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爲墨、陶爲筆 抒寫快意人生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08-08 08:56:07 熱度:18

導讀: 展开全文 鄧舒雯設計並獲得專利的茶器作品 溫杯燙盞,滿室生香。清茶慰歲月,靜坐品時光——什么,問我在哪兒?在雲南迪茜茶道院。這個位於盤龍區萬華路星光俊園的茶空間,是品茶賞器的好去處。 8月4 日、5...

展开全文

鄧舒雯設計並獲得專利的茶器作品

溫杯燙盞,滿室生香。清茶慰歲月,靜坐品時光——什么,問我在哪兒?在雲南迪茜茶道院。這個位於盤龍區萬華路星光俊園的茶空間,是品茶賞器的好去處。

8月4 日、5日,“管窺昆明·公开課”連續兩期邀請迪茜茶陶文化傳習館創始人鄧舒雯,帶領我們了解中國普洱茶之皇家易武貢茶,品貢茶之魅力,展現中國名陶建水紫陶茶器、賞瓶的工藝之美。

結緣貢茶

苦心鑽研制茶技藝

一壺一茶一杯,淺斟慢品,茶香蕴薰,繚繞飄散。

鄧舒雯爲我們衝泡的是易武古樹貢茶。茶人們說,易武是茶人的歸屬。於歷史而言,它是中國茶馬古道起點,更是中國古六大茶山之首;於口感而言,它茶性溫和,外放山野氣,沉穩內斂,包容了雲南三大茶區的特點,茶氣、香氣、湯柔、存儲陳茶,它都經得起考驗。

對曾就讀於雲南農業大學茶學專業的鄧舒雯來說,做茶,既是傳播中國茶道文化,也是在茶生活中尋求心靈的歸屬。

茶室正對面牆上,“瑞貢天朝(开基貢茶)昆明直銷總站”的牌匾引人注目。

清代阮福在《普洱茶記》中記載:“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釅,京師尤重之。”雍正年間,普洱茶被正式納爲官辦貢茶,自此易武、倚邦等茶山开啓了輝煌延續近200年的貢茶時代。光緒年間,易武茶商李开基的“安樂號”茶莊、車順來的“車順號”,分獲御賜“瑞貢天朝” 的金字匾額,李开基、車順來被敕授“例貢進士”,李开基還被史部敕命爲修職佐郎。

鄧舒雯師從李开基的後人鑽研制茶技藝。師父很愛護這個能喫苦的女孩,給予她莫大的鼓勵和支持。

鄧舒雯對白茶情有獨鐘,她制作的易武、倚邦、景谷古樹白茶,也是她自己的“口糧茶”。手起杯落間,鄧舒雯隨手拿起的一壺一杯都十分別致,不僅如此,滿室琳琅滿目的建水紫陶茶器,也都是極爲少見的款式。原來,眼前這個不到30歲的90後姑娘,竟由茶入器,已經設計制作出內涵茶道概念、獲得多個專利的建水紫陶作品。

雙手端起自己獨創的“茶道朝天杯”,生活的儀式感,由這杯茶开始。鄧舒雯的紫陶創作歷程,也徐徐展現在我們面前。

由茶入器

精心設計巧思善工

茶有溫暖的力量,陶有平和的質感。

好茶有妙器。爲茶人設計出真正適用的茶器,正是鄧舒雯的初心。

一款陶器要打動人心,造型很關鍵。鄧舒雯對設計有着一份執拗的追求。

“茶道福肚杯”是最討喜的一款茶器。外觀設計突出“大肚”,隱含大度能容天下事的禪境, 又巧妙運用雙層結構控制茶湯容量,快速降溫不燙手,一口有余不失禮節。杯口與杯身圓潤流暢、氣韻飽滿、穩重大度,質樸中見深厚。此款茶道杯用建水五色泥做出了5款不同顏色的杯子,讓茶人在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空間感受到不同的文化底蕴。

繪畫和文字的點綴,更讓茶器平添一份拙樸與靈趣。鄧舒雯的書法深得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馬行雲的真傳,瀟灑靈動、氣韻流暢;繪畫裝飾以尤加利系列、柿子、石榴等具祝福寓意的圖案爲主,頗具個人風格。她尤其偏愛尤加利,幾乎成了她特有的印記,壺、杯、賞器等刻填上一串串綠色的葉子,深淺不一的色澤,成爲生命力的象徵,透着茁壯成長的靈動感。

以葫蘆爲外形設計的“福祿壺”同樣受到歡迎。“福祿”與 “葫蘆”發音相似,“求福” “求祿”反映了人們對工作、生活的美好期許和愿望。葫蘆生命力頑強,枝蔓積極向上延伸,好似鼓勵人們在嚴苛條件下克服困難,不斷向上攀爬,綻放自我。福祿壺巧妙的壺蓋設計,既有茶人持壺不燙手的實用性,又有突破傳統陶器制作的大膽創新,深受茶人青睞。

中國陶瓷工業學會會刊《陶瓷科學與藝術》,於2022年第12期刊文發表了鄧舒雯的藝術作品欣賞,專門介紹了她的茶道杯、福祿壺的設計創作理念。

好的器型能讓人在品飲過程中獲得把玩的樂趣。鄧舒雯的福祿壺、朝天杯、大權杯、茶道福肚杯等茶器,正因爲融入了獨特而巧妙的心思,才能讓茶道中人愛不釋手。

創新實踐

專注茶與陶的傳承

有人說,鄧舒雯很幸運,做茶能與貢茶結緣,做陶又有大師親授。的確,在雲南陶瓷工藝領軍人物馬行雲的精心指點下,她學習研究陶瓷工藝,並深深地沉迷於造型、書畫、陰刻、陽填、窯燒、打磨的整個做陶過程。

但幸運的背後,很多人不知道,這個90後小姐姐最難能可貴的是,即使身上糊滿了泥漿,因長時間做陶腰酸背痛、眼冒金星,她也不吭一聲,一遍又一遍地撫摸着、觀察着,器形是否精准、書畫有無瑕疵、燒制有沒有損毀?只有這些才能牽動她的心緒。

“工匠四方來,器成天下走。”建水紫陶歷史悠久、名家輩出,特別是近年來,年輕工作者的身影越來越多,新生代的發展力量不可小覷。作爲其中一員,鄧舒雯既守護着初心,又在實踐中勇於創新,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讓陶瓷愛好者在觀賞的過程中感到器與人之間的交流,獲得精神上的愉悅。

在位於建水縣碗窯村的鄧舒雯陶藝工作室,我們看着她從上午10點到下午5點,全身心投入創作中,7個小時完成了17個朝天杯的書畫。“今天還算是快的了。”她擡頭微微一笑,又接着幹活兒了。專注,是一種很純粹的力量。這種力量的源頭,是發自真心的熱愛。

在直徑1.2米的陶缸上,在長2米、寬0.5米的陶匾上,她一樣能瀟灑自如地揮舞手中的筆,抒寫着自己的快意人生。

“哇,渾身通透,好像活過來了。”忙碌到晚上的鄧舒雯,一口茶喝下去,一天的勞累似乎就消除了。

人生如茶,苦是歷練,甜是饋贈。就像她的日常,有茶有陶,醉心於喜愛,專注於茶道文化傳承。

鄧舒雯有個愿景:立志弘揚中國茶道,制作健康普洱茶。器承華夏千年史, 陶瓷與天地同輝。(都市時報 全媒體記者虞青)



標題:茶爲墨、陶爲筆 抒寫快意人生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1431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