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5周年廣東調研行”走進陽江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11-26 00:55:10 熱度:76

導讀: 爲慶祝改革开放45周年,11月22日至24日,由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改革开放45周年廣東調研行”系列活動走進陽江,开展主題採訪活動,實地感受改革开放給陽江帶來的巨大變化,深入了解陽江推動高質...

爲慶祝改革开放45周年,11月22日至24日,由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改革开放45周年廣東調研行”系列活動走進陽江,开展主題採訪活動,實地感受改革开放給陽江帶來的巨大變化,深入了解陽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

在陽江期間,來自南方日報、廣東廣播電視台、羊城晚報、南方都市報、南方財經、廣州電視台、深圳衛視、深圳特區報等7家省、市新聞媒體的記者,走訪了廣東數字農業(陽西)展覽館、陽西縣海水種苗產業園、廣東鑑衡海上風電檢測認證中心有限公司,深入了解陽江市推動農業產業、海上風電等建設所取得的成就。

在廣東數字農業(陽西)展覽館,調研組了解陽西依托大數據、互聯網技術發展數字農業的經驗做法,參觀琳琅滿目的特色農產品。據了解該展館於2020年5月正式建成運行,是陽西打造“一館一雲四園”示範項目之一展區面積有2000平方米,設11個特色展區,可线上线下集中展示數字農業大數據的應用和服務。

在現場,陽西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謝清華介紹,“我們展覽館是有幾大功能的,第一個作爲研究還有總結提高的作用,再一個就是作爲科普宣傳的作用,還有作爲培訓基地,包括網紅直播間。我們每年接待的人數有8000多人。”

陽西縣恆生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是一家集水產研發、種苗繁育、健康養殖、產品流通於一體的大型水產省級示範社,合作社養殖和繁育的種苗有黃鰭鯛、黑鰭鯛、石斑魚等,通過引進先進的循環水工廠化育苗設備,加大產學研合作以科技爲支撐不斷提高魚苗質量和產量合作社每年可培育各類魚苗約3億尾,產值達1億元。

展开全文

在現場,不少記者被55公斤重的龍躉親魚所吸引,紛紛拿起相機,捕捉珍貴的素材。恆生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林李泉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最核心的技術就是自己培育出生物飼料——輪蟲,也是一種微生物,它就在魚花剛剛开口的第一時間就可以喫到營養的飼料,在這個環境下,它長速也快,存活率也高。

陽西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學光說,“工廠化養殖(面積)全縣共有15萬平方米。在種苗生產過程中,最關鍵是可控,可以在天氣惡劣的時候提高種苗的存活率,產學研基地對我們種業的幫助很大,通過合作社和基地把最新研究的成果轉化爲生產力。對漁民少見的病毒,通過基地共同來研究,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驗馬上傳授給養魚的群衆。”

據了解,近年來,陽西縣緊緊圍繞現代化海洋牧場發展战略,加快推進全國最大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和縣域海上風電生產基地建設,加快打造全省最大的海水種苗生產基地,積極打造“粵海糧倉+藍色能源”新樣板。

同時以數字農業賦能鄉村振興,大力推動農業生產端、供應端、銷售端的“三端”數字化發展,以信息化手段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2022年陽西縣農業總產值達108.4億元,其中,漁業總產值接近70億元,居全省縣級前列。

在廣東鑑衡海上風電檢測認證中心有限公司參觀時,調研組對風機的制造、安裝、運輸充滿了好奇。不少記者紛紛表示,陽江的農業發展很有特色,很多鎮都有自己的特色農產品,實現了差異化發展。

“有機會,還會再來陽江。”是大家說得最多的一句話。記者團對參觀過的地方很感興趣,表示數字農業、海水種苗、海上風電等都是十分重要的產業,陽江具有很好的發展基礎和潛力。

通過調研,他們對陽江有了新的認識,表示改革开放以來陽江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發展前景美好,以後會更加關注陽江的發展動態,希望在陽江挖掘更多鮮活的好新聞。

11月22日至24日,調研組還到茂名、湛江等地开展主題採訪活動。

文 | 記者 戴靈敏 通訊員 楊輝南

圖 | 記者 劉暢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孫旭歌

校對 | 周勇



標題:“改革开放45周年廣東調研行”走進陽江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3381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