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獸藥”風波 明治牛奶在華之路又遇險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11-13 00:51:52 熱度:23

導讀: 日本百年乳企明治牛奶被檢出獸藥殘留,該事件的影響仍在發酵。11月11日,當國內沉浸在“雙11”購物狂歡之時,彼岸的日本明治緊急召回4.5萬瓶牛奶。此次召回中沒有提及中國市場,只有明治(中國)投資有限...

日本百年乳企明治牛奶被檢出獸藥殘留,該事件的影響仍在發酵。11月11日,當國內沉浸在“雙11”購物狂歡之時,彼岸的日本明治緊急召回4.5萬瓶牛奶。此次召回中沒有提及中國市場,只有明治(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發布的一則聲明,大多國內民衆對此並不买账。

近年來,明治不斷加大對華投入,在國內多地建廠,收購上遊奶源,以擴大冰淇淋、牛奶等產品的市場份額。信任危機疊加國內乳制品行業競爭加劇,明治牛奶爲代表的日系乳企在華之路頗爲曲折。

緊急召回4.5萬瓶牛奶

“還好從來不喜歡日系產品”“國內有很多好牛奶,爲什么還選日本的”......截至11月12日19時30分,經過一天的發酵後,“日本明治牛奶檢出獸藥殘留”的話題仍掛在微博熱搜,當天閱讀量超過1700萬。

據央視財經援引日本共同社11月11日消息,日本明治公司當天表示,由於在配送專用牛奶中檢測出用於預防奶牛傳染病等使用的動物醫藥成分,公司決定對約4.5萬瓶牛奶進行回收並退款,並辯解“目前暫未有證據證明殘留的磺胺甲惡唑對人體存在明顯危害”。檢出殘留的牛奶由明治乳業位於大阪府貝塚市的關西工廠生產,主要爲送貨上門的180毫升瓶裝款。不過,由於這批問題產品的保質期截至11月13日,目前產品已銷遍日本西部和中部等多個地區。

此次迫使明治召回牛奶的罪魁禍首是“獸藥”。據日本廣播協會11月11日報道,這一獸藥殘留名爲磺胺甲惡唑,常用於牛或豬等的感染症預防或治療。據了解,磺胺甲惡唑常用於牛或豬等感染症的預防或治療。由於這種物質會殘留在乳液中並對人體有不利影響,按照安全生產規定,這一藥物在擠奶前72小時內不得用於動物身上。

相對於明治在日本採取緊急召回的舉措,明治國內的子公司發了一則聲明以作澄清。11月11日,明治(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官網發布聲明稱,“經過核查,明治中國確認,涉事產品只供應給日本市場,並不涉及中國市場。目前,明治中國在中國銷售的以生牛乳作爲原料的產品,均使用產地在中國的生牛乳,從採購到處理、包裝、配送全過程嚴格遵守中國相關法律法規,皆貫徹嚴格的品質管理”。

11月12日,對於中國市場是否會受影響,以及國內奶源的具體信息時,對方表示暫時沒有辦法對外公开,只是一再強調“明治在中國銷售的牛奶及其他產品都是國內工廠生產,使用的奶源也都是國內牧場奶源生產”。

展开全文

北京商報記者看到,明治天貓旗艦店醒目位置寫着“國內奶源,放心品嘗”。有網友反應比較大,對明治的回應“不放心”表示,“再也不买明治了”“還以爲日本只有核污染,原來還有獸藥”。

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有‘獸藥’殘留的情況是,在養殖環節由於奶牛得病,使用了抗生素,在奶產品中沒有去處理,而是作爲產品原料進行使用”。

這不是明治第一次召回產品。2011年12月,日本明治奶粉宣布生產銷售的奶粉中檢出放射性銫,會在日本召回40萬罐並進行無償更換。但免費更換計劃中不包含中國市場,理由是國內銷售的明治奶粉進貨渠道全部由澳大利亞生產,和日本奶源沒有任何關系。

