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线翻紅!匯金百億买ETF?機構最新發聲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10-25 00:50:24 熱度:15

導讀: 繼10月23日晚匯金公司官宣买入交易型开放式指數基金(ETF)後,24日市場主要指數全线翻紅,不僅萬得全A,中證500、中證1000、科創50均漲逾1%。 根據機構預測,綜合近期市場ETF規模變動數...

繼10月23日晚匯金公司官宣买入交易型开放式指數基金(ETF)後,24日市場主要指數全线翻紅,不僅萬得全A,中證500、中證1000、科創50均漲逾1%。

根據機構預測,綜合近期市場ETF規模變動數據以及尾盤相關ETF成交量的快速放大來看,市場推測中央匯金23日买入ETF的規模近100億元。這將爲市場提供一定量增量資金,有助於解決當下資金面緊缺困境,助力兩市止跌信號出現。

從券商中國記者梳理來看,23日非貨幣ETF中份額增加最多的三只爲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華寶中證醫療ETF。若從單日份額增長超過1億份的10多只ETF來看,單日合計淨流入金額達75.42億元。科創50、滬深300、創業板50等相關的寬基類ETF資金淨流入居前。

10月24日,從當日成交額來看,華泰柏瑞、華夏、南方、嘉實、易方達等多家公司旗下的11只寬基ETF單日成交金額超10億元,再現資金大幅流入的跡象。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月內匯金公司第二次出手(第一次爲10月11日晚間增持四大行)。另外,匯金公司還曾於2013年和2015年公开宣布購买指數ETF。分析認爲,匯金公司這些舉措,基本發生於市場短期流動性等風險下的極端下跌行情中,屬於維持國家資本市場相關措施,整體看大概率位於底部區間,且一定程度上扭轉市場預期。當前,市場或已呈現“三底已現”格局,不必過於悲觀。估計明年初庫存周期將見底,A股市場或將領先於庫存周期开啓反彈。

11只寬基ETF單日成交金額超10億

匯金公司雖沒披露买入的ETF情況,但相關機構多從ETF資金的交易量變化情況做合理推測,以此形成投資參考。比如,華夏基金24日表示,結合市場ETF規模變動數據以及23日尾盤相關ETF成交量的快速放大來看,市場推測中央匯金23日买入ETF的規模或近100億元。這將爲市場提供一定量增量資金,有助於解決當下資金面緊缺困境,助力兩市止跌信號出現。

Wind統計顯示,10月23日非貨幣ETF中,份額增加最多的三只產品分別是: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份額增加了11.88億份,淨流入額達到10.57億元;其次是華泰柏瑞滬深300ETF,份額增加了9.87億份,淨流入額高達34.94億元,爲當日資金淨流入最多的產品;還有華寶中證醫療ETF,份額增加了5.74億份,淨流入額2.26億元。若從單日份額增長超過1億份的10多只ETF來看,單日合計淨流入金額達75.42億元。不難發現,科創50、滬深300、創業板50等相關的寬基類ETF爲資金淨买入居前的品種。

展开全文

若以跟蹤指數來看,跟蹤滬深300、科創50的兩大類寬基成爲23日資金流入主力,兩類寬基ETF單日合計吸金58.8億元。其中,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和華泰柏瑞滬深300ETF這兩只產品,昨日淨流入額就超過了45.5億元。數據顯示,23日尾盤,多只寬基ETF成交額已出現急劇放量。具體來看,昨日14:30-15:00尾盤交易時間,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成交額高達56.82億元,全天成交95.92億元,超過上周成交總額228.53億元的四成。其次,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華夏上證50ETF、南方中證500ETF成交額分別達到36.21億元、28.62億元、27.3億元,相比此前明顯放量,足見有大資金入市。

繼前一日大手筆买入後,10月24日資金再現大幅流入的現象。從ETF成交的情況來看,截至24日收盤,華泰柏瑞、華夏、南方、嘉實、易方達等多家公司旗下的11只寬基ETF成交金額超10億元。其中,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南方中證500ETF、華夏科創50ETF成交額超3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匯金公司還是多只寬基類ETF的前十大持有人。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中央匯金公司爲華夏上證50ETF、南方中證500ETF的第一大持有人,爲易方達滬深300ET的第三大持有人。

雖然ETF跟蹤的是指數,但指數背後有一攬子的成份股。從資金淨流入居前的兩大類指數來看,滬深300指數集聚了以貴州茅台、寧德時代、中國平安、招商銀行、五糧液等爲代表的金融、消費、醫藥、電子等一些行業龍頭;科創50指數是以中芯國際、金山辦公、中微公司、天合光能等爲代表的50家科創類企業組成,行業集中在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战略性新興產業。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發現,上述兩大指數的成份股中有15只重合的標的,具體爲中芯國際、金山辦公、中微公司、天合光能、傳音控股、瀾起科技、華潤微、滬硅產業、晶科能源、大全能源、容百科技、華熙生物、奇安信-U、時代電氣、凱賽生物。

