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交易所IPO零申報,原因是…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08-03 16:50:30 熱度:18

導讀: 來源:券商中國 滬深交易所出現IPO單月“零申報”,這一現象比較罕見。 數據顯示,7月僅北交所新增一家IPO申報企業,滬深交易所零申報受理。IPO上會家數也明顯減少。7月共有25家公司上會審核,環比...

來源:券商中國

滬深交易所出現IPO單月“零申報”,這一現象比較罕見。

數據顯示,7月僅北交所新增一家IPO申報企業,滬深交易所零申報受理。IPO上會家數也明顯減少。7月共有25家公司上會審核,環比同比均大幅下滑。

受訪投行人士表示,7月本來就是傳統的申報受理清淡時間,零申報受理並不奇怪。6月一般是申報受理高峰,這背後有一定申報規則的原因。

前不久,中國證監會召开了2023年系統年中工作座談會,強調要“科學合理保持IPO、再融資常態化,統籌好一二級市場動態平衡”,引發了市場對IPO變奏的猜測。

IPO變“慢”了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發現,近期IPO市場已出現了“慢”的信號。截至2023年7月31日,A股IPO排隊企業共計836家。6月IPO申報受理高峰過後,7月僅北交所新增一家IPO申報受理企業,滬深交易所零申報受理。

展开全文

數據顯示,每年7月都是申報低谷,但今年7月申報受理家數只有北交所1家,少於去年同期的3家,也少於前年的2家。

“由於財務數據有效期的原因,每年6月都是IPO集中申報期,7月會明顯減少,但零申報的情況也比較少見。”有投行人士對記者分析說。

券商中國記者進一步發現,其實即便是傳統的申報高峰6月份,今年的數量也相較往年有所減少。今年6月,滬深北三地交易所受理的IPO數量相比往年同期出現明顯減少,單月共有246家IPO企業獲得受理,較去年同期也下滑了24%。

對此,多名投行人士分析,擬上市企業業績下滑、監管對各上市板定位及上市標准的嚴把關、中介機構被壓實責任後審慎申報材料等,是今年申報熱度下降的主要因素。

據悉,由於IPO財務數據有效期爲6個月,若擬上市企業以上一年度12月31日爲基准日申報材料,需在這一年度6月30日前申報,否則要補充最新一期數據,這是每年逢6月就出現IPO申報高峰的主要原因,也是7月出現申報低谷的主要原因。

從嚴監管

除了IPO的申報受理放緩之外,在IPO審核方面,節奏也出現放緩跡象。數據顯示,今年7月共有25家公司接受交易所上市審核委員會的審核,遠低於6月的54家,也低於上半年的平均水平。過會方面,25家上會企業中有22家過會,2家被否,1家暫緩審議。

根據統計,2023年上半年共有207次上會,平均每周審核8家。2022年7月共49家企業上會,平均每周審12.25家;2021年7月共47家企業上會,平均每周審11.75家。

IPO企業注冊的速度也在放緩。今年6月、7月均只有29家企業注冊生效,而今年3月至5月每月注冊生效數均在40家以上。

今年IPO撤回數量也較多。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共有145家IPO企業“中道折戟”,終止IPO。其中12家爲審核不通過而終止,133家爲主動撤回。

從145家IPO企業終止時間分布情況來看,除了4月和5月終止數量較少,其他月份終止家數均在20家以上。剛剛過去的7月,終止IPO企業數量爲23家。

中國證監會多次強調,將從“帶病申報”、“一查就撤”、執業質量存在嚴重缺陷等典型問題入手,重點檢查投行內控制度是否健全、運行是否有效、人員及保障是否到位等,促進保薦機構真正發揮“看門人”功能,爲全面注冊制行穩致遠夯實基礎。

此外,滬深交易所對保薦機構“一督即撤”行爲從嚴監管。其中,深交所今年將對券商不同程度的執業情況採取差異化監管措施,比如保薦機構保代人均保薦項目數排前二十且項目撤否率超過60%,深交所將對其保薦的IPO項目按50%以上的比例抽取實施現場督導。

責編:葉舒筠

校對:廖勝超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台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標題:滬深交易所IPO零申報,原因是…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1323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