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10-31 16:51:32 熱度:19
導讀:已披露三季度業績的215家央企中,歸母淨利同比增長的公司有107家。
作者 | 第一財經 張苑柯
隨着三季報接近尾聲,滬市央企近八成已交出成績單,近半數實現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
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滬市共有央企274家,總市值合計約24.21萬億元,其中共215家央企披露了三季報,合計實現營業總收入14.35萬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1.6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9%、7.15%。
其中,有126家央企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7家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佔比分別達到近六成、近半數,中國電影、京滬高鐵等18家央企淨利潤同比增速超過100%。從盈虧面看,181家央企實現盈利,佔比超過八成(84%);10家央企扭虧爲盈,業績發展穩中向好趨勢明顯。平均規模看,平均每家央企實現營收667.64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78.2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9%、7.15%。
研發投入規模持續增長
在已經披露三季報的215家央企中,研發費用合計1514.82億元,同比增長3.74%;平均每家央企研發費用規模達到7.05億元,中國建築、中國移動等7家央企研發費用金額超50億元。有57家央企研發費用佔營收比重超5%,中國軟件、大唐電信、航天南湖研發佔比分別達到32.19%、26.88%、19.8%。科創板方面,已披露三季報的26家科創板央企研發費用總額69.77億元,整體佔營收比重達到7.65%。
近十年來,滬市央企研發支出總額由約557億元增長至超42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2.38%,平均研發佔比由1.16%增長至2.32%,研發力度持續加強。2022年,滬市研發金額前20名公司中,有15家爲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其中14家公司的研發支出超百億元,研發領跑作用明顯。
研發成果轉化效率方面,2022年,滬市央企研發資本化金額近312億元,其研發資本化率達7.15%,高於2019年的6.58%。其中,三大運營商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資本化的研發金額分別達40.55、36.58、28.24億元,位列滬市前三,同時兩大上遊產業龍頭中國海油、中國神華也接近20億元。
不少央企在關鍵技術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引領帶動了產業鏈的整體發展升級。如中科星圖2022年研發投入強度達21.72%,其GEOVIS iFactory空天大數據智能處理平台6.1在研發中融合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多種智能提取技術的突破;信科移動積累了6G前沿技術超10項,在業界首次實現基於RIS的毫米波基站與商用終端的多波束賦形技術驗證。
現金分紅的主力軍
從近三年的數據來看,央企可謂A股市場現金分紅的主力軍。
數據顯示,2022年,滬市央企合計分紅超1.05萬億元,佔滬市公司分紅總額的61%,近8成央企均進行了現金分紅。近三年的情況看,滬市央企2020-2022年累計分紅達2.61萬億元,常年貢獻全市場超六成的分紅。“六大行”近三年累計分紅金額達1.17萬億元,工商銀行累計分紅3172億元,是全市場分紅金額最高的企業。
股息率方面,近三年央企整體股息率達到4.17%,分別高於地方國企和民企1.64、3.13個百分點。14家央企連續三年股息率不低於4%,主要集中在銀行和石油石化行業。穩定性方面,超4成央企近三年現金分紅比例持續高於30%,分別高於地方國企和民企0.09、0.16個百分點,中國石化、中國神華等15家央企連續三年現金分紅比例超過50%。
除了是現金分紅的主力軍外,近年來央企也不斷推進產業化專業化整合。
2020年以來,滬市央企共披露重大資產重組40單,交易總金額超2000億元;超半數央企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支付對價,且制造業央企的並購積極性明顯更高;2023年以來,滬市已有4家央企推出重大資產重組方案。
總體來看,產業化專業化整合成爲央企並購重組的主要方向,如中直股份擬發股購买控股股東持有的直升機總裝資產,從而實現集團內直升機業務的資源整合和管理效率提升;昊華科技擬發股購买控股股東關聯方持有的中化藍天100%股權,從而完善上市公司氟化工產業鏈布局。又如爲完成“兩材重組”後的業務整合並解決同業競爭問題,中國建材集團旗下的寧夏建材和祁連山分別籌劃重組,通過資產出售和置換,將傳統水泥業務轉至天山股份,之後寧夏建材吸收合並中建信息專注ICT增值分銷業務,祁連山轉型從事工程設計咨詢業務。再如中航電子換股吸收合並中航機電,打造航空工業機載系統平台。
同時,分拆上市也越來越多的成爲滬市央企理順業務架構、促進子公司價值發現的手段。截至目前,滬市已先後有12家央企推出分拆方案,其中5家已實現上市。如中國能建分拆所屬子公司易普力重組上市,中國聯通推進分拆車聯網領域子公司智網科技至科創板上市。
標題:8成滬市央企三季度交卷:研發費用超1500億元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2849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上一篇 : 5張圖告訴你,抄底資金爲何選中它!
下一篇 : 11月起,這些新規开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