加大在華投入

作爲日本百年乳企,明治進入國內市場超過26年,其奶粉於2013年退出中國,其他產品仍屬於小衆品牌。

從2019年开始,明治乳業加大在華投入,包括投資1.45億元對蘇州工廠進行擴產改造,並在2019年9月在天津建立了北方地區的首家工廠;2020年7月,明治在華南興建新工廠,並收購澳亞牧場25%的股權以補充奶源;2020年11月,明治宣布要向明治制果食品工業(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治制果上海”)增資6.5億元,用以設立雪糕·冰淇淋的新生產基地,擴大這一業務在華的市場份額。

如此大力投資,明治對中國市場可謂信心十足。2023年5月,明治控股公布了截至2023年3月的財年業績,中國業務收入21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億元),以人民幣計算同比微增2%,預計新財年在華銷售收入將增長36%至29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38億元)。

不過北京商報記者從信用中國獲悉,明治制果上海在2018-2021年有過3次行政處罰記錄,其中2021年5月19日,因“於2021年3月22日在上海市松江區新飛路1111號實施了違法排放污水的行爲:氨氮值爲50mg/L,超過上海市《污水綜合排放標准》(DB31/199-2018)規定:氨氮值應≤45mg/L”被松江區水務局罰款人民幣2萬元;2021年8月26日,因“違反大氣污染防治管理制度”被松江區生態環境局責令改正。

經歷“核泄漏”“核污染水”事件後,國內消費者對日本企業信心始終不足。早在幾個月前,日本啓動第一輪核污染水排海時,就有不少網友質疑“明治還能喝嗎”。在此之前,2000年“雪印”曾曝出過食品安全醜聞,工廠把過期牛奶加入原料重新生產導致大批奶制品被細菌污染,釀成日本大半個世紀以來最爲嚴重的一次集體中毒事件。之後我國一度禁止進口日本雪印乳制品。

日本乳企爲何頻頻敗退

在剛剛結束的上海進博會上,蒙牛、伊利、澳優紛紛展示出海成果。以澳優爲例,旗下佳貝艾特在全球範圍內持續領跑羊奶粉行業,2022年實現營收35.91億元,在歐洲、美國、中東及墨西哥等海外市場的營收增幅高達21.8%。

一面是國內乳企在海外話語權不斷提升,一面是日本進口奶粉屢受挫折。2010年以來,日本接連遭遇口蹄疫風波和核泄漏事件,致使中國一度停止進口日本奶粉。國民對日本食品信心大減,明治、和光堂、森永陸續退出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

同時,國家標准越來越嚴格,致使海外工廠入華的門檻不斷提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修訂並發布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已於今年10月1日起實施,目前依然有不少海外工廠尚未拿到二次配方注冊資質。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6月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批准107家工廠的749個配方產品通過注冊,其中海外工廠19家,涉及的107個配方佔配方總數的比重不足15%。

在低溫奶市場,日本乳企也頻頻敗退。2006年5月,朝日集團旗下朝日啤酒與日本住友化學、伊藤忠商事投資15億元成立山東朝日綠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朝日綠源”)。在日本循環農業模式運作下,其牛奶價格是國產高端產品的2倍以上。朝日綠源曾預期在2011年左右扭虧,但直到2015年底仍深陷巨虧。2016年12月,朝日集團以8257.56萬元的價格,將朝日綠源農業和朝日綠源乳業100%股權轉讓給新希望乳業,“唯品”牛奶從此變爲中資品牌。

宋亮表示,“日本乳企在中國市場頻頻受阻,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國內競爭環境當時還是以常溫爲主,低溫市場整體容量不大;二是日本企業來到中國,確實存在着一些質疑,畢竟是日本的牌子;三是日本企業到中國來,整個營商環境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壓力”。

宋亮進一步表示,“雖然‘獸藥’事件會對明治品牌口碑產生一定影響,但不會影響买明治品牌的消費者。在華東,尤其是上海地區,很多人就認明治,它在中國還是有一些忠實的粉絲,品牌忠誠度也很高”。

對於國內奶源的具體信息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通過郵件向明治(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發出採訪函,截至發稿前未收到回復。

北京商報記者 孔文燮



標題:陷“獸藥”風波 明治牛奶在華之路又遇險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3117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