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頭腦”——非遺風味裏品孝道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10-23 00:51:08 熱度:16

導讀: 新華社太原10月22日電(記者馬曉潔、陳志豪)北方的天日漸寒冷起來,打开了人們渴望熱食的胃。在山西太原,一碗熱氣騰騰的“頭腦”,是“老太原”們的秋冬必備。 早上六點半,梁雙秀夫婦驅車17公裏,來到老...

新華社太原10月22日電(記者馬曉潔、陳志豪)北方的天日漸寒冷起來,打开了人們渴望熱食的胃。在山西太原,一碗熱氣騰騰的“頭腦”,是“老太原”們的秋冬必備。

早上六點半,梁雙秀夫婦驅車17公裏,來到老字號店鋪清和元“趕頭腦”。“我們每周都會來喝一次,不喝的話肚子就會想。”梁雙秀說,他和老伴兒保持這樣的“約定”已經近十年了。

“頭腦”深受老年人喜愛。新華社記者 馬曉潔 攝

追溯太原“頭腦”的緣起,據傳它是由明末清初著名醫學家傅山創制的。其雛形“八珍湯”流傳至今,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爲了一碗剛出爐的“頭腦”,食客們早早排起了隊,朝着制作窗口張望着。在羊肉湯、黃酒、酒糟、煨面攪拌燒成的淺黃色湯糊裏,放上幾大塊由良姜、黃芪燉煮的羊肉,以藕片、長山藥爲配菜,一碗“頭腦”就做好了。

王和茂是“頭腦”制作技藝的第五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這是他制作頭腦的第四十個年頭。“我21歲當學徒時,每天三點半就起牀幹活,現在設備先進了,每天五點开始和徒弟們准備食材。”王和茂一邊盛“頭腦”一邊說道,爲了將這口獨特風味傳承好,他堅持制作配方始終如一。“火候多一分少一秒,或者配料多一克少一毫都不行。”

展开全文

王和茂(左)在取餐窗口給顧客盛湯。新華社記者 馬曉潔 攝

取一碟醃韭菜做引子,寸着碗邊吸溜一口,藥香和酒香四溢脣齒間,輔以二兩黃酒,一股暖流湧向全身。再點一籠口感飽滿的羊肉燒麥,蘸上山西老陳醋,油而不膩,這就是地道的“頭腦”標配套餐。

顧客常點的太原“頭腦”標配套餐。新華社記者 馬曉潔 攝

王和茂說,“頭腦”不僅是地方特色美食,也是一種孝道文化。

在太原“中華傅山園”,有段關於傅山與“八珍湯”的記載:傅山隱居故裏山西太原後,母親一度體弱多病。爲治母病,傅山研制出“八珍湯”供母食用。其母多年食用此藥膳,不但治好了病,且日益身強體壯。後來,傅山將“八珍湯”傳授給一家飯館,從此易名“頭腦”,“清和元”的名字也是從那時而來。

這也是“頭腦”深受老年人喜愛的原因之一。“現在很多人看重‘頭腦’的養生功效,所以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帶父母來喝,或者爲父母打包一份回去。”清和元店長高珍榮說,這是孝道文化的一種傳承。

排隊“趕頭腦”的人們。新華社記者 馬曉潔 攝

特色美食的精湛技藝,敬老孝親的傳統美德,都匯聚在這一碗“頭腦”中。王和茂說,看到“頭腦”被越來越多人熟知,“頭腦”文化被越來越多人認可,他由衷地高興。

(來源:新華社)



標題:太原“頭腦”——非遺風味裏品孝道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2676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