曾於關鍵時刻多次出手

信息顯示,中央匯金公司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由國家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成立於2003年12月,總部設在北京,代表國家依法行使對國有商業銀行等重點金融企業出資人的權利和義務。中央匯金公司的重要股東職責由國務院行使,董事會、監事會成員由國務院任命,對國務院負責。

博時基金表示,匯金公司作爲“國家隊”的成員之一,這已是月內第二次出手,繼續釋放出積極信號,意在穩定市場信心。此前10月11日晚間,四大行集體發布公告稱,匯金公司增持其股份,據粗略估算,增持金額共計約4.8億元。

華夏基金進一步分析到,從歷史上看,匯金公司此前共有兩次公开宣布購买指數ETF,分別爲2013年6月20日金融業“錢荒”和2015年7月5日兩市“股災”之際,次數不多雖或缺乏統計意義,但基本都是位於市場短期流動性等風險下的極端下跌行情中,屬於維持國家資本市場相關措施,整體看大概率位於底部區間,且一定程度上扭轉市場預期。

具體來看,2013年6月兩市已連續下跌超2年有余,當時資金面發生大面積“錢荒”行爲,同業拆借利率高達年化30%,投資者拋售A股,市場快速下跌。匯金在此之際入場穩定市場,後驗看時點位於歷史極端底部,隨後兩市迎來一波牛市周期;而2015年由於槓杆資金牛市的破裂,短期兩市流動性危機下千股跌停,匯金入場穩定市場,但鑑於當時下行周期才剛开始,很多個股依舊位於“市夢率”下的泡沫階段。

“因此後驗看匯金入場後一段時期面臨虧損,但基本也是底部區間位置,且兩市隨後出現風格切換,很多核心資產自此开始迎來長期牛市,當下時點更類似於前者或介於以往兩次之間。”華夏基金稱。

積極信號明確

“從匯金公司此前公开宣布購买ETF來看,盡管匯金公司出手後市場不一定馬上迎來翻轉,但其所傳遞出的積極信號依然明確,有助於市場情緒的修復。”博時基金表示,階段性來看,近期策層面利好不斷,維穩的意圖明顯,經過前期的調整後,市場風險已有所釋放,多個主要指數估值均處於近年來的低位,後續A股下行的空間或相對有限,短期仍將繼續震蕩磨底。

“從國內經濟基本面來看,無論是經濟景氣度還是企業盈利,都出現不同幅度的好轉,經濟持續修復的態勢不斷被數據驗證中。在政策的支持下,後續國內經濟仍將繼續修復。不論從市場估值水平還是經濟復蘇的趨勢來看,對未來不必過於悲觀,當前時刻不妨以時間換空間,等待市場企穩向上。”博時基金說。

在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看來,匯金及時出手是市場在失靈時政策主體有所作爲的應有之義,是恢復市場基本功能的必然之舉。目前市場的大幅調整,若任其蔓延或將演變爲系統性風險,匯金买入ETF是從整體上進行的風險對衝,是總量的行爲。單純的买賣銀行股則是結構性行爲,對整體風險的對衝作用較小。“市場的提振需要積極的救市行爲,匯金的增持行爲是救急,真正活躍資本市場還需要在投資端、融資端與交易端的繼續優化,相信在經濟基本面向好的背景下,中國的股市必將恢復其基本的生態。”

工銀瑞信基金認爲,近期市場調整爲內外部因素的共同影響:一是海外方面,美聯儲緊縮周期尚未結束,疊加全球地緣局勢衝突加劇,共同推動美債利率走高,近期一度突破5%,爲2007年以來的歷史高位。二是國內方面,近期PMI、制造業投資、出口、消費和PPI等指標均出現企穩跡象,但是房地產投資銷售偏弱尚待改善。

“市場當前所處位置和估值已隱含較多悲觀預期。往後看,雖然受投資者情緒影響短期市場走勢仍有不確定性,但伴隨政策層面積極化解當前主要矛盾、企業盈利底部逐漸顯現,估值、情緒和投資者行爲進一步呈現偏底部特徵,對後續市場表現不必悲觀,四季度仍然是政策發力的重要窗口期。”工銀瑞信基金表示。

更爲具體地,華寶基金表示,現階段市場或已呈現“三底已現”格局,不必過於悲觀:一是“估值底”,當前A股市場估值處在歷史底部區間;二是“盈利底”,本輪A股企業盈利增速已下滑8個季度,逼近底部;三是“庫存底”,企業淨利潤增速和市場估值通常領先於庫存見底,保守估計明年初庫存周期將見底,因而A股市場或將領先於庫存周期开啓反彈。

“市場磨底之際,通過寬基均衡配置勝率或較高。具體到配置主线,歷史上底部反彈的主线要么是時代大Beta,要么是經濟或行業周期推動的景氣改善。投射到2023年四季度,建議‘把握成長主线,順周期結構布局’,重點關注兩大主线:主线一爲‘二十大定調的科技成長’,包括調整充分的TMT、高端裝備(半導體、軍工、機器人等)、醫藥等;主线二爲‘庫存見底後的順周期機會’,如可選消費(汽車、家電等)、周期(資源品)。”華寶基金稱。

責編:羅曉霞

校對:彭其華



標題:全线翻紅!匯金百億买ETF?機構最新發聲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2715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