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10-12 16:55:25 熱度:52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頡亞珍 通訊員 趙淵青
“只要是組織交給的任務,縱使千難險阻,也要奮力而爲,這是作爲一名黨員最基本的責任。”——胡計高
胡計高沒有想到,幹了十幾年的工程,突然有一天會轉行幹農業。“剛开始我心裏真是一點沒有底,中非合作最大的農場、3萬多畝田地啊,幹不好,種不出糧食,不僅會影響中企在當地的聲譽,還直接影響當地居民的喫飯問題。”
2017年9月,中鐵二十局與中非基金籤訂了莫桑比克賽賽市賽賽地區中非農業合作項目的委托管理協議。由於前期參與了該項目的考察,胡計高受委派負責管理,不懂農業的他心裏着實捏着一把汗。
但他沒有退縮,帶着十幾名管理人員義無反顧進入現場。成立組織機構、建立制度體系、完成人員配置等都進行得很順利,面對开荒胡計高卻傻眼了——近兩米高的雜草覆蓋了整個農田,人走進去根本看不見頭。“試過人工割草,但是進度太慢,還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試過火燒,但只能在晨露退卻之後和晚露上來之前進行,時間有限,根本完不成开荒任務。”眼看就要錯過最佳種植時間,胡計高心急如焚。
“那段時間,我們把農田當成了家,沒日沒夜地在田地裏面討論研究,向有經驗的農業專家請教,試驗各種方法,後來通過重新設置收割機才最終解決了這一大難題。”功夫不負有心人,從入場到开荒,胡計高團隊僅用45天就完成了1.7萬畝地的开荒復墾工作,胡計高也從一名工程建築工程師很快轉變爲農業種植能手。
胡計高(右一)和同事查看水稻長勢。
此後半年,秧苗初現,稻谷抽穗,稻谷成熟,中非賽賽農業項目走上正軌。
項目採用“公司+小農戶”合作種植模式,在胡計高團隊的帶領下,當地農戶的種植產量從原來的2.5噸/公頃提高到6-8噸/公頃。爲了讓更多的農戶加入合作種植,真正享受到項目紅利,胡計高經常帶着項目種植的大米,走進農戶家裏講解合作模式,讓更多的農戶了解並信任項目。從2017年到2021年,中非賽賽農業合作項目的種植面積從最初0.6萬畝擴大到3.59萬畝,稻谷總產量從0.2萬噸上升到1.68萬噸,當地的合作種植戶從幾戶、幾十戶增加到500多戶。
胡計高在收割機上查看水稻收割情況。
胡計高說:“種植水稻這幾年,最讓我感動的,不是糧倉裏堆積了多少萬噸的稻谷,而是合作種植戶拿到糧食款時露出的幸福笑容,是看到當地農民因爲喫上了飯向中國人豎起大拇指的情景。”
中非賽賽農業合作項目是目前中國在非洲最大的水稻種植項目,如果一直沿用人工播種、普通農機操作等方式,最大的水稻種植面積將不會得到合理利用。爲進一步提升種植效益,胡計高帶領團隊不斷研究農業技術,引用國內先進設備,讓萬畝良田在科學技術的賦能下煥然一新。“我們總結了之前的種植經驗,提前播種,採用了新的旱直播技術等多種播種模式,加上無人機噴灑農藥等農業現代化技術的運用,種植速度及幼苗成活率、田間管理工作效率都大大提高。”因爲新技術新設備的加入,經過3個多月的努力,項目在修復上一季3.7萬畝農田的基礎上,新增復墾農田3000畝,水稻種植總面積突破4萬畝。
幾年來,胡計高養成了一個習慣,沒事的時候總喜歡到田間走一走,“看着農業園盡頭的嫋嫋炊煙,聞着稻田裏發出的陣陣稻香,心裏就覺得安穩踏實”。如今,被時任莫桑比克總統格布扎把取名“好味道”的大米已經成爲莫桑比克家喻戶曉的品牌。“當眺望着遼闊的2萬公頃農田,越發覺得堅守在這片土地上,守望着一季又一季稻谷的成熟,是一件特別榮耀的事情。”胡計高說。
標題:從工程轉行農業,他義無反顧守望非洲稻田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2472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上一篇 : 西安在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市舉辦文旅推介會
下一篇 : 《西進西進》殺青 盧奇:觀衆值得期待的好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