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超《勝券在握》上线,一部試圖洞察國民性的電影,具備思考價值

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12-28 16:54:32 熱度:4

導讀: 12月28日,電影《勝券在握》已經可以在多家正版視頻平台觀看。這部由鄧超、鄧家佳等演員主演的電影,院线上映的時候,只獲得了2億元的票房,豆瓣評分也只有6.4分。只基於數字來講,《勝券在握》好像不是一...

12月28日,電影《勝券在握》已經可以在多家正版視頻平台觀看。這部由鄧超、鄧家佳等演員主演的電影,院线上映的時候,只獲得了2億元的票房,豆瓣評分也只有6.4分。只基於數字來講,《勝券在握》好像不是一部佳作。但是,離开這些數字,看內容,我感覺,這部作品被嚴重低估了,它是有野心的,試圖洞察一些國民性的問題,具備思考價值。

影片故事,從男主角即將被裁員講起,爲了拿到期權,他只能忍辱負重,甚至於說謊。這條敘事线,可能會讓很多影迷共情。但是,我不認爲這部電影最重要的內容是裁員和反裁員。我感覺,這部影片最重要的內容是,一位程序員,“喂養”了一個小程序多年,陰差陽錯,這個小程序成爲這家大集團公司的AI代表,經歷一些公司內部爭鬥之後,竟然成爲了業內老大。

我見有些影迷說《勝券在握》的後半程故事,尤其是這個人工智能的故事,是虛空的。我不這么認爲。我覺得,反倒是衆人一起打造這個人工智能,打造一個可以對話的AI出來,成敗之間,有着很多的思考。這些思考,進入到了國民性的層次上來。這些思考,肯定對我們的發展是有價值的。

好多人一聽到國民性這三個字,就緊張,甚至於抵觸,認爲它不正能量。這是錯誤的認識。我們對於國民的族群性格研究的還是太少了,經常把這個任務交給寫雜文的人,比如,交給了魯迅先生。實際上,國民性、族群性格等等,是非常專業的社會學課題,是需要大量的現代科學研究人才們來進行分析研究,並且找尋向更好處發展的方向的。

展开全文

比如說,在這部電影作品當中,鄧超飾演的角色,在一家五百強企業工作。按理說,這家集團公司是兵強馬壯的,內部研發出人工智能對話機器人出來,是非常輕松的事情。爲什么這么大的集團,坐擁這么多的人才,而就是沒有辦法創新出這個新的產品出來呢?當國外出現了這個產品之後,爲什么這家集團公司又可以立馬跟進,拿出一個類似的來跟風呢?

這其實就是集團公司內部創新機制的問題。《勝券在握》的影片內容當中,很多細節,都在講爲什么這家如此宏大的集團公司內部缺乏了創新機制,爲什么集團公司的員工們被牢牢釘死在了這家公司的機械運行軌跡上。影片當中,尤其有趣的一個橋段是,那位程序員向自己的直屬領導提出創新建議的時候,直接被否定了。然而,就是這個創意,最終反倒是成了集團公司的明星產品。

我覺得,看完了《勝券在握》之後,絕大多數的集團公司都可以去反思這個問題了。族群性的問題,國民性的問題,其實不能僅僅就是咱們中國人的問題,就是國人的劣根性問題。很多時候,它是全人類都在面對着的問題。正因如此,我說,不能一聽到國民性幾個字,就覺得不是正能量了。相反,只有我們把它當作一門真正的科學去研究,才有可能找出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比如說,如何在大群體當中解決小個體發光發熱的問題。

看完了《勝券在握》這部電影,我估計沒有影迷會認爲,解決大群體當中小個體發光發熱的問題是小問題了。這裏邊的學問,就是個體和族群之間的關系問題。所有小個體構建出來之後,就是整體的國民性。如果我們的國民性當中,可以通過科學的方式解決了小個體更好發光發熱的問題的話,那咱們的各種創新,就會迎面而來了。

在大集體、大族群面前,個體的能力,容易被泯滅掉。《勝券在握》當中,當一家集團公司面對業績增長乏力的時候,能夠想出來的辦法,竟然是裁員,而不是創新。這本身便是值得思考的事情。通過創新,找出新的業績增長點,顯然才是最合理的選擇。

當然,通過一部電影,就把大族群和小個體之間的全部關系講清楚,這是難爲一部電影的。《勝券在握》只是負責揭示出了這個現象,和現象背後的一些本質。真正把這個大問題研究清楚的,還是需要專業的科學介入才行。基於此,我認爲《勝券在握》有揭示價值,能夠引發真正想要思考的同仁們去思考。(文/馬慶雲)



標題:鄧超《勝券在握》上线,一部試圖洞察國民性的電影,具備思考價值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10802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