改變革命老區的面貌,請求支援時,他被這位老區支部書記的至誠話語所打動,當即答應並指示燎原和烽火兩廠在建設自身的同時,幫助五合解決一些困難。

在得到何主任的充分肯定和答復後,烽火廠的孫廠長表態,爲五合茶廠捐贈一台50kv變壓器,並指示廠辦負責人到鎮江協調購买高壓水泥電线杆60多根,在巢湖地區水電局購买25毫米平方鋁絞线2噸。這些在計劃經濟時代的战備物資,不是“小三线”建設的需要,農村社隊是很難採購到的。聽說是革命老區架電建茶廠,爲廣德四個小三线廠配套的寧國港口發電廠還專門派師傅幫助架线安裝。從1970年初1972年春茶开採前的4月上旬安裝結束,兩年多的時間,在小三线廠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架設高壓電4.5公裏,建起3幢鋸齒形廠房,安裝2台殺青機,6台揉捻機,1台烘幹機,4台炒坯機,4台炒幹機,配套電機約50個千瓦。

自此,五合擺脫了原始的制茶模式,實現了機械化制茶,茶葉產量年年增加,到1976年茶季結束時,全大隊的茶葉產量已由1970年的400擔增加到近千擔。

改革开放後,機制的綠茶(屯綠)產品已不適應變化了的市場經濟,人們的飲茶消費習慣,已趨向毛尖和條茶,加上茶山和茶地已經全部承包到戶,大隊辦機械化茶廠已經淘汰。市場經濟下的五合茶葉如何走出困境,只有鳳凰涅槃。在經歷了茶葉的生產和銷售的困境以後,五合村支兩委充分意識到,要提升五合茶葉的知名度,解決銷售難的困境,決定實行品牌战略,打造銷售平台,以家庭農場做支撐,嚴把質量關。

02

五合茶葉的今生

從1988年开始,五合積極爭創茶葉品牌,當年被評爲安徽省級名茶,又經過多年的努力,2020年12月成功注冊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還在首屆長三角名茶評比大賽中榮獲了五星金獎,獲此殊榮,說明五合茶葉不管在茶葉品質,還是茶葉文化上,都得到市場的認可。在鎮政府和市直相關單位幫助協調下,“五合茶非遺制作流程”申報廣德縣非遺文化獲得成功。

五合茶葉制作流程主要分爲“萎調、殺青、揉捻、做形、幹燥”,每一步都講究制茶人的工夫,通過手的溫度、火的洗禮,最終造就出五合茶獨具的品質。外形條直呈繡剪形、肥碩勻齊;香氣清香帶花香;色澤綠潤顯毫,湯色嫩綠明亮;滋味醇厚鮮爽,葉底嫩勻綠亮。“葉肥芽壯,味厚香鬱”。

加強宣傳推介,建設茶文化博物館,展示茶文化。依托五合紅色歷史文化景點,新四軍蘇浙皖邊區司令部舊址、革命烈士墓 (鄒大慶)、響嶺洞、茶葉梯田、五合古橋等,將茶產業同文化旅遊相結合,繪就茶旅融合發展的新畫卷,以五合茶博館爲新的起點,推動茶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使茶村面貌更加秀美如畫,一個生態文明的新五合正在向着未來昂首前進。

作者簡介 :王業沁,廣德市稅務局退休幹部,愛好寫作,曾在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調研文集《科學稅收徵管之路》,多年來已在各類報刊,以及網絡平台發表諸多作品,現爲宣城市作協會員、廣德作協顧問,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廣德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會員。



標題:廣德市五合茶葉的前世與今生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3822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