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提議回購,格力電器股價焦慮高懸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10-28 00:50:31 熱度:81

導讀: 10月26日晚間,格力電器(000651.SH)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提議15億元-30億元回購股份。本次回購股份將用於減少公司注冊資本及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具體用途由公司董事會或股東大會依據有關法...

10月26日晚間,格力電器(000651.SH)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提議15億元-30億元回購股份。本次回購股份將用於減少公司注冊資本及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具體用途由公司董事會或股東大會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決定。

實際上,公司從2020年4月开啓回購,目前已經進行了三次,本次回購將是公司上市以來的第四次回購。或受此消息影響,公司股價出現震蕩反彈。截至10月27日收盤,公司股價收報34.22元,上漲2.49%,總市值1927億元。

鈦媒體APP注意到,公司前幾次回購都是屢战屢敗,並沒能達到振奮股價預期效果。那么以公司近2000億左右的市值規模,此次不超過30億的回購金額似乎回購的數量仍然有限。此外,由於目前公司業務面臨挑战及多元化發展前途未卜,本次回購或難以挽回頹勢。

屢战屢敗的回購

據了解,自2020年以來,公司已啓動三輪股份回購計劃,並全部頂格完成,首期、第二期、第三期回購分別耗資60億元、60億元、150億元,合計耗資270億元,一舉超越美的集團,成爲A股“回購之王”。

那么如此巨額回購,振奮公司股價的預期達到?從其股價表現來看,總體上並未達到預期效果。

展开全文

2020年7月16日,即公司首次回購股份當日,其股票收盤價格比前一天下降2.69元,實施股份回購後,股價不升反降。

無獨有偶,2021年2月24日,公司第二期股份回購結束當日,收盤價格爲57.28元。可以看出,股價較之前相比,並未有明顯的上升。從前兩期的股價表現可以看出,股份回購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第三期的回購效果更是令人失望。進入2021年4月,公司股價一路下跌,有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公司股價已經下跌近37%。2021年9月9日,即公司第三期回購結束當日,股票價格更是創下歷史新低。

公司回購屢战屢敗,爲何還要繼續?觀察其首次开啓回購時間節點或許能明白。

一方面,2019年底—2020年初,公司的股權結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當時珠海國資讓出公司的控制權,高瓴資本控制的珠海明駿投資合夥企業,成爲公司最大股東。據了解,珠海明駿受讓珠海國資15%的股份,9.02億股股份,對價爲416.6億元,每股成本46.18元。

珠海明駿進入以後,以董明珠爲首的管理層,通過受讓珠海明駿合夥人的股權、合夥份額,以及認繳珠海明駿的合夥份額,完成對上市公司權益和治理的安排。董明珠領銜的珠海格臻,是珠海明駿的直接持股股東之一。珠海明駿的執行事務合夥人是珠海賢盈股權投資合夥企業,珠海格臻直接和間接持有珠海賢盈的股權。

經過如此安排後,以董明珠爲首的管理層,不僅在珠海明駿直接和間接持有較大的份額、在公司治理中享有較大的話語權,同時,根據各方約定,珠海明駿產生的全部管理費、執行合夥事務報酬和超額收益(即GP收益),管理層按照41%的比例享有和分配。其中8%的部分,要分給上市公司有重要貢獻的管理層成員和員工。

另一方面,股價因素。2020年初期,受股權轉讓消息影響,公司股價一度衝到70元,但隨着疫情帶來的影響,2020年一季度,股價一度跌到50元以內。而珠海明駿的入股價格是46.18元,股權過戶完畢後,珠海明駿隨即將9.02億股全部質押,取得貸款208億元。

眼下,公司股價從當年70元附近跌至目前34元一线,已經跌破直逼高瓴的成本线,或許對股價更爲焦慮。

核心業務退步

2023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997.9億元,同比增長4.16%;實現淨利潤126.73億元,同比增長10.52%。

雖然財務數據還行,但也尚有不足。在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下,2023年上半年出現罕見的高溫,受此刺激,房地產行業雖然依然低迷,但國內家用空調的銷量和零售額分別同比增長12.72%和16%,大幅高於公司整體收入和空調收入增幅。

從收入構成來看,公司今年上半年997.9億元收入中,佔比超過1%的業務,包括貢獻70%收入的空調業務,貢獻2.92%收入的生態農業與綠色能源服務(主要指格力鈦旗下包括公交車、儲能設備等產品),和貢獻2.18%的小家電業務(包括冰箱、風扇、熱水器等家電產品)。

除此之外,工業品和其他業務合計貢獻23.6%的收入,其實是相當“惹眼”的一個存在。其中少量的工業品業務主要包括壓縮機、電機、模具等,屬於ToB類業務,其他業務則以集中採購上遊原材料爲主,主要是爲起到批量採購、壓低價格的作用,採購後轉手賣給上遊加工企業,只有2%左右的毛利率,從財務角度來看主要起到擴大收入規模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2023年上半年公司整體收入創下新高,但如果扣掉幾乎不賺錢的“其他業務”,那么剩余總收入其實還未回到2019年上半年的水平,單看空調業務收入,更是不及2018年和2019年。

橫向對比公司老對手,更能理解這樣的數據意味着什么。2023年上半年,相比1977.96億元的總收入,公司整整少980.06億元。如果扣除兩家公司的“其他收入”,那么公司則已落後1009.69億元,是兩家公司有史以來主營收入出現的最大差距。

多元化前途未卜

2022年5月,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曾在內部電話會議上悲觀表示,“未來三年行業會面臨比較大的困難,是前所未有的寒冬。”

爲了應對這個“前所未有”的寒冬,公司也在積極謀求業務轉型。這些年來,公司造過手機,董明珠還親自代言,可惜銷量十分慘淡。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還跨界進軍過新能源,也正是這筆投資,讓公司陷入虧損陷阱。

2016年,董明珠執意要入股珠海銀隆新能源(現改名格力鈦),股東大會否決,她自己邀請萬達王健林、京東劉強東籌資30億元入股銀隆。

2016年10月公司的臨時股東大會上,董明珠力挺珠海銀隆及其主打的鈦酸鋰電池技術,主要理由包括:鈦酸鋰電池使用壽命長,能夠適應高寒溫度,安全性好,在儲能市場有應用前景等。而根據中國客車統計網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中國客車行業6米以上客車共銷售92256輛,排名前5的車企分別爲宇通客車、中通客車、蘇州金龍(海格客車)、金旅客車、金龍客車,沒有格力鈦(珠海銀隆)。

同時,格力鈦在2022年度淨虧損達到19億元,導致整個公司淨資產從年初的21.47億元,縮水到2.37億元。

雖然投資受阻,但是公司“奮鬥”之心不死。近年來,公司斥資5000萬元,成立珠海格力預制菜裝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开始跨界“預制菜”生意。

遺憾的是,多年的折騰之後,公司的多元化業務目前依舊難當大任,對於公衆也幾乎沒有存在感。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除空調和“其他業務”,生活電器、工業制品、智能裝備、綠色能源四塊業務,營收佔比加起來不足12%。(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翟智超)



標題:董明珠提議回購,格力電器股價焦慮高懸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2788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