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南方網記者雲觀廣西】走進桂林:深耕農旅結合 唱響農村好戲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11-03 00:54:26 熱度:15

導讀: 南方網訊(記者/陳靜)11月1日,南方網記者跟隨“扎實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建設農業強區”——全國重點網絡媒體雲觀廣西採風團來到桂林疊彩區、臨桂區,看這裏如何通過農文旅融合,創造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農...

南方網訊(記者/陳靜)11月1日,南方網記者跟隨“扎實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建設農業強區”——全國重點網絡媒體雲觀廣西採風團來到桂林疊彩區、臨桂區,看這裏如何通過農文旅融合,創造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農文旅繪就“花樣年華”

擡頭是藍天白雲,低頭是鮮花爛漫,一片偌大的花田景致迷人,這裏便是堯山“繽紛疊彩·奇花異草”田園綜合體。

“繽紛疊彩·奇花異草”田園綜合體依托堯山花卉基地建設發展,核心區面積約6000畝,累計投入資金約2.5億元,重點打造了“三村、一館、兩橫三縱、八節點”和大村的花卉大道,是桂林市乃至廣西目前規模最大的花卉苗木生產基地和流通基地。

“繽紛疊彩·奇花異草”田園綜合體花卉基地(航拍)。記者 胡兆雙 攝

“‘繽紛疊彩·奇花異草’是集花卉苗木生產交易、旅遊休闲於一體的地域特色田園綜合體,通過‘政府引導+龍頭企業+協會+企業主體+農戶參與’的運作模式,吸引入駐花卉苗圃企業500多家,其中花卉苗木龍頭企業有20多家,建立起產銷一體化的產業鏈條,交易品類涵蓋了城市景觀花卉、園林綠化植物、盆景、奇石、根雕等。”桂林市疊彩區農業農村局局長俸明金向記者介紹,該綜合體承擔了全市市政綠化和家庭園藝的花卉苗木供應市場份額的95%,解決農村就業人員2500余人,通過土地流轉和土地入股爲當地農民每畝土地增收4000元,花卉種植產業現已成爲疊彩區農業經濟的主要支撐。

綜合體園區建有1、2、3號展館,能夠滿足國家級花卉苗木交易大會的需要,自2020年來連續承辦了兩屆廣西花卉苗木交易大會。2022年,廣西花卉苗木交易大會升格爲南方花卉苗木交易大會,規格更高、規模更大,吸引雲南、廣東、湖南、深圳等10省1市積極參與,大會當天完成交易額9000萬元,完成投資意向額約9億元。

圍繞發展中國南方特色花卉的目標,“繽紛疊彩·奇花異草”將對花卉產業園進行提級改造,建設花卉交易市場,擬承接廣州花卉苗木企業,解決花卉產業鏈的延伸和管理。

展开全文

來花卉基地遊玩的群衆正拍照留念。陳靜/攝

依托花卉基地,園區還舉辦各類花卉主題類節慶民俗活動,每年接待遊客達35萬人次,年產值2.5億元,推動花卉苗木特色產業和鄉村旅遊融合發展。

“致富果”助農生財有道

桂林臨桂區茶洞鎮是典型的半山區鄉鎮,沿着山路蜿蜒行駛幾十分鐘,記者走進了茶洞鎮仁義村委慈洞村。大片的羅漢果、百香果成規模種植,鄉村水泥路幹淨整潔,村民忙碌幹着農活......曾經交通不便的深度貧困村,在短短幾年內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村民准備將剛回收回來的羅漢果烘幹。陳靜/攝

“茶洞鎮是羅漢果原產地之鄉,近年來我們大力發展羅漢果、百香果、油茶、茶葉等特色產業,通過搭建‘政府+銀行+合作社+種植戶’合作模式,助力特色產業做大做強。”臨桂區茶洞鎮黨委書記朱志桂介紹。據了解,慈洞村村民戶均收入從2020年的4.66萬元,增長到了2023年6月的10.71萬元。

