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匿名 發表時間:2024-12-26 08:55:02 熱度:2
“古宮闲地少,水港小橋多”。橋是一種特殊建築,橋上行人,橋下流水,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蘇州乃水城,有水必有橋,水多則橋多。水是蘇州的靈魂,橋是蘇州的特色。橋從小巷中、從運河上向我走來;橋從歲月中、從變遷中又離我而去。
我從小生長在萬年橋邊、歌薰橋堍、剪金橋巷頭,水巷的橋可以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一座萬年橋,帶來了蘇州一方繁華。萬年橋上,從早到晚人流如織,熙熙攘攘。那是因爲,橋的周圍特別是橋的西堍商賈雲集,店鋪林立,那裏有很大的菜市場,有新華書店,還有一家躍進電影院,我在那裏觀看過幾百部中外故事片,它影響了我的人生。每當電影散場時,總是人聲鼎沸。而萬年橋下運河中更是舳艫千裏,裝卸貨物,晝夜一派繁忙景象。我還時常下到船上,討價還價去买那些南來北往而至的農副產品、水產品。永遠忘不了少時的萬年橋,它是除觀前石路之外蘇州最鬧猛的商業購物地段。
陶开儉/繪
說到富有詩意的歌薰橋,猶記在學生時代,每遇數九嚴寒那幾個月,家裏若用煤爐燒开水,“一吊子”(指舊式鋁制燒水壺)水有時只能用半天。於是我經常哼着歌兒去歌薰橋堍的一家老虎竈泡开水。有時甚至一次提上四個熱水瓶。印象中,有次還和鄰居小夥伴提着熱水瓶在小橋流水邊的弄堂裏來個百米競賽,比誰到家的速度快。結果在衝刺中,熱水瓶蓋突然掉下,开水潑出,燙到腳上不算,更不爽的是還要忍痛再跑一趟。
後來,蘇州運河上、護城河上的各色大橋猶如雨後春筍般地建了起來。但印象深刻的仍是上世紀70年代初,位居萬年橋北的紅旗橋勝利竣工通車,嶄新的大橋使道前街得以向西延伸到古城外,這成爲當時蘇州的特大新聞。這也是蘇州護城河上第一座新橋,一度還稱其爲战備橋。後來,紅旗橋又經過無數次的改造拓寬,並改名爲姑胥橋,直至今天寬闊通暢的模樣。
殷啓民/攝 (視覺蘇州供圖)
這么多年來,在我工作和生活的半徑中,經常要走過路過的有飲馬橋、吉利橋、樂橋、新市橋、黃鸝坊橋、人民橋和帶城橋等,不一而足。
改革开放後,我對橋的視野或認知有所提升。如多次觀賞好萊塢名片《魂斷藍橋》《廊橋遺夢》以及南斯拉夫的二战大片《橋》,也有機會走過英倫的滑鐵盧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悉尼歌劇院邊的港灣大橋等世界名橋。
橋不僅有交通性、建築性和年代性,而且還有觀賞性、科技性和藝術性。有些橋還富有國家記憶,如在世界橋梁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趙州橋、讓紅軍衝出敵人重圍的瀘定橋、記錄着我國抗战苦難經歷的盧溝橋、打破西方學者預言“在南京修橋比登天還難”的南京長江大橋等。這些橋我也曾先後走過,走過它猶如跨過歷史的長河。
一眨眼幾十年過去了。如今翻閱新書《姑蘇橋》,不免浮想聯翩。由於有了一定的閱歷,還有對橋與橋之間的比較,我這老蘇州對橋對人生有了更多的體驗——鄉戀鄉愁鄉音在小橋,感慨感謝感恩在蘇州。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個性,橋出自人手,當然也和人一樣有其個性,既有氣勢壯觀的橋,也有默默無聞的橋,但它們都是人類進步與社會發展的參與者、見證者。
橋的功能也在不斷地拓寬延伸。當下的蘇州橋連着橋,這些橋不僅架在水上,而且也架在陸上或空中,都市中星羅棋布的高架橋、立交橋讓人們出行更便捷。橋是蘇州的一張歷史文化名片,它不僅連接着過去、現在,還必將承載着未來。
漫漫人生路,橋要走多少?
(原載於《姑蘇晚報》2024年02月19日 A08版)
作者:姜宏 圖片:蘇報融媒記者 倪黎祥
編輯:小吉
標題:走過姑蘇橋
地址:https://www.vogueseek.com/post/10757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上一篇 : 冒着大雨大霧徵服折多山,中途還碰到大擁堵,鑽野路抄近道失敗
下一篇 : 全國TOP20,張家界上榜!