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了解的重慶古詩都在這本書裏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3-07-24 09:08:12 熱度:13

導讀: 《長安三萬裏》(電影海報) “重走古詩路 思君下渝州——巴渝古詩詞傳承盛典”演出現場。(本報資料圖片) 在重慶日報創刊70周年之際,《思君下渝州——探尋重慶古詩地圖》再版。 展开全文 “只要詩在、書...

《長安三萬裏》(電影海報)

“重走古詩路 思君下渝州——巴渝古詩詞傳承盛典”演出現場。(本報資料圖片)

在重慶日報創刊70周年之際,《思君下渝州——探尋重慶古詩地圖》再版。
展开全文

“只要詩在、書在,長安就會在。”

“只要你看了《長安三萬裏》,我們就是好朋友。”

近日,168分鐘的動畫電影《長安三萬裏》火爆出圈,引發全網刷屏。影片結尾處,流放的船舶行至奉節白帝城,兩鬢斑白的李白吟出“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詩句時,引得無數觀衆潸然淚下。

天下詩人皆入蜀,行到三峽必有詩。從古詩源頭到李、杜華章,再到群星閃耀的新詩,著名詩人黃亞洲曾感慨:“中國詩歌的半個靈魂/就在山城重慶。”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蘇軾、黃庭堅……這些古代詩歌“頂流”都曾踏足過重慶。巴渝文化源遠流長,文人墨客究竟在這裏留下了多少詩篇,這些詩歌背後又有着怎樣的故事?由重慶日報策劃執行創作、重慶出版社出版的《思君下渝州——探尋重慶古詩地圖》一書爲你“一網打盡”。

“頂流”們在重慶

幹了中國文學史上的大事

《長安三萬裏》片中出現了48首唐詩,勾起了觀衆們的回憶,也使得大家對中國歷史文化和經典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那么,在燦若星河的中國古詩版圖中,重慶作出了怎樣的貢獻?從《思君下渝州——探尋重慶古詩地圖》一書中,讀者可以一探究竟。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些源於巴渝的詩篇家喻戶曉,傳唱千古。

李白一生中最重要的三次人生轉折點,都與奉節與三峽密不可分;杜甫在奉節近兩年的時間裏,寫下400余首詩歌,佔了他一生詩作的三分之一;白居易在忠縣除了留下百余首詩歌,還幹了一件中國文學史上的大事——最早把竹枝詞從民歌變成一種新的文人詩體……此外,重慶還爲中國古詩貢獻了《巫山高》等詩體,在唐代詩歌中,流傳至今的《巫山高》詩作就有20余首。

沿着歷代文人行跡

拼出一幅重慶古詩全景圖

《思君下渝州——探尋重慶古詩地圖》匯集了重慶日報“重走古詩路 思君下渝州——探尋重慶古詩地圖”全媒體系列報道的所有報道內容,對重慶市38個區縣(自治縣)的古詩進行了全面展示。

這是一次對巴渝古詩脈絡的全面梳理報道,前所未有地以區域爲視角描繪出一幅重慶古詩地圖,也是一項規模宏大的傳統文化傳播普及工程。

“重走古詩路”於2017年6月啓動,採訪團隊歷時4個多月,走遍全市38個區縣(自治縣),行程逾萬公裏,實地尋訪、挖掘史料、對話專家,最終推出36期共計16萬字的報道,梳理出古詩近萬首。

通過重慶日報採訪團隊的尋訪,還在各區縣挖掘出了鮮爲人知的古詩及故事,豐富了當地的文化內涵。如:李白是有明確記載的吟詠渝中的第一位詩人,《峨眉山月歌》應是吟詠渝中的第一首詩;南宋名將余玠曾詩詠南岸最美寺廟覺林寺;城口的第一首詩與一代名相諸葛亮有關;距今1400多年的寶輪寺是沙坪壩區被古代詩人提及最多的景點……

“從來沒有人做過這樣題材的報道”“這是一項文化大工程”……這是重慶日報採訪團隊在採訪中聽到最多的話。

2017年年底,整組報道出版成書《思君下渝州——探尋重慶古詩地圖》。2022年,在重慶日報創刊70周年之際,該書再版,並納入《行走的力量 重慶日報“重走”系列報道叢書》。

在守正創新中

找到適合時代化的表達

優秀傳統文化如何能夠獲得新生?業內人士認爲,《長安三萬裏》火爆背後的成功密碼,是在守正創新中找到了適合時代化的表達。

無獨有偶,“重走古詩路”系列報道亦然。除了出版成書外,還用當下的視角、融媒體的方式,去燭照歷史、溯源文化、弘揚時代主題,展現了重慶在保護、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擔當與作爲。於是,由此衍生的產品頻出——

制作了“巴渝古詩熱度地圖”“古詩熱度排行榜”等全媒體產品在網上發布,增強報道的互動性。

舉辦“重慶最美十大古詩”評選活動。在報道梳理的近萬首古詩中,經專家投票、審議,結合網絡投票,最終評定。它們分別是(按詩人生辰排序):《龍門峽》(陳子昂)、《峨眉山月歌》(李白)、《早發白帝城》(李白)、《登高》(杜甫)、《竹枝詞四首·其一》(白居易)、《離思五首·其四》(元稹)、《夜雨寄北》(李商隱)、《武陵景》(寇准)、《竹枝詞》(黃庭堅)、《重慶府》(何明禮)。

在重慶大學虎溪校區上演“重走古詩路 思君下渝州——巴渝古詩詞傳承盛典”,採用情景音舞詩畫多種手段,再現了巴渝古詩的恢宏意境和迷人魅力。

根據“重走古詩路”系列報道意境創作、由重慶民族樂團攜手中央民族樂團主創主演的大型情景國樂音樂會《思君不見下渝州》,在重慶國泰藝術中心上演後也好評如潮。

西南大學檔案館、校史館、博物館副館長鄭勁松認爲,《長安三萬裏》的大火,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提供了啓示:“好的內容是根本,傳播形式同樣重要,要找到符合當下審美的驚豔表達。”

鄭勁松建議,以“重走古詩路”系列報道的內容爲藍本,可开發動漫、短視頻產品。“長安三萬裏,千裏在巴渝”,可聯合文旅部門,打造沉浸式的“長江詩詞遊”,遊客乘船從渝中起航,向三峽進發,一路上开展朗誦、對談等詩歌普及活動,在曾經誕生瑰麗詩篇的地方實地尋訪、感受和體悟。

“巴渝古詩在璀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閃爍着迷人的光彩,值得被更多的人看見。”鄭勁松說。



標題:你想了解的重慶古詩都在這本書裏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1152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