基地裏的羅漢果。陳靜/攝

慈洞村特色甜蜜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开金融活水的及時澆灌。近年來,桂林銀行深入慈洞村,在村民家裏設立了“農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桂林銀行首個信用村試點,爲村民發展產業籌集資金开闢了一條“綠色通道”。2023年,桂林銀行把“信用村”升級爲“信用鎮”,爲茶洞鎮整體授信1億元,切實解決全鎮生產資金短缺難題。據統計,2019年以前慈洞村的羅漢果種植面積約爲800畝,如今已整體擴種到超過1600畝。

慈洞村農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陳靜/攝

好果要好苗。在花嶺村桂林萊茵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育苗基地,一株株羅漢果苗整齊生長,目前正是這批羅漢果苗剛播種下的集中培育期,這批果苗將用於明年3—4月份的種植。臨桂區茶洞鎮黨委委員、副鎮長肖輝龍介紹,育苗基地投入銜接資金600萬元,佔地130多畝,建設有41個高標准育苗大棚,年育苗可超過1000萬株,可供應10萬畝以上羅漢果種植需求,佔全市羅漢果苗的14.5%。基地以茶洞鎮花嶺、定安、仁義等三個村集體經濟的形式投資建設育苗大棚,目前每個村集體經濟每年大棚租金收入在11.6萬元左右。

花嶺村桂林萊茵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育苗基地。陳靜/攝

小小羅漢果,成就了當地特色產業發展的“茶洞經驗”。如今,茶洞鎮已形成集育苗基地、種植基地、加工基地、培訓中心、展示中心、產品直播展售等完整的羅漢果產業鏈。2022年,全鎮種植羅漢果面積約2.2萬畝、百香果4000畝,茶油、茶葉均超千畝。

解鎖荒地變特色研學基地

陽光生態園坐落於桂林臨桂區漓江河畔,園區佔地約500畝。自2019年注冊並對外开放以來,該園以農業種植及生產科普爲主題,將農耕文化同休闲娛樂相結合,开闢了“農、學、遊、樂”四大板塊,設置種植、木工、園藝、農產品加工等多門研學課程,全力打造集研學旅行、學生軍訓、綜合訓練和親子活動於一體的農場式、多功能生態研學基地,爲桂林廣大市民、中小學生提供親近自然、參與勞動體驗的生態場所。

“生態園的前身是大片荒置的土地,我們把周邊近300畝的闲置土地整合利用起來,努力將土地真正用起來。”陽光生態園負責人湯仁喜告訴記者。

園內的池塘、稻田。陳靜/攝

作爲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千雁萬群”“頭雁”培育五年行動計劃的國家級“頭雁”學員,湯仁喜積極作爲,在發展農業產業的基礎之上,因地制宜开發以觀光農業、農事體驗爲依托的陽光生態園,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生態園裏小朋友在勞動後喫午餐。陳靜/攝

2016年起,湯仁喜帶動周邊四個村莊、600多戶村民更新觀念,把闲置和散亂無序的村民土地整合利用,在陽光生態園通過規模化、機械化種植稻米、紅薯、甘蔗等傳統農作物,並發展泰國青柚、巴西紅橘等特色產品,提升農業綜合產能。此外,湯仁喜還組建項目團隊,在園內積極研發稻魚共生等立體生態種養模式,實現一地多收,在提高土地使用效能的同時增加了農民收入。

如今,陽光生態園立足農旅建設,共打造農耕體驗區、共享廚房區、水稻種植區等15大核心區域,場地一次性可以容納1000人以上开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爲桂林市及廣西壯族自治區內外青少年群體提供系列優質研學課程。2023年7月,陽光生態園被桂林市教育局授予港澳青少年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資格。“我們正在研究开發適合港澳學校的研學路线,讓港澳學生也來體驗桂林特色的研學之旅。”陽光生態園研學部經理潘茜茜向記者介紹。



標題:【同南方網記者雲觀廣西】走進桂林:深耕農旅結合 唱響農村好戲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2914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